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此存照】——《中国中古门阀士族史》自序:贵族的时代_魏风华

 关陇之 2016-02-24
贵族的时代
在中国,谈到当下的贵族,人们马上想到一掷千金的人,所谓消费越高越高贵;如果谈到古代的贵族,人们首先想到的则是皇室或跟皇室联姻的外戚。总而言之,围绕着贵族转圈的,似乎除了“财富”、“奢华”外,就是“腐朽”、“没落”。其实都错了。
何为贵?或者说,贵族最初和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到现在很多人其实还没搞清楚。
中国不是没有贵族。
日本和欧美的汉学家,把中国的中古时代(即从东汉后期到唐朝末年这八百年)称为“贵族时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阀士族时代或世家大族时代。说到门阀士族,在传统的历史观下,人们多半会想到前面说的“腐朽”、“没落”、“垄断”乃至于“寄生虫”之类的词。但真的就是这样吗?
农民当然伟大。但坦率地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依靠中古门阀士族传承下来的。在那个时代,门阀士族之“贵”,首先说的是家学(家族的学术文化)家风(家族的门风传统)之贵。后来到了唐朝初年,“崔、卢、李、郑”四大门户为什么在没有高官的情况下依旧赢得天下普遍的敬仰?因为绵延不断的优良的家学家风已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贵族而在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即使到了晚唐,这四姓仍不愿意跟皇室通婚,同样是因为在文化上他们具有巨大的优越感。
在历史界,有学者把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作为一个分水岭(陈寅恪以永徽六年即655年废王皇后萧淑妃立武则天为转折点)。这一年,长孙无忌被杀,建立唐朝的关陇功勋集团被摧毁。按这个划分,从这一年到唐末的两个半世纪可称为“后门阀士族时代”。从东汉后期到唐初则为纯正的“门阀士族时代”。
在这里,我们姑且称“门阀士族”为“世家贵族”。而揭开这八百年大幕的是谁呢?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一块东汉石碑在河南出土,上面刻有篆书碑文,但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这块石碑被移到偃师的一个村庙中作案子。当时碑文朝下,仍旧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1930年的时候,它重新被发现。但1938年以后它又不知去向了。最后到1961年8月,它在偃师扒头乡政府院里被再次发现。
考古人员最终确定,它的主人就是三国袁绍的先人东汉大臣袁安。袁安(其先人可追溯到祖父袁良,西汉平帝时太子舍人、广陵太守),汝南人,东汉明帝永平三年,也就是公元60年春,以孝廉除郎中,正式进入仕途。这是中古世家贵族时代揭开序幕的一年。其彻底终结时间就比较明确:唐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