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精英第22课:厚积薄发,比谁更用功

 大漠胡样 2016-02-23

哈佛,造就精英的大学

所有来哈佛的学生不用被学校教育就会有这样一种意识:你既然来到哈佛这所最好的学校,你就是最棒的!你的任务就是每天努力成为最优秀的!

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灵慧的大学生挤破了头、拼了命也要进哈佛大学?

看一看从哈佛大学走出来的人,一切就都明白了。哈佛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才基地,在美国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有七位总统出自哈佛,参议院、众议院之中的政治家更是不可胜数;除了政治人物,在经济、社会、法律、艺术、学术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哈佛培养出的引领风骚的人物。单就诺贝尔奖一项,哈佛是全世界所有大学中获奖最多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学术力量都无法与哈佛相比。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一直是华尔街的抢手货,学生还在学校时,聘书早早就在握,从来没有“嫁”不出去的“姑娘”。名满美国的那些大法官和大律师很多都是出自哈佛法学院。当然,哈佛还有一批对美国价值和人文精神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思想巨擘,如爱默森、威廉·詹姆斯、桑塔亚那、梭罗等。哈佛的精英群体历来是美国社会最具主宰性的力量。美国人通常会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与其说是哈佛的历史早于美国,还不如说是哈佛创造了美国,是哈佛的精英们主宰着美国的成长。

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不论你是谁,也不论你的社会出身如何,只要你是一个天才,那么你命中注定是会飞黄腾达的,哪怕你现在身无分文。“上帝偏爱美国,而美国崇拜天才”。国家、福利基金会或信贷公司会为那些“天才”捐资,助其上大学。只要有天赋和毅力,任何人都可以在哈佛大学确定终身,在那里就读过的百万富翁比在世界上任何大学就读过的都多,知识和才能在哈佛大学会得到充分尊重,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会轻而易举地变成金钱或是权力。

在哈佛大学,筛选、培养和磨炼都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科学和商业基础上。如果考虑到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将来手中掌管的是亿万家资,那么,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仅录取学生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哈佛大学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格,而且要经过激烈的智能竞争。即使你是部长、议员、百万富翁或总统的儿子,如果不能通过专门考试和复杂测试,那么哈佛大学的门对你也是紧闭的。

哈佛的生源不仅都是精英,而且这些精英天生都具有精英意识。所有来哈佛的学生不用被学校教育就会有这样一种价值观:你既然来到哈佛这所最好的学校,你就是最棒的!你的任务就是每天努力成为最优秀的!同时,在这里和太多出色、伟大的人物在一起,即使是个来自三流学校的人也会受到感染,自觉要求自己成为比别人更优秀的人。

三年级开始后,各大公司就安排那些他们打算录用的学生参加活动。比如商学院最有才能的学生往往是由公司出钱派往国外去实习,在那里他们要熟悉世界各大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的情况,熟悉公司所有的子公司,像日本或西欧国家那样的未来工作环境。通常在这样的观光之后,不久前还以“嬉皮士”外表而自命不凡的大学生们就穿上了在上等厂家订做的最时髦的花呢制服,这些服装和旅行一样,均由公司支付款项。除此之外,被选中的学生可以在豪华的饭店使用公司的账户或信用卡,也就是把用餐费用记在公司的账上……

对于那些顺利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人来说,光辉的前程即刻展现在面前,不管是从哈佛的医学院、商学院还是法学院毕业,各种各样的学监从一年级起就在密切地观察每位学生,来自美国和全球最大的公司或者机构,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洛克菲勒公司,美国最有实力的医院、法律机构等也都派人去研究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学习期间,学生们的所有能力都被这些机构和公司摸得一清二楚。比如文化水平、科学头脑、组织才能、政治潜力和商业才干等。

其实不只是美国偏爱天才,哈佛善待人才,在中国、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如此,因为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一个国家最有活力的财富。在这个以才能而不是以出身、性别、财富为评价标准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赋予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出人头地,人人都可以成名,人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精英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较高的定位。

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要有“我是最棒的”的心理,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做到自己对自己的承诺,你就会成为最棒的了,因为优秀是一种心理习惯,坚持下来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上的一条训言。意思是说:在哈佛,你今天不努力,明天再想赶上别人就需要跑。

