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是万恶之源呢?

 莉莉说吧 2022-10-08 发布于广东

利己是人的本性,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在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且有些欲望还可能反复出现。正是因为欲望的这一无限性,促使着人们不停地去追求满足。从这一层面上说,欲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如果人人都没有欲望、没有满足欲望的追求,社会也将从止步不前逐渐走向衰退。 


利己是人的本性无可辩驳,欲望的无限性也是真实的,那么利己之心与无穷的欲望会不会成为万恶之源呢?如若不然,为什么传统伦理一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人确有自利的本性,但所有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这是独立于个人功利欲望的。若每一个利己之人在社会中都能够控制自己的私欲和行为,完全可以构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万恶之源呢?

真正的罪魁是贪婪!乍一看,贪婪和欲望长得差不多,都是无限的。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从低至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正常情况下,一个层次的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如:当我们满足了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后,会寻求比它高一层次的安全需要,如生活稳定、免于灾难、未来有保障等;当这一层需求得到满足后,还会产生社交需要,渴望拥有归属和爱……人的正常欲望会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产生,唯有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是没有止境的。欲望是人正当的要求,而追求无法实现的欲望,就成了贪婪。 


有一句话你肯定听过:贪心不足蛇吞象。其实,这句话源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传说:一个穷人救了一条蛇,蛇为了报恩就让穷人提出要求,并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想要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欲望。后来,穷人起了贪心,想要做官,蛇也满足了他,直至他做到宰相的位置。没想到,他还是不满足,竟然想要当皇帝。蛇终于明白,人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就一口把这个人吞掉了。 


人的欲望不加以克制,很容易变成贪婪。亚当·斯密多次强调二者的区别,也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当一个人满足了基本生活后,想要买一辆车,他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这是正当的欲望,也是有利于社会的;当一个人温饱的需求还未解决时,却惦记着一夜暴富,他就很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工作,而可能选择歪门邪道,这就是贪婪。 


至此,不知道你是否完全理解了欲望与贪婪的区别?记得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一开场就透过“吃东西”的情节传递出这一深意:吃是人的正常欲望,可若像千寻的父母那样,看到美食后不管不顾、肆无忌惮,误吃了不是人吃的东西,结果就会变成猪,忘记自己以前是人类,最后被宰杀掉!贪婪的人,终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被自然反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