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新解读西方历史:女王国苏毗人对古罗马、日耳曼等欧洲国家的影响

 飞月流星 2016-02-24

  苏毗人是中国古代实行女王政治的典型女国民族。苏毗人移居欧洲后成为古罗马、日耳曼、 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不同语言中,苏毗人译名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同小异。如果将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罗斯文、意大利文等关于“苏毗人”译名进行对比,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将这些语言有关术语再翻译成为中文时,区别就大了。正如上世纪90年代有译者将“孟子”的英语术语翻译成中文时译成“孟修斯”,让读者莫名其妙。直接原因是译者缺乏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根本原因还是近百年来学术界和教育界从各个领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贬低和否定导致出现这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对于中国古代部落移民西方后的西方语言有关专门术语的翻译,如果缺乏对有关历史的了解,则更容易出差错。更何况在中国史籍中对古羌语和藏语“sum-pa"的术语翻译本身就不统一,有“苏毗”、 “孙波”、“森波”等。“苏毗人”的西方语言术语被翻译成中文的表达形式可以说五花八门,包括“斯维比人”、 “苏阿维人”、“苏厄比人”、“苏汇维人”、“苏维汇人”等。如果中外学术界都了解苏毗人的历史,在译名方面就可以少一些纷乱。

苏毗人出自西羌。西羌本姜姓,出于炎帝之后,源于上古湖湘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西羌出自姜姓三苗,属于炎帝后裔,三苗古国靠近湖南南岳,国都在今长沙株洲湘潭一带。舜帝将三苗徙之三危,即河关之西南羌地。禹王在湘西崇山开启夏朝之前,西羌代表性国家是析支。《禹贡》中提到的析支国历史上也称赐支或鲜支。

苏毗人的前身是夏朝文献《禹贡》中提到的织皮。织皮、昆仑、析支、渠搜等方国主要是由炎帝后裔姜姓羌族与黄帝后裔允姓姒姓戎族所组成。《尚书·禹贡》曰:“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卽叙”。织皮、昆仑、析支、渠搜等在尧舜禹时期是西方重要方国。《史记·五帝本纪》曰:帝舜“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大戴礼记·五帝德》曰:帝舜“南抚交趾、大教,[西]鲜支、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夷]、鸟夷羽民”。刘向《说苑·修文》曰:“南抚交趾、大发,西析支、渠搜、氐、羌,北至山戎、肃慎,东至长夷、鸟夷。四海之内,皆戴帝舜之功”。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等国所在部分地区在夏商时期形成鬼方等方国。孔安国在《传》中说:“羌在西蜀,叟、髳、徵在巴蜀,卢、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汉之南。”商朝后期与西方八国并存的羌国主要在西蜀。商周时期苏毗人出自西羌,也主要在西蜀。

苏毗国在汉代属于在汉武帝时形成西域内属的三十六国以及汉哀帝汉平帝间形成的西域五十五国。根据《后汉书》记载,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汉哀帝汉平帝间,西域各国自相分割,为五十五国。后来,小宛、精绝、戎庐、且末等国为鄯善所并。渠勒、皮山等国为于窴所统。郁立、单桓、孤胡、乌贪訾离等国为车师所灭。汉明帝时期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窴诸国皆遣子入侍。及明帝崩,焉耆、龟兹攻没都护陈睦,匈奴、车师围戊己校尉。汉代苏毗国是东女国的代表。

从姓氏族源上看,苏毗人出自西羌,也属于乞姓。《山海经·海内经》云:“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生氐羌。氐羌乞姓。”伯夷父也称柏夷父,是帝颛顼时期在湖南修道的高人。根据《澧纪》记载,柏夷父大亮、大隶赤民、颛顼等都在湘澧之间居住,彼此过往从密,浚明益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羌字,从羊从人,意为牧羊人。”伯夷父是苏毗人的祖先之一。苏毗部落中有乞姓。苏毗人长期与后来的藏人相处,并被吐蕃所并。藏人是由进入青藏高原的的氐羌中分支出来的。苏毗人中的姓氏有一些来自象雄与吐蕃,其中包括娘氏、韦氏、董氏、勃兰氏以及藏人六部的其他姓氏。其中勃兰氏白狼氏(sBra)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部族。根据《文书》“赞普传记”部分和《五部遗教》“大臣遗教”部分,韦氏家族出任吐蕃大论的有:韦·赤色象年、韦·赤苏杰藏写、韦·囊写徐赞、韦·嘉多热达尼。大论之助里是韦·苏囊,赋税料集官是韦·苏囊鸠章。