哈佛流行着这样一句警言:即使现在,对手也在不停地翻动书页。

哈佛作为世界名牌大学中的王中之王,其对各国学子们的吸引力是其他任何学校不能相比的,是学子们向往的神圣殿堂。但是,在哈佛校园里,竞争也是异常残酷的,其激烈程度简直是向人的能力极限挑战。

1、最低的录取率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在美国所有大学中是最低的。近几年来,这个数字始终停留在10%到20%。每年有超过15000名学生为哈佛的1600多个名额竞争,多少在高中成绩出类拔萃、在校内外各社团机构担任要职的精英们,在别的学校招生办公室炙手可热,却被哈佛大学一封薄薄的拒收信挡了回来。如此之低的录取率决定了哈佛人都是世界的精英。但当这些人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人才之间的竞争让最优秀的人也会备受挫折。

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各有特长,有的是拉小提琴一把手,有的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一个来自休斯敦的学生说,进了哈佛才知天外有天。他原来始终是当地高中成绩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在选的几门功课中,门门都有曾参加过美国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尖子,和这些同学竞争,很难进入前10名,所以心理有些承受不了。

如果一位才能平庸的人进入了这所学府,同那些才华横溢、刻苦顽强的人在一起学习,他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更有人说即使教授也可能感觉到来自学生的压力。进哈佛的都是尖子生,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压力很大,但这往往不是老师施加的压力。不惜任何代价争当第一名,在所有方面以及任何地方都成为第一名。在运动中当第一,在学习上争第一,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成为第一,这就是哈佛大学的口号,只有第一名才无愧于生活,才有资格享受生活的美好。

2、最激烈的竞争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上的一条训言。意思是说:在哈佛,你今天不努力,明天再想赶上别人就需要跑。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学习各种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光耀的成就,如同每块奥运金牌的背后凝结大量训练的汗水一样,每个哈佛学生都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在这个牛人会聚的地方,即使是最厉害的人也不敢放松自己。

申请助学金是哈佛学生最为明显的竞争项目之一。所有的学生都竭尽全力地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因为这不仅仅可以获得一笔足以支付一年生活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着一种能力,并且它还能引起暑假高薪招聘人员的注意,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公司和政府机构,会首先请来助学金的获得者,其他人虽然也有在这些部门工作的机会,但自然要待那些获助学金的同学被挑选之后了。

由于竞争的残酷性,在损害别人的情况下赢得分数的事情并不鲜见。这往往与一个班级的班风有关,并且这种风气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到最后很可能班里所有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其中。如果一个人不幸被分到一个有不良竞争风气的班级中,他就要加倍小心了。在这样的班级里,案例课上被第一个叫到的学生便会成为该堂课最倒霉的人,他刚刚战战兢兢地陈述完自己的观点,马上就会有很多同学争相发言,把他的观点批驳得一无是处,这样就给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将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绩。而人们在吹毛求疵地指责别人的观点的时候,仿佛都忘了自己也会有被首先叫到的时候。或许正是由于自己曾经被第一个叫起而受到别人的难为,于是一种复仇心理使得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对待他人。在这种课堂上,最初的几分钟静得出奇,大家都低着头回避着教授的眼睛,心里咚咚地跳着,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名字不被最先叫到,不要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

残酷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课堂的学习中,还表现在哈佛生活的各个方面。竞争起来六亲不认,无情无义的事屡见不鲜。但有些毕业生却回忆说,尽管他们当时也觉得同学之间如此竞争未免太过分了,但走上社会后他们才发现,实业界的竞争远比在哈佛时激烈得多。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时,却有人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现在你再去追赶,可能为时已晚。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

像狗一样学习,像绅士一样玩

如果你想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很高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偏见:美国的孩子学习轻松,不用刻苦用功,是玩着学大的孩子。但是假如你到过哈佛,你肯定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像狗一样学习,像绅士一样玩。”

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训言。短短一句,已经告诉了我们哈佛学生在哈佛的生活节奏和主题。

