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经络学说

 书院蓝田 2016-02-23
脏腑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用于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作为辩证论治的客观依据。
    脏腑,在《内经》中称为“藏象”。因为五脏六腑居于人体之内,脏腑的形象以及脏腑内在活动而表现在体表上的生理现象,如“心之华在面”等等。这充分说明,中医的脏象学说虽然也有解剖学基础,但它的生理病理并不完全局限于脏腑本身,其绝大部分是包括了脏腑所属范围内的气化功能。
    以脾为例;中医以为脾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等,显与现在医学中的脾的功能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它除了具有现代医学脾的功能之外,更主要的是概括了消化糸统、排泄糸统和内分泌糸统的部分作用。因此,不能单纯地用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组织学的观点加以理解。
    经络学也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代医者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出来的,这一学说的实质,目前尽管尚未认识清楚,然而它的实用价值是不容否认的。比如在生理方面,中医就根据《内经》指出的“十二经脉者,内属于用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属,认识脏与腑以及脏腑与体表间的关糸。正因为经络在体内起到了连接的作用,所以一脏有病会影响另脏(如肝气犯胃等),脏腑发病也会在体表的官窍上反映出来(如肝热目赤)等,这对辩证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对于现代医学尚不能认识的一些病理现像,用经络学说可以加以解释,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实践,往往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跟骨痛一症,经检查证明,局部无骨刺,可是用经络循行对它研究,认为这个病主要在肾,因为肾经“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经气与跟骨相关联,病人肾虚,精气不能滋养跟骨而成,故采用补肾的方法,可获全愈。这说明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脏腑与经络同为一体,一标一本。也就是说,经络在肢体上的分布是属于于脏腑的生理范围,而脏腑的病理,亦包括着经络的证候。所以脏腑和经络在机体中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基本核心。

人体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是什么

人体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内外表里。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病变可反映到体表,出现特定症状和体征;而刺激体表的一定经穴又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揣外而知内,治外而调里”,这就是经脉脏腑相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