苏毗人的姓氏来源比较复杂。苏毗国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国家。根据《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等,青藏高原诸方国苏毗、象雄、吐蕃等早期都是子从母姓。喜马拉雅山诸峰的命名都来自女神名。遍布西藏的十二丹玛也都是女神。《隋书·女国传》记载:“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俗事阿修罗神,又有树神……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苏毗国在开皇六年与隋朝建立朝贡关系。《通典》女国条记载:“女国,隋时通焉。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国王,王姓苏毗,女王之夫号金聚……开皇中遣使求贡。”唐朝的《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接壤,东南与雅州相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 苏毗国在唐朝时期有大小八十余城,国土成东西短南北长的形态。《新唐书》称:“苏毗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据《唐会要》记载,在苏毗国,女子是家中的家长,并拥有多个丈夫。因此,苏毗国各部落的姓氏比较复杂,不同时期不同部落的姓氏中,既有母系姓氏家族,也有父系姓氏家族;既有古羌族姓氏,也有其他部族的姓氏。

从姓氏族源上看,苏毗国最强大时期一度成为西域霸主,其族人姓氏中自然有一部分来自昭武九姓。所谓昭武九姓实际上是康、安、曹、石、米、史、何、穆、毕等九姓国家,皆氏昭武。穆国,也称木鹿,谋夫,位于粟特地区的西南端,今土库曼斯坦马里地区。毕国也称戊地,伐地,位于安国之西,又名西安国。史国,也称羯霜那或佉沙,位于粟特地区的东南端,唐朝时为佉沙州。何国,也称贵霜匿,位于康国与安国之间,唐朝时为贵霜州。米国,位于康国东南百里,唐朝时为南谧州。石国,也称者舌、赭时、柘析等,位于粟特地区的东北端,今塔什干附近,唐朝时为大宛都督府。曹国,又分为东曹、中曹、西曹等。安国,也称安息国,位于布哈拉附近,唐朝时为安息州。康国,也称悉万斤、萨末鞬等,原是上古共工氏的封地,位于撒马尔罕附近,唐朝时曾设康居都督府。

根据藏族学者的著述,在古象雄国强盛时期,苏毗国的一部分曾经位于象雄国的外象雄地区。外象雄是以穹保六峰山为中心,该地区也称苏毗精绝。苏毗精绝地区包括三十九个部族,北嘉二十五族。精绝是与苏毗交界的小国,后被鄯善所灭。在松赞干布(公元617~650)以前至少有三十余位藏王。出于古羌人的苏毗人的历史比古象雄和吐蕃的历史还要悠久。

根据考古出土文献表明,苏毗人动辄攻击且末、精绝、鄯善等国。1940年英国学者贝罗出版《中国土尔其斯坦所出佉卢文书译文集》一书。该书收集翻译了尼雅等遗址出土的佉卢文书700余件。编号119致州长的信函记:“现本地传闻,苏毗人四月间突然袭击且末,汝应派哨兵骑马来此。”722号信函记:“据且末方面的消息,苏毗人要来。谕令书已再次下达,军队须开赴。”国王敕谕编号212记:“苏毗人从该地将马牵走,现在彼等要求赔偿这些马。”这些出土文献表明苏毗人在汉晋时期已经强大起来。

根据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对精绝遗址考察中发现的佉卢文的木简函牍,精绝国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苏毗人的侵略。精绝国的邻国鄯善国王为此颁布多项命令,令精绝领导注意警戒。根据木简记载,精绝国在与“SUPIS”的战争中经常打败仗。根据《汉书》记载,精绝国仅有480户,人口3360人,士兵500人。精绝国地处苏毗与鄯善之间,迟早要被大国所灭。精绝国后来被鄯善所灭,鄯善后来被苏毗所灭。

商周以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许多从中国被迫逃离的部落和方国族人的避难所。苏毗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移居欧洲,也是沿着北方线路首先到达北欧,然后逐步南下。到秦汉时期,苏毗人已经纵横欧洲,参与欧洲多地的战争,并成为古罗马、日耳曼、高卢、不列颠、俄罗斯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罗马凯撒大帝在《高卢战记》中多处记述苏毗人参与不同战争的事迹。