“你们知道在哈佛读书,每天要在图书馆看书到几点吗?最晚是夜里两点。”在中国,学生学习到夜里十二点,已经算是最用功的了,但是在哈佛,只学到十二点的学生应该算是懒学生了。

看过韩国电视剧《爱在哈佛》的人应该记得主人公金贤宇在哈佛的求学情景吧。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赶上哈佛法学院最权威、要求最为严格的教授的课堂进度,金贤宇每天学到半夜两点,在校园里从来都是背着沉重的书包抱着一大摞书奔跑,他有时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啃大量的法典和原著,即使是这样,在课堂上对老师自由、开放而古怪的提问他几乎也是毫无头绪,只能哑口无言,在其他精英同学面前出丑。

也许你认为该电视剧的描述有点夸张色彩,但是听听哈佛学生的亲口诉说,你会知道,实际情形更加超乎你的想象:

一个在哈佛读本科的韩国女孩在韩国念完小学才来的美国。入哈佛后第一年,选了一门韩国文学课,由来自韩国的著名教授上课。课上所讲的韩国古典文学,使她感到很吃力,很难得到“A”,她说真不知道其他非韩国来的同学是如何完成这门功课的。

这个韩国女孩在第一年选了五门课,每门课的教授都留下大量的作业和阅读材料。完成一门没问题,两门还可以,三门就很紧张。要想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作业,就只有缩短晚上睡觉时间和牺牲周末休息。临近大考,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在哈佛医学院很少见学生穿很前卫的奇装异服或留有怪异的发型。他们生活上如此简朴,原因之一是学业上的巨大压力,看书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女孩几乎都没时间化妆。

哈佛虽然不强调分数,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提倡“无压力状态学习”,但哈佛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思考才能在课堂上跟得上教授的思路、参与讨论。

所以对学生而言,每节课前都有大量的课前阅读材料,没有阅读这些材料,就很难听明白老师在讲什么,而且无法参与讨论,而讨论是要计入总成绩的,有的课程课堂参与程度占总成绩的60%。一般来说,每次课前平均约130页的阅读量,属于阅读量中等。阅读量稍小一些,每次课前大约90页的阅读量。如此的阅读量,不熬夜是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还不到5个小时,因此这里的学生也戏称哈佛就是“炼狱”。

在哈佛你必须“像狗一样学习”。因为能考上哈佛的人都是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对于他们而言优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优秀就是他们的一项人生追求,因此进了哈佛的人,除了极少数外,都想走在前面,都想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很多学生因此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不断地增加课程。

哈佛大学有一位加德纳教授,他在哈佛读本科的四年中选了一百门功课,而且门门优秀,据说到今天这个选课纪录在哈佛还没有被打破。

有一个中国学生在哈佛动态景观设计专业刚学了一年,就同时攻读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这在很多哈佛人眼里是比赤手爬楼更要命,比赤身狂舞更凸现“个性”的举动,因为哈佛有规定:无论修什么专业,在校期间,只要累计有两门考试不及格,就会被开除。

哈佛的教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很高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个哈佛的研究生说:除了星期六外,我一直在学习。我是说,我仅在星期六休息一天,这就是我的学习理念。这一天我要放松,恢复体能。每个人都在学习和读书上投入很多时间,如果因安排不合理而浪费了时间,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安。

这样的学习和作息安排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消遣或从事个人爱好。在残酷的竞争条件下,对于哈佛学子们而言,昔日的成功再也不是吹嘘的资本,落后无异于死亡。紧张的节奏从入学的第一天一直持续到学习的最后一天。这就是哈佛的学风。它也告诉我们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不要只羡慕成功人士头上的光环,要知道那光环越是鲜亮,意味着他们的付出就越比常人多。哈佛人之所以能够占据美国甚至是世界政坛、法界、商界精英的大多数席位,是因为在哈佛他们曾经洒在书本上的汗水更多、在床上睡觉的时间更少。努力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要想拥有更多,你必须付出更多。

哈佛,天堂还是地狱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给学生的课程安排多,而且紧张。哈佛享誉世界的“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核心课程(Core Column)中,每个哈佛本科生必须修满涵盖8大学科领域、分为7大类的32门核心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探求他们所遇到各种情景的最透彻理解,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培养哈佛式的学习精神也是其中之一。

