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驳离子鱼的J10与Lavi近似的某数据来源,兼谈应该怎样进行相似性论证

 wangdouzhi 2016-02-22
http://lt.cjdby.net/thread-900440-1-1.html

最近离子鱼拿了《航空史史话》2001年某期一篇署名默言,题名《Lavi露出利齿-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合理改型》的文章,来佐证Lavi和J10存在千丝万缕的技术联系。试图证明J10是基于以色列和中国的合作,成飞拿到Lavi的详细图纸,在上面简单改进,拉长了Lavi的后半身,就成了现在J10的原型机的设计参考范本。

首先,我必须表达我对此文的不屑,当年也不小心掏钱买了本,草草一看就丢到一边,因为文中细节是满口胡说。我97年上网之后就常泡台湾军事BBS,在无数轮争吵中,对F16,Lavi相关的一些基本数据早就是了如指掌。原因很简单,当年台湾军迷无一例外,J10就是Lavi的缩水版,证明了F16>Lavi就证明了F16>J10,也就能证明IDF>=J10或技术时代上领先J10,所以争论双方,早就把F16 Block20-Block60的各个型号,型号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外围尺寸、发动机、重量、包括电子系统扯了个底掉。我们当年所争论的很多问题,直到2006年之后,大陆的军事迷才普遍关心,飞机、发动机版里面讨论的东西,大多在00年,我就都看到和意识到了(因为掐架需要,我99年开始常用搜索引擎,学会在各种科研数据库挖数据挖资料)。
我第一眼就发现什么问题呢?第一眼就是看到文中关于Lavi先进对地攻击型PW1120换装F100-PW-229居然说不用机体改进?换装没有难度?仅此一条,写此文的人就根本不了解F16系列的变迁,不了解发动机,不了解飞机,不了解结构,就是一写文章挣稿费的混混,故弄玄虚搞个笔名“默言”(这玩意是心理暗示)。以前,估计大家没注意到,但是,现在去大陆CD的发动机版中找任何老大问问,或者敲敲你离子鱼的脑壳,你敢说作者对吗?PW1120和F100-PW-220的外形重量等基本参数差距就不小了,还和F100-PW-229比?PW1120的数据作者给了一份,重量1325kg(这个资料争议很大,数据还有1300一下的),直径1.02m,长度4.11m。原文作者,仅仅知道,PW1120和F100有血缘关系(原文是220),所以就认定F100(系列)换PW1120不需要改。这里可以说F100-PW-220/220E的数据,大家可以自己查查看,看看其他不说,就换F16A/B型号的发动机,会有什么问题?F100-PW-220的外形大约多少,发动机重量一个2848磅(1282kg),一个是超3200磅(1440kg以上,台湾那边给的数据是1500kg左右),发动机长度,一个是4.11m,一个是191.2英寸合计4.86m,发动机直径,一个1.02m,一个是46.5英寸合计1.18m。自己算算这发动机装得上去吗?装上去能不改吗?F100-PW-229呢?有点发动机常识的话,就知道F100-PW-229和AL31差不多重量体积推力是一个量级的(12-13吨),F100-PW-220外形和229类似,但推力是10-11吨推力级别的,PW1120比F100-PW-220要小一圈,是属于8-9吨推力级(竞争对象F404,淘汰J79的),所以Lavi先进对地型,光换一个发动机220/229的发动机,后机身就必须重新设计,整机必须重新配平。假设飞机其他部分维持不变,光发动机长度多出来部分,就超过0.5米了。还有什么换发换不换进气道,进气量相差那么多,进气道几乎要重新设计对不对?进气道彻底设计,那原来的机身油箱,布线,管道,设备仪器要不要彻底改?机身配平要怎么配?我说的这些现在这些是不是都是常识性的知识了(不好意思,我十年前就在和台湾的人掐架中明白了,所以我一眼就知道某文是什么货色)。
第二就是在先进对地改型翼身融合体背侧部各增加一个2917公升的保型油箱(注意是翼身融合体背侧部),来提高飞机的半径。本来YY嘛,想想也没啥,关键后面紧跟了一句:机体改进不大,主要变动主要来自内部。这样水平的枪文,居然被大名鼎鼎的离子鱼拿做修理人的证据,可笑死我土鸡了。你在鸭式布局的机身背上加两个2917公升的保型油箱,气动布局改没改?油箱本身有重量吗?你算过2917公升的航空煤油多重吗?还加两个?算上油箱,飞机背上就驼了5-6吨的重量(燃油加油箱重量)!注意F16block60的保型油箱不过3000磅燃油,不过是1.35吨的重量,前两年关于J10的内部燃油数量争议多少,引用的数据是多少?文中装老大装NB的神秘人士“默言”,居然差不多让Lavi机体上背近两个J10机内燃油总量的保型油箱,两个近3000升的油箱得多大体积,这玩意加到一架鸭式布局的轻型飞机上,这玩意还能飞吗?加5吨的重量,Lavi的挂载重量还剩下多少?那么在问问,谁家的机翼的结构以及上表面蒙皮这么NB,可以挂个这么大玩意的东西玩,要支撑这么大的保型油箱,Lavi的机身主梁结构得怎么彻底设计?
