分享

老子的悠然淡泊从哪里来?

 329525 2016-02-21


点击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免费关注 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老子在中国人的心中,始终是一个悠然淡泊,恍如神仙一样的形象。


一句“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更是将这种悠然淡泊推向了极致,仿佛置身于凡世之外。

 

那么种种情怀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是怎样修炼成的?


这就要把这句话前后都读全了,才能有所了解——


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

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什么叫知常,或者说什么叫常?


常就是命,命就是静,静就是“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所以,“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就是常。


什么叫“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就是万事万物虽然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纷繁复杂而多样的各种表现,但终究要遵循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回归于其初始的状态。换言之,无论外在的现象如何多变,内在的规律的是始终不易的。也就是所谓的大道不易,或者说大道有常。


所以,所谓知常,就是知大道之不易,知大道之有常。


知道大道之不易,知道大道之有常,才会新生敬畏,才会自觉的不超越“常”的范围,去尝试那些人为的造作。次啊会拥有那一份“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的淡定与安宁。


反过来,如果不知常,那么就会“妄作”,什么是“妄作”简单的说就是“自欺”,就是增加许多余食赘行。老子对这种行为的结果,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白的答案——凶,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但事实上又都不大确定这是什么意思。

 

所以,老子又非常体贴的讲一下“知常”的好处,最终落脚在“没身不殆”——终生都不会有危险,其实就是大学里说的自谦与体胖。


由此,我们就可以之道上面的那个“凶”是什么意思了,就是不能拥有“没身不殆”的这种平静与安宁。所以,有人说富贵险中求,当然可以,只是当你闲下来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求富贵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最终求到的结果,与当初的目的之间,到底有没有,以及有多大的差异?然后,再来做出自己的评判和选择。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老子将“没身不殆”作为人生终极的追求目标,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消极,而是一种真正的,富有理性的积极。具体的说就是,老子所追求的目标,不在于一时一点上的绚烂,而在于长“久”,在于“不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可持续发展。


这一点,正是中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异,你比如:西方所谓的伟大的君王,汉尼拔、亚历山大,乃至凯撒等等,没有一个不是所谓的积极进取,的大有为之君。而中国的伟大君王,比如唐宗宋祖,都在很多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保守倾向。然而结果却是,前者皆如流星,灿然而逝,身死而政亡,人去而国散;后者则如恒星高悬,不仅成就了长久的盛世,而且也保证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

 

而这一切的起点在哪里呢?就在“致虚极也,守静笃也”这里,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这就是慎独/诚意/敬畏。


这就是说,慎独/诚意/敬畏等等,是人开始了解一以贯之于万事万物之间的那个大道,开始知常,进而知止的起点。


知止,人们才能从忙碌与焦虑中解脱出来,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解脱出来,来可以开始对自己内心的感悟,才能开始对自身的修养。

(本文为朱东原创,转载须经授权)


推荐热读《原易》,《周易》解读力作,读易必备工具书

推荐朱东老师国学微课堂《三字经精读深解100讲》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国粹美尚微店查看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