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前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学习,第三年开始则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昏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通常有上百页,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哈佛大学的上课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整点上课,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学生在选课时,必须注意时间的安排。所以,在校园里很少看到人们站着闲谈,每个人都匆匆忙忙,抓紧时间赶下一节课。

一名高考生一旦成为哈佛大学的学生,便会得到一份安排缜密的学习计划、锻炼表格和校内政治文化活动安排。哈佛的学生要首先弄清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什么是选修课、什么是必修课,然后再根据个人特点确定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起跑线已经画定,落后的人会吃尽苦头。你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沿着别人铺的铁轨跑,而且以“不是你自己选择的速度飞速奔跑”。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如今在一个跨国公司当经理的彼得这样说道,“否则的话,你会被甩出去”。

在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就读,压力相当大,尤其教授们多半标榜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喜欢在上课时与学生诘问辩难。小班讨论课发言压力自不在话下,纵然是一两百人的大班必修课程,教授或者随堂随机抽问,或者排定轮值依序抽问,通常一门课至少会有一两次机会要在全班面前与教授对答,有时问答持续十多分钟,对于英语口语欠佳者更是挑战。

一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说:“在哈佛不想刻苦也得刻苦,因为每天3个案例,每个20页,然后还要准备5到6个问题,如果积压一天就会成为6个案例,熬夜学习自然在所难免。12点之前很少睡觉,一两点也正常,晚睡也必须早起,8点40分准时上课。”哈佛商学院被称为“商业的西点军校”,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有的人退学,甚至有的人自杀。

从哈佛大学毕业受聘于世界银行的于家娣说:“在哈佛学习,语言是第一关。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只能听懂小部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速度较慢;用英文写作,就更加困难。由于作业多,每天夜里两点钟才睡觉,有时早晨四五点就起来,因为要完成作业。每星期上6门课,还要做助教,整个日子过得昏天黑地,没有时间做饭,就吃速冻饺子,后来吃腻了,一闻就想吐。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当然是图书馆的常客,焚膏继晷,孜孜不倦,不敢松懈。哈佛大学拥有全美历史最悠久、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九十处馆藏中,法学院图书馆目前有超过五十万册藏书,大门口内矗立着联邦最高法院著名大法官约瑟夫·斯托里的塑像,学生常笑称他举起的手指意味着对不用功学生的谴责。有些学生甚至常在大考前在图书馆躲过警卫关门时的搜寻,然后在馆内通宵学习,这让他们毕业后回想起来,回味无穷。

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还是会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考试不及格或修不满必要的学分而被校方要求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一位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说,他们每年考试的及格率有时候还不到50%,因为淘汰率太高,有一半的人都不去参加答辩就提前到社会上淘金去了。

不是哈佛的学生有多优秀,而是在多年形成的制度之下,不用功也得用功。要成为优秀的人,这些就必须做到。

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这就是哈佛人成功的秘密。今天,你努力了吗?

时间在流逝,失去的不再有,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虽然我们不在哈佛里读书,但是我们要有他们的努力,有他们惜时、勤奋的精神。

哈佛的“魔鬼”考试

尽管哈佛的考试对人的精神折磨就像是在地狱,但是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哈佛的通知书,因为这种压力就是哈佛的特色。

在哈佛大学,不仅学习压力大,而且淘汰制度也异常残酷,尤其表现在考试上。哈佛大学的考试安排得很多,不仅有例行的期中、期末考试,而且有的课程还举行月考,有的即使不举行月考,教师也会布置一些需要上交的作业,且这些作业完成得好坏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成绩,这让很多学生力不从心,疲于应付。