光上述两点,你敢说,这玩意是以色列航空专家、美国犹太专家的设计,还是某个不懂装懂的军事爱好者,自己瞎YY组合骗钱的文章?这些基本错误,稍微懂点技术,认真查阅资料,有考究考证精神的业内人士都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不要被“航空史研究”骗了。外包给商人的航空史研究,变成只求经济效应的刊物,大家比赛打擦边球,找边缘人士来伪造爆料(什么借东亚某国之口暗喻,什么找个航空专业有点不靠谱小道消息的学生做枪写文,或是弄来部分保密资料,改到面目全非,图片乱贴,数字乱改,再安个名目发表),会有几个有技术背景的行业专家坐镇认真审稿,你说来听听。本土鸡早就骂过一些中国军事期刊玩过了,这类不堪内幕我有的是。
先放下不骂,接着继续。
说完“先进对地改型”再说“先进空优改型”的问题。
第一,就是换装AL31fm的问题,此文说AL31的发动机长度比PW1120长近0.5m,直径大200mm,这个数据请大家自己验证(在我的数据里面,是不准确的,什么是不准确?数值偏差超过5%以上,还叫准确吗?)。这部分其他前面都说了,这里不复述。
第二,本文作者“默言”,完全就不知道,也没意识到发动机重量有问题,整个全文,相关段落,涉及先进空优改型重量体积增加的原因,全是机体加长、加粗之后,会导致重心的变化,所以要调整气动布局,来平衡重心的移动。看看全文对部件体积发生明显改变,还不是一个厂出的,他能彻底忽视掉这部分的重量会发生改变,连提都不带提的,这人的水平之水,可见一般了。只要任何做事谨慎,搞过工作(甚至不需要是制造业,更不需要是航空工业的)的人,学过物理的人,肯定会意识到体积变大了,一般重量会变,否则必须换的部件密度会变小。
当然这部分在我这个技术派眼里是最最搞笑的,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部分的原话我摘录如下:“其次,在机体加长/加粗之后,飞机的中心明显后移,于是对气动布局需要进行调整,即由后掠梯形翼变为切尖三角翼——目的是将主翼的压力中心向后调整,以平衡重心的移动;将鸭翼前移,并增大面积,其目的与主翼的变动原因相同——但这减弱了近距耦合鸭翼调整大仰角飞行的能力(近距耦合鸭翼可以把前方气流压缩后吹向鸭翼上表面,减弱了失速的可能,鸭翼前移后,气流压缩效果降低)。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好处,就是飞机的短距起飞能力加强了(比近距耦合鸭翼的赠升效果好)。”。
这里我先说一下,本人非航空专业,是看过一点航空气动、结构方面的皮毛,但实际水平比一般其他行业的人看航空没什么强的。我土鸡绝对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和航空业实践经验可以评判上述一段话对气动布局好坏及效果的描述。
我想,CD这里大部分人和我是一样的。看到这里很多人一定纳闷,上述这段话说的好像很有道理,没什么问题呀。你土鸡自己都承认自己非航空专业,不具批评上述技术观点的客观评估能力(准确来说,我不够资格去评估其中的气动技术),那么你凭什么嘲笑作者呢,难道就因为之前作者犯的那些错,你就能武断的否认对手的一切吗?对于熟知土鸡风格的人,应该意识到,土鸡是最强调一件事的:绝对不全面和彻底否认一个人一件事。任何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认真的人也一样会犯错。没有人会全对或全错,土鸡自己都不例外。那么这段话,土鸡看不懂其中的技术,又有什么理由嘲笑呢?
呵呵,我告诉所有人,我有理由。也就是评估中,假设自己没有相关专业直接评估的能力,但是工作是触类旁通的,科研工作,具体技术和领域是有差异,可谓隔行如隔山,但是科研工作又有极大的共性。大家听过哲学中的对立和统一吗?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是兄弟,科研工作层面,不同技术之间的差异,确实是对立的,隔行隔山的,不懂的人无法做量化分析判断。但是,科研工作又是统一的,统一的是方法论,就是你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指导与执行细节的研究工作。这方面是通的,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很多自认为是行业内专家的人,一直试图在论坛上以专家自居,利用专业细节的知识壁垒,树立自己老大的形象。对于他们不认可的方法/技术和观点的人,采取拉帮结派、群起攻之,用敌视、攻击、对立的态度,排斥外来声音,始有论坛上的裤衩之争。土鸡因为自承不是此领域专家,又不与其一个鼻孔出气,一旦与某些人观点上有矛盾和冲突,就被人用所谓“专业知识”“行业内幕”来压制。这些人对学霸之喻津津乐道,殊不知一个“霸”字,就已经凸显了问题的存在。
这里我土鸡告诉任何人,对于土鸡不了解的科研领域,土鸡只会从从事科研的步骤,手段,方法上面还原执行的思路,进而来判断对手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合理的。

