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以心论,恶以行断

 高处不胜寒676 2016-02-22

文/汪昱栋 来自公号:自由让世界更美好


有位朋友在我的文章“金钱是万恶之源吗”下留了如是评论“万恶之源,是人的欲望,和钱没有关系!”

 

首先感谢一下这位朋友的留言,您后半句说得对,金钱本身只是一种允许人作出更道德的选择的工具而已,本身无所谓善恶。可是,您的前半句,值得我们再仔细推敲一下:

 

我们可以回到前一篇的例子中,假设您是包子铺老板,您的欲望是赚到更多的钱,那您也许会选择拿出一根大棒,赶走周围其他所有的包子铺老板,这样您就能躺着赚走周围居民的钱。但是,其实您还有第二种选择,就是改良包子的配方,让它变得更好吃,同时精简各个环节的成本,让您的价格更有竞争力,靠自己的真本事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金钱选票。这个时候,不仅您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自身利益增加了,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也因为您提供了更为价廉物美的包子,而变得更美好了一点点。所以,人的欲望虽然确实会让人作恶,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础啊。所以,要判断一个人的恶,不应该看这个人是否有自私之心,而是要看他的行为,是通过暴力侵犯他人的方式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还是通过自愿交换的方式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其实,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替我们想过这个问题,我尝试精简了如下两句:

 

善以心论,原心不原迹,原迹贫门无孝子,不尚贤,使民不争;

恶以行断,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意思是,善良是需要以善心来论的,不能用行为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比如用“孝道”来对下一代进行道德绑架,这会导致绝大多数贫苦人家的孩子都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所以我们要以心论孝,而不是用所谓的“孝道”来奴役下一代,这只会在两代人之间隔上一层虚伪的面纱。同样的,如果统治者对贤良的行为进行嘉奖,也反而只会让原本善良的人变得虚伪,争风谄媚。

 

而与此相反的是,恶是需要通过恶行来判断的,所以我们需要的完善的制度环境来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作恶,而不该采用诛心的方式来定人之罪。经历过文革惨痛教训的中国人一定明白,采用诛心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被轻松定罪,让整个社会堕入地狱。

 

回到最初那位朋友的留言,我想表达的是:善以心论,恶以行断,真正的万恶之源,绝不是人的欲望,而是那些让好人变坏的制度环境。好的制度环境,仅会阻止人作恶,而绝不会绑架人行善,如果颠倒过来,历史的悲剧就会不断重演。


凤凰财知道(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

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觉得文章不错?扫描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