古罗马塔西佗的《阿古利可拉传》记载,罗马军队从日耳曼尼亚征集一批乌昔鄙夷人。这些乌昔鄙夷人被派到不列颠驻军。他们杀死了自己的军事教练和百夫长,然后叛变逃亡。在逃亡中遇到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他们彼此抽签相食。这些乌昔鄙夷人后来被日耳曼部落中的苏毗人(译名斯维比人Suebi)捕获,其中一些人被卖为奴隶,有的被转卖到罗马当奴隶。

根据古罗马塔西佗著于公元98年的《日耳曼尼亚志》记载,苏毗人(译名斯维比人Suebi)是日耳曼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毗人中有色木人(译名塞姆诺内斯人或萨莫奈人Semnones)。色木人自称为苏毗人中最古老和声望最高的一支。塔西佗说:“他们的宗教可以证明他们的古老。”色木人与其他苏毗部落的人一起,在树林里杀人祭祀,把丛林献给神。根据《隋书》和《唐书》的记载,古代苏毗人每年年初都要用一个活人和犬或猴向树神祭祀。古羌人还崇拜摩罗神(Mu-lasai)及大地母神。法国学者石泰安在《汉藏走廊古部族》中称之为聂苏(Ndjei-tsu)。古罗马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称之为纳尔土司(Nerthus)。该女神在特殊日期会由祭司接引乘车巡行苏毗人各个部落。古羌人的宗教信仰由苏毗人带到了欧洲。根据塔西佗的记载,色木人到达欧洲以后还分成100个分部。部众的强大使他们自命为苏毗人的领袖。色木人是由色族和木族组成的苏毗人的大部落集团。色木人源于古代青藏高原的色木地区。

根据凯撒《高卢战记》记载,100个苏毗人(译名苏厄比人,拉丁文Sueborum)的部落在莱茵河岸边扎营,试图渡过莱茵河。此时,苏毗人的领袖是纳苏阿(Nasuam)和且末乌斯(Cimberium)。任炳湘翻译凯撒《高卢战记》(1957)时对苏毗人有100部落表示怀疑。任炳湘在译注中说,“尚处在部落时代的 苏厄比人未必也有这种组织,凯撒不过是随便使用一个现成字来称呼他们而已,这里勉强译之为‘部’。” 任炳湘先生的怀疑出于当年对罗马文化的崇拜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苏毗人的部落和人口数目的庞大是任炳湘先生所不知道的。在《Caesar’s Commentaries on Gallic War and the First Book  of the Greek Paraphrase》(1862)一书中,Charles  Anthon注释说,“根据凯撒的说法苏厄比人有100个部落,每年从每一个部落中征召1000名战士去外邦作战。由此,这里提到的人数是100000 人。但是我们不能陷入这个错误——认为这就是苏厄比人所有的军事力量。”Charles  Anthon试图提醒读者,苏毗人中可以充军的人数远不止十万人。

根据古罗马阿庇安《罗马史》记载,凯撒在一次战争中消灭日耳曼部落40万人,并且是在谈判过程中干的。这是违反国际法的战争罪行。伽图在罗马元老院建议,将凯撒送给日耳曼蛮人去处理。凯撒辩解说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干的。

苏毗人中还有郎巴地人。郎巴地人译名是伦巴底人Longgobardi。郎是古代青藏地区董族和苏毗族的称号,巴地是丹巴地名。郎巴地人中以郎氏为主,包括娘氏族人。古羌语的藏语glang与Rlang相通。(参见《郎氏家族史灵犀宝卷》)

苏毗人中还有盎格利夷人Anglii。盎格利夷人是后来英国盎格鲁人的祖先。盎格利夷人以杨氏和娘氏为大族。英国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主要是由盎格鲁与萨克逊两个部落组成的。其中盎格鲁人就是苏毗人的部落,是中国古羌人的后裔。《日耳曼尼亚志》将盎格利夷人列为日耳曼苏毗人的范围,是有历史根据的。