那么回过来看上述文章段落,问题在哪里?在“其次,在机体加长/加粗之后,飞机的中心明显后移,于是对气动布局需要进行调整”这句中。大家体会一下,明白了吗?按照文中“默言”所说,气动布局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需求从Lavi的以对地攻击为主,调整到空优为主。所以气动布局要变化,而是因为调整了发动机,导致了后机身的变大变粗,材料用多了,自然重量变化了,所以气动中心后移了,因为后移了,所以必须对气动布局进行调整,怎么调整呢?后掠梯形翼只有变成三角翼,才会因为三角翼的面积大,产生的压力中心靠后,才能平衡重心的变化。而因为采用了三角翼,这才导致了鸭翼的前移,前移的原因是和主翼一样,也是为了平衡气动重心(从图上看,其实三角翼也相对后掠梯形翼做了后移)。

大家看明白没有,本文作者“默言”,为了把J10的气动布局(或曰Lavi先进空优型)和Lavi的气动布局挂上勾,生拉硬套,强行解释因果关系,硬杜撰了这么套自以为聪明的理由。大家看看,作者这么改,有半点论证了上述改法可以配得上“先进空优布局”这个词吗?发现没有?作者对什么是“先进空优布局”没有半点原理性阐述,没说三角翼的气动力优劣(无尾三角翼),没说加入鸭翼之后,对原始三角翼的气动性能的改善(或降低),没有说用近距耦合或远距耦合配合原始三角翼的差异,没有比较后掠梯形翼+鸭翼与三角翼+鸭翼的气动效果对比。没有明确告诉大家,采用三角翼+鸭翼的布局,对最大速度有没有提高,对瞬间盘旋和稳定盘旋有没有改良(相比Lavi原始设计),亚音速、超音速升阻比的变化呢?这些关键的涉及空优好坏对比的东西半点都没提,直接就有个结论出来“空优”了,现在流行“被xx”,知道什么是“被空优”了吧。

