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神奇村庄:进村不见房 闻声不见人

 fymlibary 2016-02-22

中国之大,总有你意想不到的美!

地坑院,你听过吗?

又叫地窑,是中国最风情的窑洞!

进入地坑

要进入地院,需要穿过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单是门洞开在哪边?都有很多讲究,因为它是整个地坑院的关键所在。


十几米长的门洞

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


门洞入口
[-PAGE-]

说实话,去逛了后,你绝对会慨叹:

真是好地方,

这地坑一点儿都不坑!


这一个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坑,就是一户户的人家
这地坑一点儿都不坑!
[-PAGE-]

在地坑的通道一旁,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


水井一眼

4000多年历史了,世界独一无二!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据考证,天井窑院距今已有1500--2000的历史,属于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史演变的实物见证。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
[-PAGE-]

地下四合院:挖个坑,建个院子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境内保存较好,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


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境内保存较好
每逢喜事,大红灯笼就可以铺满地坑上方
[-PAGE-]

陕县地坑院最早的航拍图


(德国飞行员武尔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吕登豪森,于1933年-1936年间拍摄)

一个人挖它个二三年,能让几代人住上上百年。


一个人挖它个二三年,能让几代人住上上百年
[-PAGE-]

奇特的体验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地坑窑院之形,村村皆如此,家家一模样。


地坑窑院之形,村村皆如此

远而眺之,进村不见院,只闻人语响。犬吠鸡鸣音,不知何处觅。窑顶阡陌横,女墙几相同。


进村不见院,只闻人语响
[-PAGE-]

近而察之,炊烟袅袅,地下人往来,梨树浓阴,投院中沁人清凉。


地下人往来,梨树浓阴

春日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春日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PAGE-]

夏日绿树四合,郁郁葱葱;


夏日绿树四合,郁郁葱葱

秋日微风静扫,落叶缤纷;


秋日微风静扫,落叶缤纷
[-PAGE-]

冬日银妆素裹,黄塬冰封。


冬日银妆素裹,黄塬冰封
一片雪白
[-PAGE-]

地下阳光房:冬暖夏凉

地下阳光房,温度常年在20℃左右,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地下阳光房

无论外面刮多大风,里面的风都很小。


无论外面刮多大风,里面的风都很小

窑洞内一侧有灶和炕相连,冬天炕上很暖和。


冬天炕上很暖和
[-PAGE-]

地平线下的人间烟火

这是黄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


地坑中的库房

窑中灶台连暖炕,地坑小院石围墙,蜿蜒曲径通院落,年代久远情意长。


地坑小院
[-PAGE-]

站在地坑院落中抬头仰看,一方天地,日走云迁,岁月匆匆;


站在地坑院落中抬头仰看,一方天地,日走云迁,岁月匆匆

环视院落,烟熏火燎,质朴自然。大院里一溜排开的七口铁锅,承载了多少温情和回忆。


大院里一溜排开的七口铁锅
[-PAGE-]

过山灶

过山灶,是这里的民俗。它由一排炉灶串联而成,有7~8个灶眼,柴火在灶的一头烧,热量穿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


过山灶,是这里的民俗

由于离火的距离远近不一样,每个灶台的火力大小自然有别,正好为厨师炒、闷、炖、蒸,提供不同火候。


每个灶台的火力大小自然有别
[-PAGE-]

据说这个区域,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兴十碗席,菜谱不复杂,有荤有素。老乡说,过山灶与十碗席是配套的,其中的7个热菜正好一次性的就在灶上煮了。


过山灶与十碗席是配套的

当地的“柿子馍”很有特色,是用新鲜的柿子掺进面粉、玉米面做的,蒸熟以后凉了吃味道好,吃了败火。


当地的“柿子馍”很有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