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服山水画用笔三病

 名字起不成 2016-02-24
  山水画在笔线形式美的要求上提倡:
  一要枯而能润(指画出的线条既苍劲又腴润);
  二要刚柔相济(指笔线形式要达到既不柔弱又不刚直的完美境界);
  三要有质有韵(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
  “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
  “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
  “结”是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形式美,作出的画也就不足观了。
  克服用笔毛病的方法:
  一是要增强腕力,“笔为我使”。
  练腕力最好的方法是练习书法。中国画家历来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为了适应山水画笔法多变的需要,真、篆、行、草都应该练一点,才能掌握用笔的种种技巧。
  二是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
  只有练就了深厚的用笔功力时,才能水到渠成,能得心应手地画出预期的线条,人为的做作只能适得其反。
  三是在行笔之前,必须“胸有成竹”。
  古人有“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的说法,都是指必须想好了再落笔。上述种种笔法,总括起来,无非是为了画线时求得粗、细、直、刚、柔、轻、重的变化,使画家更能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所以黄宾虹说,这些笔法“皆非画家凭空杜撰,乃各代画家在写生中,了解物状与性质所得。”种种笔线形式的创造,是画家对大自然的苦心探索,对客观物象的高度概括与提炼的结果,它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与神,而且具有形式美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