哈佛商学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哈佛商学院的学制为两年,学生第一年学习统一的必修课程,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程。从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亲身感受来说,这第一年是“地狱”,第二年则是“天堂”。大约有75%的学习任务被压缩在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20%的学习任务在第二年第一学期完成,而到第二学期便只剩下5%的学习任务了。因此对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来说,第一年必须要拼命学,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从开学到11月初期中考试这一段时间,是两年中学习最紧张的阶段,对每一个进过哈佛商学院的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他们仿佛生活在案例的旋涡中,尽管各种学生俱乐部每天都有活动,但他们只能有节制地参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每天的案例外,其他一切似乎都已不重要。刚入学的新生对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尚不熟悉,准备起来困难重重。几十页一个的案例,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也是头疼至极,对于那些非英语圈的留学生来说,更是犹如蜀道之难。因为所有的必修课几乎都必须在第一年修完,所以你不能为了缓解压力而推迟学习难度大的课程。这样,即使是那些颇具天分、毕业后取得辉煌成绩的学生,在开始的几个星期,也不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那些最优秀的学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试前的紧张也会达到极点。考试引起的焦虑和失眠是普遍的。每到此时,哈佛商学院的MBA咨询服务处的心理学专家门诊的门外,便会排起长队。

一位哈佛毕业生曾这样回忆说,第一次期中考试前几天,他晚上很难入睡,闭上眼睛满脑子不是案例就是万一“触网”怎么办。他邀请好友吉姆去打网球,想休息休息调整一下状况,因为他知道保持镇静的重要性,他面对那次考试心情实在太紧张了。他看得出,吉姆同他一样紧张。吉姆是个很好的网球选手,但那一次他几乎抓不稳球拍。他们在打球时还在谈论考试,因为近乎残酷的强制性分配法考试制度,预先就决定了必定会有人考试不及格。

每次考试都是拼得你死我活的大混战,两人只希望这个厄运不要落在他们头上。由于过于紧张,他们无法继续打下去,草草收拾东西回去继续学习。结果他们的考分在班里均属前十名。

期中考试的内容也是实例分析,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也许4个小时在人的一生中非常短暂,甚至微不足道,可是考场上的4个小时却是非同小可、性命攸关的。其对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前途,甚至今后一生的事业也许有着深远影响。在考试前几天,经常会有某些老生来组织新生进行这第一次期中考试复习,告诫大家要掌握好时间,充分支配需要的时间。

期中考试后,发言和书面成绩均属全班最差的20%的学生,会收到校方的秘密警告,但这种秘密警告不记入学生档案。某些课程的教授,还会向他认为需要改进的学生发出备忘录,其虽不同于秘密警告,但却是一种变相警告。得到警告和收到备忘录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及期末考试中就要倍加小心了,因为哈佛的评分根据学生平时发言和书面考试两种成绩而定。一年级大多数课程的书面成绩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在期中考试后,教授就笔试成绩打一个初分,并对学生迄今为止上课发言进行一下评估,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所处位置心中有数。期中考试不理想的同学,还有机会在期末考试时加以弥补。

哈佛商学院的评分采用一种强制性的分配法,类似于我国某些高校实行的绝对淘汰法。每个班级每门课规定成绩好的15%~20%的学生得“优”;成绩差的15%~20%的同学得“及格”;成绩中等的60%~70%的得“良”;还有5%左右的学生“不及格”。一年级的学生要学11门课程,校方要求每个一年级的学生至少有10个“良”。拿到8个以上“及格”或“不及格”的同学被称为“触网”。一旦触网,究竟能不能升入二年级,要经学生成绩委员会根据学生本人的请求、教授的评价,以及造成“触网”的客观因素来决定。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将获准升学,而另一部分则被迫退学,但可以保留重新申请入学的权利。虽然每年只有不到5%的人“触网”,但是因“触网”而被迫退学的威胁是始终存在的。由于评分的范围不是整个年级,而是按照固定的百分比在班上分配,这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哈佛的考试对人的精神折磨就像是在地狱,但是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哈佛的通知书,因为这种压力就是哈佛的特色。“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就是哈佛人之所以成为哈佛人的原因,就是仰慕者们追求的生活,这种压力不是强压在哈佛学子们身上的痛苦,而是他们渴望成功的动力,只有哈佛人才懂得享受这无法回避的痛苦。

考试,中外皆有之。但是考试绝不是目的,而是检验同学们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所以,考试成绩高低的关键不在于考试的那几天,而在平时,只有平时做到“步步为营”的人,考试的时候才会“真金不怕火炼”。

转载公号:新西南联大

微信号:XNLD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