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细节上开始教育

 江山携手 2016-02-21

昨天,昊在QQ上留言:“老师,咱们班的同学又想你了,有几个同学想得都哭了。”

今天,几个学生给我打电话,聊来聊去还是怀念以前的日子。

问他们最想念的是什么?都是些芝麻大小的事情:哪天老师摸了一下谁的脑袋,哪天老师夸了谁几句,哪天谁犯了个错误老师竟然没有一追到底,哪天谁迟到了老师竟然没有批评,哪天老师装了点小糊涂……这些,在当时只是生活的真实,谁都不会想到其中的价值。但时过境迁,当一切变得有些远的时候,这些细微的事情往往会变成记忆的一种背景,里面那些触动人心的东西,就会生动起来。

在学生看来,值得记忆并留恋的,并不是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而是那些微不足道,却又蛰伏于心底的那份小小的过往。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感觉依然如此。

前些日子,到苏州做了一个讲座。就讲座的内容与毛校长协商时,毛校长一再要求讲的低一些,接地气一些。手里有几个比较成型的讲座,最近一段时间出去讲的也大都稍微“高”一些,所以稍有些犹豫。但因为毛校长的坚持,我最终是与老师们交流了“教育写作与教师成长”方面的问题。后来才知道,参加这次活动的不仅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相城区教科室的曹主任也听了整个讲座。所以,讲完后有些忐忑,不知道这种走“低”的路子能不能被领导和老师们接受。

今天,在毛校长的推荐下,我浏览了一些老师写的感受。这是一个帖子的跟帖,一百多位老师在跟帖中提到了这次讲座。从跟帖中可以看出来,老师们最喜欢的,恰是那些细微的、朴素的教育细节。

做好教育,从上到下的人都在努力寻找一个出口。大变革、大创新、大理念,一切大的东西都在教育中被滥用;摈弃、砸碎、推倒,一些看似颇具勇气的莽撞在教育中一度盛行。

教育,一度跌到跃进的边缘。一阵轰轰烈烈的热闹之后,才发现残留在骨子里的冷清。纯技术性的技能提高,工业化的疲于奔命,除了可以在分数上获得短暂的满足以外,对于人性的生长,似乎毫无益处。 

其实,对于教育来说,真正需要的也许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颠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能做的只是修复和改善,是对教育细微之处的关注。对于教师来说,即使拥有的只不过是一间小小的教室,我们也可以用某种方式,在细节上成为了一个参与者和改变者。倘如此,我们才可能在细节上开始教育。

    在细节上开始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