我们的作者“默言”,仅仅因为换个发动机,导致飞机重量变化,重心/气动中心后移,于是为了解决,气动中心后移,而后移主翼并换上三角翼,再因为换了三角翼又把鸭翼前移并加大。哈哈,“先进空优布局”原来就是这样“被空优”的,因为“被换发”,所以“被后移”,所以“被空优”。我土鸡,一个航空技术,一个空气动力学外行。都能看出作者“默言”,是个连《空气动力学》《战斗机气动布局》等书都不会抄,抄不好的外行。知道正常阐述什么是“先进气动布局”的正常论证流程,参考我上述一段的说明!

J10怎么 “被抄袭Lavi”的。都是通过类“航空史研究”这种杂志上,有“默言”这号伪技术专家,为了通过打擦边球,从军迷口袋里面骗银子的目的,生搬硬套,硬把J10解释成从Lavi的技术改过来的。

我要告诉大家,这就是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一个有所谓“技术背景”的人,不懂得什么是需求,不明白以下道理:技术是服务体系,是支持支撑体系,技术是为了需求方的目的和意图,而不是自己怎么觉得方便就怎么来,你技术觉得好,也必须是需求方认可你提供的技术满足其需求才好。看看作者“默言”,懂需求吗?他不懂,他幼稚到根本不分析需求,自以为是改个主翼,移下鸭翼,随便杜撰一个气动中心变化的理由(这是他描述空优气动布局怎么改的理由,也就是他真实的需求),就交差了事发出来骗钱了。真以为大家都是瞎子吗?真以为只有我土鸡一个人知道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级别枪手的“枪文”,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去吹捧,去引证。嘿嘿.

其他我再举例几个,关于Lavi先进空优型的空重,作者举了个9.5吨(知道吗?那是01年的刊物,大家想想一些后面的流言是怎么来的),我00年通过当年万方的会议论文系统,就查到一篇98年J10原型机01机的技术文献,里面讲的是减重的成绩以及下一步目标,通过文中的数据,简单的换算一下,就拿到了8950kg左右的01机空重(具体记不准了,记得很清楚的是不到9吨,差一点点)。另外,关于Lavi的机长,按作者所述加半米是15m。但实际上现在大家看到的J10,以及我当年找到的数据,都可以知道上述数据不准。现在一般认为J10机长是16.4米。图上的进气道等细节和真实的飞机差别更大了。


说完离子鱼引述资料的各种硬伤。我这里要问问离子鱼,你引述资料看过原文吗?你不看原文,只是看个图片可以对自己论述“J10抄袭或改自Lavi”有利就盲目采用(你似乎喜欢现场拍照,证明自己手头有书),这样一个不严谨的论述态度,你对得起大家对你的信任吗?对得起花时间和你讨论的对手吗?
如果你看过原文,那我看到的问题,你看到过吗,你意识到吗,你发现了吗?那些支持和追随你的技术派、航空派的人都没看过原文?或者看到原文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看到这么一篇造假的文章都分辨不出来?你都不拿笔算算?要是4-5年前,大家还不关注发动机型号差异,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都是2010年了,10年前的某人骗银子胡写的枪文,这两年没少见你们在版上引用来引用去,你们引用前就不知道自己看看,自己想想?想想这里面有几件叙述的事情靠谱?