苏毗人中还有瓦族人(苏毗语和藏语为wa。),也称瓦兰人。瓦族人中以韦族人(藏语为dBav。)为主,与可萨人有亲缘关系。《日耳曼尼亚志》中译名瓦累尼人Varini,属于苏毗人中的瓦族人。瓦兰人是公元9世纪早期俄罗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兰人的到达带来了罗斯人。罗斯人是瓦兰人的一支。瓦兰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建立基辅有关。基辅是北狄可萨人建立的。西方书籍称 可萨为哈扎尔。可萨人是塞种羌人与乌孙、大月氏、康居人、奄蔡人、大夏人混合形成的哥萨人,也称萨迦、萨克、塞克等。塞种本允姓之戎。可萨人后来转入铁勒部族,逐步形成哈萨克族。《哈萨克族简史》对此有说明。可萨人于2世纪末大规模出现在里海、高加索山等地。可萨人对俄罗斯地区早期文化的影响很大。阿拉伯历史学家称伏尔加河为可萨河。可萨人建立基辅后长期统治基辅。

瓦兰人的其他分支有瑞典人、诺曼人、盎格鲁人和哥特人。瓦兰人到达南俄地区后,该地区开始称为罗斯国。诺夫哥罗德人也是瓦兰人的后代。俄罗斯《古史纪年》907年记载说希腊人统称所有俄罗斯人种为大斯基泰人。852年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时罗斯有人去察里格勒,此事在希腊编年史中有记载。希腊普利斯库斯的著作中说,461-465年阿瓦尔人西迁逼迫Saviks人西逃,引起邻近东罗马帝国的 三个民族逃离本土。558年阿瓦尔人请求东罗马帝国的帮助。568年在匈牙利建立阿瓦尔汗国。厌达Abde亡于563-565年间。589年突589年突厥可汗致信东罗马皇帝Mauricius,说征服了厌达Abde,击溃阿瓦尔人。阿瓦尔人是东胡人,黄帝后裔夔的后代。保加尔人是东胡人族群的阿瓦尔人的一支。在北高加索地区。阿瓦尔人是保加利亚人的先祖。

苏毗人中还有苏瓦氏Suardones。其他译名有斯瓦多内斯人(《日耳曼尼亚志》)、苏伐刺孥瞿坦罗(《大唐西域记》)、苏伐刺孥瞿咀罗(《新唐书》)、苏伐叠(法国鲁保罗《西域文明史》)。

根据古罗马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的记载,苏毗人中还有柔底尼人Reudigni、阿威约内斯人Aviones、欧多色斯人Eudoses 、努伊托内斯人Nuithones等。这些苏毗部落共同尊奉大地母神Nerthus。厄尔门杜累人Hemunduri 是忠于罗马的日耳曼苏毗人。厄尔门杜累人善于经商,从事罗马殖民城之间的贸易。与厄尔门杜累紧邻的苏毗部落是人纳累喜人Narisci。然后是玛尔考蛮人 (译名马考曼尼人Marcomanni )和夸地人Quadi 。直到塔西佗时代,玛尔考蛮人(马考曼尼人Marcomanni  和夸地人Quadi)仍然是由本族国王统治。玛尔考蛮人(马考曼尼人Marcomanni)的国王出身于苏毗人中的贵族玛尔族(译名马罗波杜乌斯 Maroboduus)家族。夸地人Quadi的国王出身于苏毗人中的贵族土德茹斯Tudrus。

玛族人中的马昔尼人Marsigni和董族十八大氏族之一的白日人(《日耳曼尼亚志》译名布累人Buri)在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类似苏毗人。根据塔西佗的记载,哥梯尼人Gotini使用高卢语。俄昔人Osi使用潘诺尼亚语。塔西佗认为哥梯尼人Gotini和俄昔人Osi不是日耳曼人。他们要向萨尔马泰人和夸地人Quadi纳贡。

苏毗人中还有鲁给夷人(译名卢吉人Lugii)。鲁给夷人中还有阿累夷人Harii、厄尔维科内斯人Helvecones、马尼密人Manimi\厄利昔夷人 Elisii、纳阿纳瓦利人Nahanavali。在鲁给夷人地区之外有哥托内斯人Gothones、茹给夷人  Rugii、勒莫威夷人Lemovii、绥约内斯人Suiones。绥约内斯人Suiones  是苏毗人中海军力量最强大的部落。绥约内斯人Suiones生活在苏毗海上。在苏毗海东岸居住的是伊斯替夷人 (译名埃斯特Aestii)。伊斯替夷人(译名埃斯特Aestii)在生活习俗和服装方面属于苏毗人。但是他们的语言像不列颠语。他们可能是豨韦氏的后裔,信奉的母神是猪像的图腾。与绥约内斯人 Suiones毗邻的是悉董人(译名昔托内斯人Sitones)。悉董人实行女王统治。

