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公司招不到CTO? 因为你有这十个问题还没解决

 长啸亦何为311 2016-02-23

虎嗅注:「创业必修课」是虎嗅打造的音频课系列。每期20分钟,用最靠谱实在的行家经验告诉你,创业初期,不可错过的知识和应该避免的坑。本期讲师为微博前技术总监,极牛创始人吴际超,以下文字整理自音频课。

   

一、创业公司是否一定要CTO?

 

按理说做互联网创业没有CTO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实际上,很多创业者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CTO。举个例子,懒投资的创始人是技术出身,但在项目启动的时候一直没有CTO,甚至都没有做一个自己的技术产品。他靠运营微信公众账号来积累他的粉丝,积累了他的首批用户。

 

像懒投资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做产品就可以满足基础功能的。将一些简单的理财信息,通过微信号传送给用户,实现了用户价值,聚拢了最开始的种子用户。在懒投资聚集了种子用户,拿到了一笔融资后,他才招了自己的CTO,组建研发团队。

 

所以创业公司是否都需要一个CTO?不一定。

 

二、什么情况需要CTO?

 

如果我们做一个社交类产品,通过线上产品把人和人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就是线上连接。如果此时没有一个CTO来做产品的话,线上用户的连接就会打断,用户的核心价值就不能体现,那就需要一个CTO。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你有没有这个成本去做一个独立的产品?仅仅有CTO是不够的,他不能独立研发一个产品,他还需要一个技术团队,这个技术团队的成本在北京现在这种创业情况下,一个月最少的开支要10万。也就是说,我们养这样的一个团队一年就需要100多万的开支,这个开支对创业者来讲,是挺大的负担。

 

那在早期的时候,缺人、缺钱、又没有知名度,哪怕是落地了一个CTO,这个CTO也可能很难组建好技术团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有没有别的办法,不用做技术产品,直接去实现创业目标。即便是我能找到CTO,或者我这个产品一定要有一个CTO才能做,我也可以开动脑筋找其他的办法。创业者都是这样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一些创新,然后达到目的。这其实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不是必要不必要的问题。

 

三、到了A轮必须要有CTO?

 

毕竟是做互联网创业,到了A轮还是需要的,而且到了A轮,成本问题应该也能解决。

 

A轮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它的用户量有多少,从A轮起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很多项目从A轮之后,要经历一段用户数量大规模增长的阶段。这个时候,你的线上产品能不能很好地承载业务落地的数据和用户,就非常的重要。那就需要一个好的CTO,不仅仅是把业务实现好,把产品做漂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他对用户规模增长所带来的性能的瓶颈,技术方面可能的风险、架构的设计、人员组织,都需要有一个预判和方案。

 

比如我们要拉一个很小的团队,可能5、6个人就进到A轮了,但到A轮之后随着用户量增加,这个团队要拆分成几个前端、后端、甚至数据库,然后再拆成几个职能团队。这几个职能团队之间怎么管理、资源怎么分配、每个团队需要几个人、每个人要什么样的水平,是需要技术专家级别的,还是需要工作一两年的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就可以,这都是对CTO的考验。所以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好CTO,对于一个A轮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非技术出身的CEO,如何选择CTO?

 

第一点:明确你要找一个什么样的CTO,对未来的合作伙伴或者创业伙伴有一个用户画像在这里。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背景(是不是知名学校毕业的,是否有BAT工作经验,还是说他是一个很资深的人,以前带过多大的团队,是个什么性格、他的喜好)我们需要对未来的合作伙伴有一个用户的画像,把信息获取到。这是第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叫摸底,对用户形象的一个描绘。

   

第二点:怎么选拔的问题。我知道大概要找这样类型的CTO,那到底是谁合适呢?这里又涉及到两个方面。

 

1、我聊得来,跟我的团队气味是相投的。

2、这个人的专业背景够扎实,能把团队带起来。

   

这个时候,对于很多非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来说,他会遇到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判断CTO的专业能力。那我建议,最好是能找到专业人士来帮忙面试,比如极牛就有专家面试的服务。因为在专业性这个问题上,确实很难判断。

 

五、技术大牛都能做CTO?

 

一个曾经的技术专家,或者是一个极客,他要转型做CTO,这个时候面对非常多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本身创业做技术,跟非创业环境下做技术,所需要关注的点,以及做的方式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业做技术要求是快、糙、猛,特别是早期的时候。“快”的意思是要尽量快,“糙”表示不需要做得特别精致,但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猛”就是要有执行力。CTO在面对很多复杂的业务时,能够调动团队的精力快糙猛的把产品做出来,这个是对整个CTO管理上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对CTO个人成长及定位上的挑战。很多CTO都是基础非常好的技术专家,那他在做了这个管理职位之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来分配时间。应该投入多少精力在个人技术的研究上,投入多少精力在团队的管理上,投入多少精力在老板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上,这个是他对自己个人定位的要求。

   

第三个挑战:CTO有很多琐事。在创业公司里,刚开始可能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做高大上的技术产品,同时你又要处理很多类似充话费、装宽带、修打印机等琐事。所以说CTO 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怎么来面对这些事,如何来处理好这些关系。

      

六、招聘CTO都有哪些靠谱的渠道?