我还说,下次不要拿你们的专业背景来压我或压任何人,因为你们没有说这个话的资格。就凭同样一篇引述的文献资料,你离子鱼还有那些帮腔的“专家”,连这么多这么大的外行和军迷都可以发现的漏洞都看不出来,你真觉得你们能堂堂正正,挺起胸膛对所有人说:“我专业,所以我就行”吗?就冲你引述的这些资料中的问题,离子鱼,这些你们都不能自查自省,你怎么要我相信你们引述的其他资料是正确的呢?你怎么让我相信,你能对资料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呢?你怎么让我相信,你能公正的准确的告诉我,事情的真相和答案,我可以信你的话呢?信你的评估呢?信你或者是那句经典的网络恶搞语:信春哥,得永生!

信任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你们的每一次作为,每一言每一语都是大家观察和评估的参考。对你离子鱼是,对我土鸡是,对任何人都是。你连支持自己证据都给出笑话了,你怎么让人信任,让人信任你和你背后的团体?

你用什么来说服大家,你们不会做出误评、误判?在错误的资料前面,你们分辨不出他存在的错误,那么在正确的信息资料前面,你们就能确保不做错误的解读?你的专业背景,就能确保你不犯这种低等错误(查证论据资料)?你们一群人,就能做到“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那这么久了,我10年前就能看穿就付之一笑的烂文,被你们一群人当成宝贝用到今天。你们能靠群体的智慧,不同知识领域的长度,相互补足,避免错误的蔓延和扩大吗?

没做到,就不要怪别人不信,大家看都是看事实说话。我不知道航空系统的内幕和也不拿内部资料。但是我有头脑,有知识,自己分析自己判断问题,和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也会犯错,但是我坚持自己独立而自主的判断。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你们不够资格评论J10,不管J10抄没抄别人,但是有一点,你们连我这样一个行业外行,都不一定能应付。连我都对付不了的人,我都不会信他能抄书,抄好书。

你要怎么对付我?请给我证据,我要看到详细的细节,包括,部件的内部结构,结构的组合关系对比,我要看到思维的延续性和思维的转换,要有转换的理由,足够系统足够细节。你要有统计数字,告诉我Lavi有多少部件,J10有多少部件,有多少是一样的,有多少是近似的,多少是不同的,各占多少比例,什么原则区分近似,什么原则是不同。你怎么证明你自己的说法是可信的。你提不出来这些论据,不要怪我不信。你们来回的说法我只看到,你们简单比较一下Lavi和J10的图片,圈出相近的地方。其次就是宣称看了内部资料,你对你们看过的非常自信。那么我告诉你,我是搞技术出来的,也是做产品设计的(策划和技术执行都通),也是精于逻辑和数据分析的(只分析我看的明白的),我非常清楚,技术外表一样或近似,但内部结构可以完全不同。不同的人基于一个指导思想下具体实现,是可以千差万别的。你们的观点是J10是从抄袭Lavi开始,抄袭是不走脑子不想事,是自己没能力解决问题。但是我的观点是J10是拿来所用,你告诉我设计的原则,细节设计实现的具体的参数取舍,下面自己能干能应付。这就不是抄袭,以色列这方面起到的作用就是一个顾问,决策参考而已。所以你们仅用几张图片就打发我是不可能的,你们必须举证,J10内部细节更多的相似性。才能证明J10是抄Lavi而不是自主研发的。从我能看到的细节,以及J10技术团队的说法,都是J10是气动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的。比起你们,我更相信他们。
关于你们宣称看到的内部资料方面,08年航展时期的讨论,当头一砖就说了相关的观点(与你们的立场对立),我相信他多过相信你们。其次,从一些人一贯分析的方法层面,就注定漏洞多多,争议多多。第三,就是从这次你给的证据层面,我上面说了一系列不信任你们的判断力,理解能力,以及公正程度。所以我也没法认可你告知我的内部资料方面的信息是绝对可信的。
还有我对你们所谓内部信息,没有兴趣。我只对可行的可以被侧面验证和评估的数据信息有兴趣。而且是我谋求独立获取这些信息,以便最少的减少外界主观因素的干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