卒于公元165年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所著《罗马史》记载,苏毗人中的色木人(该书译名萨莫尼安人,其他译名有萨莫奈人等Semnones)与罗马军队在夫累基利地区开战。色木人被打败后,派使节携带黄金去罗马赎回战俘。此后不久,罗马人被色木人打败。在蓬提阿斯将军的领导下,色木人把5万罗马军人包围在峡谷中。罗马军队不得不投降。参加投降和约仪式的一方是以蓬提阿斯将军为代表的色木人。另一方是罗马方面的代表,包括2个罗马执政官、2个财政官、4个分团司令官、12个军团将校等。罗马人被迫在三个长矛搭成的轭门下通过。长矛是苏毗人的代表性武器。在《安多政教史》中,珠族人被比喻成长矛尖端铁头,扎族人被比喻成长矛枪缨,董族人被比喻成长矛枪柄,葛族人被比喻成长矛枪托。这些族人都是苏毗人中善于打仗的部落。

值得注意的是,色木人蓬提阿斯将军在演讲中指出,色木人和罗马萨宾人(Sabines)是亲戚,色木人是萨宾人的后裔。这说明萨宾人在到达欧洲的苏毗人中甚至是比色木人还要古老的氏族。根据西方历史著作,萨宾人比色木人早些时候到达欧洲。公元前510年罗马贵族驱逐塔魁尼阿斯,建立了共和国。塔魁尼阿斯煽动萨宾人反对罗马。萨宾人克劳狄不赞成破坏萨宾人与罗马人的和约。克劳狄受到迫害后带领家族5000多人投奔罗马。克劳狄得到罗马公民身份,并被选为元老院的元老。著名的罗马克劳狄家族由此产生,后来还出了罗马皇帝。萨宾人也是色族人。罗马萨宾人与萨莫奈人是苏毗人的部落。罗马皇帝中的韦伯乡皇帝和克劳狄皇帝都是出身于苏毗人。苏毗人中的萨莫奈人和萨宾人是罗马文化的重要创建者,也是罗马人的重要来源。萨宾人于公元前268年成为罗马公民。

古代拜占廷时期约达尼斯著于公元551年的《哥特史》记载,公元453-466年在位的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二世的亲戚是苏毗人国王Ricialius。苏毗人国王Ricialius想要获得西班牙的统治权。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为了与苏毗人争夺西班牙的统治权,双方在西班牙开战。结果是苏毗人被打败。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委派家臣Agriwulf统治苏毗人。但是Agriwulf的家族是瓦兰族。瓦兰族 与苏毗人也是亲族关系。Agriwulf想背叛西哥特国王,在与西哥特人的战争中被斩首。后来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答应了苏毗人的请求,允许苏毗人推荐本民族中的侯爵Rimismund担任苏毗人的首领。

根据约达尼斯著于公元551年的《哥特史》记载,苏毗人还参与了格皮德人与匈人之间在潘多尼亚地区的大决战。在潘多尼亚的东哥特人与匈人大战后,苏毗人在胡尼蒙德率领下抢劫了哥特人的牛群。哥特人在夜晚袭击了苏毗人。苏毗人国王胡尼蒙德被俘虏,全军投降。后来胡尼蒙德煽动斯基尔人攻打哥特人,结果斯基尔人全军覆没。苏毗人又在萨尔马特国王Bauca和Babai的支持下向哥特人进攻,结果也失败了。哥特国王提乌迪米尔在冬季率领军队越过多瑙河向苏毗人进攻,击败了苏毗人及其盟友阿勒曼人Alemanian。

约达尼尔的《哥特史》以及其他历史著作,称后来9世纪形成的俄罗斯地区为斯奇提亚,或大斯奇提亚,即传统意义上的斯奇提亚,也翻译成斯基泰或斯基台,或西徐亚(西夏)。小斯奇提亚即莫伊西亚行省。《哥特史》中达西亚(Dacia)就是中文大夏的音译。哥特人属于女人国阿妈宗人,是起源于湖南神农后裔移居川藏地区羌族的苏毗女国人。

