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 怒

 杏坛归客 2016-02-24
    

        这是在儿女自作主张,直接违逆家长的意志,引起老人极大愤慨时常常发出的怒吼。

        进入老年人后,儿女们一般也都进入青壮年。他们的见解、主意、决策,老年人不见得都赞成。本来是想说服老人,可有的老人特顽固,说不服,就来个“先斩后奏”,甚至有的是“斩”了也不“奏”。遇到这种情况,的确是让老人生气。

       然而,我却想奉劝老年朋友,没有必要生那么大的气,发那么大的怒。

      首先,生气、发怒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好处。

      《黄帝内经》指出,人的五脏六腑和人的情志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其中“喜”和“心”相关,“怒”和“肝”相关,“思”和“脾”相关,“恐”和“肾”相关,“悲”和“肺”相关。也就是说,人的“七情”和人的生理息息相关。如古人说:“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惊恐伤肾。”人受到强烈刺激在情绪上急剧发生变化,对身体是会有伤害的,对老年人伤害则更大。

        特别是生气、发怒,对人的伤害是极大的。中医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的人容易发怒,如《内经》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发怒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中风、头痛、昏厥、吐血等疾病。发怒时的呼吸也比平时快。一般人每分钟16—18次,而愤怒时增快到每分钟23次左右。这样,肺从血液中吸取的二氧化碳,就会超过身体所制造的二氧化碳量,出现手指麻木的现象。

        研究证明,人在发怒的时候唾液成分会发生化学变化,胃出口处的肌肉骤然收缩,整个消化道处于痉挛状态。因此,进食时感到味道变异,饮酒觉酸,还会有腹部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觉。

        研究发现,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180—220次,有的甚至更快;同时,血压急剧上升。所以,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人,发怒时常可使病情加重。有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导致死亡。比如古代就曾经发生过“周瑜震怒而亡”、“李冲愤恨肝脏裂伤”的悲剧。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故。

      其次,生气、发怒无益于妥善处理问题。

       人在特别激动、愤怒的时刻,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思路混乱,甚至窒塞。本来在情绪平静时很容易顺利解决的问题,在高度愤怒的时候,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弄不好,还会在一怒之下做错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事情搞遭,不可收拾,事与愿违。

        对儿女发怒,在气头上,也很容易说过头话,做过头事,伤害儿女,伤害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关系和感情一旦被伤害,要重新恢复,那是很难的事。一次无意中的伤害,要用十倍百倍的修复也不见得能够和好如初。

        我们看《林则徐》电影,发现他的官府里总是悬挂着一幅写有《制怒》两个字的牌匾。据说,林则徐年轻时性子急躁,遇事不称心就要发怒。父亲林宾日多次劝告,见效不大。那一年,林则徐将赴外地上任,临行前,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县官,非常孝敬父母,最恨不孝的犯人。一天,有两个人捆了一个嘴里塞着东西的年轻人来见官,说这是个不孝之子,不但骂他娘,而且还打他娘。把他捆住后仍不停地骂,因此用东西把他的嘴巴堵着。县官一听,火冒三丈,立即吩咐手下重打五十大板,把那年轻人打得皮开肉绽。

        就在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进来,边哭边诉道:“求求青天大老爷做主,刚才有两个强盗来抢我家的牛。我儿子一个人打不过两双手,被强盗绑了去,不知弄到那儿去了。请求老爷赶快替我找找我儿子,我就只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儿子呀!”

        县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被打的就是个孝子。由于一时性急,竟然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判错了案。

        林则徐受到深刻的教育。为了吸取这个教训,他不论到哪里做官,都要把《制怒》这个牌匾悬挂在官府,以时刻警示自己。

        我想,我们老年人也应该向林则徐学习,努力克制自己,尽量少发怒,最好不发怒。

        第三,我想请老年朋友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恕我直言:有的老年朋友能说出这样的话,恐怕说明头脑里还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意识。

       在过去的封建家长制社会,家长是“一家之主,尊中至极”,家里的“党政财文”大权独揽,不论大事小事,都是一个人说了算,有绝对的权力。儿女必须把家长的话视为“圣旨”,不得违抗。就像司马光所说:“若以父母之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

       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十分浓厚的氛围里,家长支配一切尚可畅行无阻;现在,时代变了,遇到了阻力,行不通了,我们不可强求。

       我们老年人要与时俱进。要在家庭里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把自己摆在恰当的地位上,和家庭其他的成员(包括儿女)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有事和儿女们商量,努力争取达成一致;儿女不接受你的意见,就由儿女自己决定是了。

        老年朋友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的阅历是广泛,经验是丰富,应当自信。但也不要过于自信。有许多事情早已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我们的主意在过去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在今天也不见得适用。

      比如,有的老年人常常这样在儿女面前摆“老资格”:“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这可能是事实。您走过的桥是不少,但您没走过“立交桥”,您初次开车到桥上,也照样得抓瞎找不到北。而年轻人开车,即或第一次走上一座新的立交桥,也会如轻车熟路。

        应当理解、相信儿女,他们对人生、社会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实践结果或许会证明他们是对的。即或实践证明他们的主意不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会使人变得聪明。没什么大得不得了的事,遇事千万不要大动肝火。对于儿女“违逆”父母的意志,自作主张,不要生那么大的气,“撺”那么大的火。

        儿女一般都不是有意惹您生气,一定要坚信这一点。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全家人的幸福,千万不要动怒。老年人第一位的任务是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这是儿女们最大的愿望。老年人身体健康,是儿女们的福分。身体健康,少给儿女们添麻烦,也是对儿女们最大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让我们以晋代道士许真君的《戒怒歌》共勉:

 

         劝时人,须戒性,纵使闹中还取静。

        假若一怒不忘躯,亦至血衰生百病。

        耳欲聋,又伤眼,谁知怒气伤肝胆。

        血气方刚宜慎之,莫待临危悔时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