 

主推的还是通过你自己的一二人脉来找,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这种是最好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最稳固、最有效。但其实各种招聘渠道应该要广泛地尝试,因为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渠道说百分之百一定好,这就像炒股的时候,没有一个论坛能保证百分百赚钱是一个道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说,怎样有目标性地去找,不能泛泛地胡找,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目标。

   

现在有这种人才拍卖网站,每天推荐很多看起来非常牛的大牛来,当然确实有很多大牛在里面,但是否完全真实,有水分没有?为什么我倾向于熟人关系来找,因为它能把水分过滤掉,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来考察他,知道他后面到底有多少的干货。通过社会招聘这个方式来的技术大牛们,他们的技术专业到底怎么样,也是需要有一个客观评判。

 

七、创业不同阶段,CTO的定位有何不同?

 

一个CTO,从刚组建团队到最后上市,都是要明确这个事:技术为产品服务,产品为商业服务,这个事情是始终不变的。当然自身的工作重心可能会有一些改变,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人少、团队小,有些事情需要CTO亲力亲为,细节上的事情关注得比较多。到后面等团队大了,关注的重点在于怎么样激发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如何做好技术产品之间的磨合,使整个团队保持好的状态。

 

总体上的目标其实是不变的,就是要为产品服务、为商业服务。那怎么样能服务好,这个根据不同的团队,每个CTO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办法。其实我看现在这些成功的公司,不管是BAT还是一些新兴的公司,都没有一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创业路径。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个CTO会和CEO和创业团队一起,不是用一种技术的思想去思考,而是用一种创业的思想去思考,我怎样从技术的方面来帮助这个团队,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八、高薪就能留出CTO?

 

一个好的CTO应该是一个好的创业者,在薪酬和股份的考虑上,可能不完全是他最重要的考虑。

 

公司要想留住一个优秀的CTO,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理解,第二个是信任,即便有的时他做的事情太专业,我不懂,但是我要信任你,因为你是我的创业伙伴。同时我们也要相互信任,因为老板也有很大的压力,所以也会给CTO压力,这个时候CTO也要信任你的老板,不是胡乱给你派工作的,这个是需要信任的基础。

 

第三个是支持,CTO带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可能需要做一些业务之外的技术演进。我可能在时间分配上做一些你不太看得懂的事,这个团队每天在写代码,但是并没有产出实质上的业务的产品输出,那这个时候我觉得要支持。

 

所以说理解、信任、支持,这三件事非常重要,我觉得做到这三点,在这个很好的感情基础之上,你就按业界公开的规范给CTO多少期权、给CTO多少年薪,这个都有规范的,但是前三点是不容易做到的。

 

九、何时需要建立完整的技术团队?

 

首先是有钱的时候,创业的时候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事。同时也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初心是什么,是我们真的要做一个技术上非常伟大的事,还是说我们就做一个O2O,这要看我们初心。然后看发展的战略,哪个阶段做什么事情。也许这一年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技术产品导向的,是服务导向的,那我们就把服务做好,到了该去扩充技术团队,以技术产品为主的时候,再来做这些事情。

 

还有就是跟市场和业务的趋势有关,扩充技术团队的时间,最好赶在用户量出现拐点之前。这个是考验创业者的经验和判断力的时候,怎么预测这个拐点?客观的判断每天的用户量、QPS、服务器数量、DAU,这些东西肯定要统计下来,统计下来之后会对这个趋势有个判断。当然行业上也有一些经验了,不管是社交类、电商类、生活服务类,其实都有一些历史可参考的依据。到了什么样的规模之后,它就有可能出现拐点,那个时候就可以提前储备一点。

 

 十、如何选择靠谱的外包团队?

 

说句公道话,现在互联网创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其实不完全是外包团队、外包公司的问题。外包怎么起来的呢?是因为美国有大量的项目向海外来输出,那个时候中国、印度和爱尔兰,都是非常大的这种离案开发的基地,所以培养了很多外包人才。那个时候做得也非常好,IBM和甲骨文有大量的项目就是外包做的。

 

但是到了互联网这个阶段,为什么不好使了呢?这个主要是模式造成的。以前的外包项目是项目制,做一个项目可能要六个月,而那个项目一旦做完之后需求不会发生变更,这是以前做外包的方式。现在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功能可能就做两个礼拜,而且需求方还要在这个版本上对这个功能反反复复地修改。这就造成了一种项目制和快速迭代制之间的矛盾,这个是外包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所以创业者在选择外包团队的时候,首先不是说挑这个外包团队好还是不好,而是要想清楚这个产品的功能、需求是不是仍然处在一个快速迭代、不断试错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选择外包来开发,十有八九最后不会有特别满意的结果。这个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它实现的好坏,而是我们的需求跟他的开发方式本身就有矛盾。

 

那什么样的情况是比较适合外包的呢?当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小的MVP(不管是微信号、微博、博客、论坛、百度贴吧…),已经能把这些粉丝运转起来了,能获得一定的商业验证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去挑外包团队,就有一定成功的基础。当然这不是一个充分条件,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比如最好还有你认识的人在里面,他有成功的项目经验,然后是合理的收费方式等等,这些因素都是要去考虑的。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音频【虎嗅创业必修课—CTO的正确使用方式】还可以收听往期内容,从工商税务、商业计划书、股权分配、融资到传播....总你有可取的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