古代苏毗人实行女王政治。其国代以女为王。《隋书·西域传》记载的女王姓苏毗,字末羯。苏毗人继承了上古湘西双女王治理的传统。在苏毗国,除了女王外,“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女王每五天听朝政一次,小女王则协助管理。王位由女王终身把持,女王死后,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贤女二人,一人为女王,一人为小女王,共主国政。若女王死,则由小女王继任。苏毗人的女王统治制度源于上古湘西女王制度。苏毗人移居欧洲后,直接影响到英国等国家女王制度的形成。苏毗人的双王制度对罗马等国家的双执政官制度与共和制度也产生了影响。

苏毗人还将从古羌族和古彝族传承的民主决策制度带到了欧洲。小事由部落酋长们商议,大事由全部落决议。对于重大事项,人民有最后决议之权。会议日期是固定的,在新月初上或月盈时召开。会议中也可以提起控诉或宣判死刑。会议也可以选举长官到有关部落和村庄处理诉讼案件,并由人民选举陪审者参与裁决。

苏毗人还继承了上古湘西羌人重视占卜的传统。苏毗人占卜方法很多。有鸟卜和树枝卜算的习俗。在人祭仪式后,“入山祝之,有一鸟如雌雄,来集掌上,破其腹而祝之,有粟则年丰,沙石则有灾,谓之鸟卜”。苏毗人还用树枝进行占卜。用树枝进行占卜的方法最早出现在彝族人中间,后来传至苏毗人。苏毗人成为日耳曼部落后将此种占卜方法传播到欧洲各地。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记载,在日耳曼人中也流行着根据鸟的鸣声和飞翔来占卜的方法。至于树枝占卜,塔西佗记载说,折下一条树枝,将树枝折成许多签,上面各标以不同符号,然后胡乱地散布在一块白布上。连抽三次签后,由主持人进行卜算吉利与否。

在丧葬制度方面,苏毗人盛行二次葬。“贵人死,剥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瓮内而埋之。经一年,又与其皮纳于铁器埋之”。苏毗人也将二次葬瓮存制度带到了欧洲。根据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附近的维兰诺瓦(Villanova)的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善于使用铁骑以及火葬死者并将骨灰藏于大瓮的居民到达此地。西方学者对于意大利所谓“维兰诺瓦人”的来源一直困惑不解。有的人认为可能是原住民的后裔,有的人认为是外来移民。其实,维兰诺瓦考古发现的这些居民就是早期到达古罗马地区的苏毗人中的萨宾人等。瓮存骨灰骨肉的做法是苏毗人从中国带到意大利地区的。 

苏毗人也有赭面之俗,无论男女均以彩色涂面,甚至“一日之中,或数度改之”。苏毗人的这一风俗习惯也传播到欧洲。

苏毗人还有割除右乳的习惯。苏毗女人都是善于打仗的战士。苏毗女人从小被训练射箭。为了不影响拉弓射箭,苏毗女人要割除右乳。苏毗人的这一习惯也传播到欧洲各地的女人国。在《哥特史》等著作中都有记述。

苏毗王宫继承了崇鲧在湘西崇山建造的夏朝第一首都崇山城的风格,依山台地修建,具有王居九层的高台层楼的特点。如今藏北仍遗存有苏毗国古羌王宫,皆是台地层楼,石墙修建。苏毗人将此种城堡风格引入欧洲,如今在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还能看到此类城堡建筑。

如今意大利皮鞋著名全球。但是,这要感谢苏毗人中萨宾人和萨莫奈人的贡献。因为苏毗人善于制作皮鞋。《隋书》就有关于苏毗人“以皮为鞋”的记载。苏毗人是世界上较早制作皮鞋的部落。

关于苏毗人到达欧洲后的上述风俗习惯和法律文化,在古罗马凯撒的《高卢战记》、塔西佗的《编年史》和《日耳曼尼志》、阿庇安的《罗马史》、古代拜占廷时期的约达尼斯写的《哥特史》、古代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提的《黄金草原》等著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述。苏毗人是一个重要的部落联盟的文化概念。苏毗人文化实际上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苏毗人文化对于古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高卢文化、不列颠文化、俄罗斯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源头看,可以说伯夷父是欧洲这些民族的祖先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