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贩子”的生存基础|时事话题

 liunansong 2016-02-24

“号贩子”因医院挂号资源不足而生。这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对此,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咬牙切齿痛斥者有之,同情者也有之。抱着“存在即合理”立场者亦有之。分析“号贩子”生存的基础,才可能真正解决相关问题。

“号贩子”之所以可恨,是因为他们攫取了本来不该属于他们的“租金”。这种租金因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而产生。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劳而获”,不符合时下道德规范的要求,也不适合有关制度的要求。因此,“号贩子”很容易沦为“落水狗”。但是,同情者认为“号贩子”帮助了不愿意起早挂号的人。他们或因体力所限,或因时间所限,总之无法亲临现场挂号。他们和“号贩子”之间的交易价格可以视为时间互换的差价报偿。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对于他们来说,“号贩子”不见了,交易对象消失了,损失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因为他们看病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更加困难。

在优质医疗资源不能有效增加的条件下,打击“号贩子”,解决不了“看病难”问题。让“号贩子”所依托的灰色市场消失的路径不外乎:第一,将号的价格提高到黑市交易价格水平,租金由供给者收取。这种路径和当年铁路春运提价的说法一致。这么做,同样会被斥为“黑心”的选择。第二,看住“号贩子”,让他们无法行动。这也是当前选择的路径。在现有条件下,要让“号贩子”失业是可能的。只要“不惜代价”,人员数量不可能太多的“票贩子”,看住他们就是。但是,看病难问题不会因此就得到解决。

“号贩子”,特别是与医院内部勾结的“号贩子”,不遵从最起码的排队挂号规则的,无论如何都是需要打压的。排在前面的人都挂不上号,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秩序良好的多层次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不同水平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总之,如果优质医疗资源供应有效增加,社区医疗卫生条件真正改善,病人不用为各种大小病而涌入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那么大家对“号贩子”就可能不再有那么强烈的需求。供给超过需求,多数“号贩子”就失去了生存空间。有意思的是,就是到那个时候,“号贩子”也可能有用武之地。分工与专业化总是存在的。只要有排队,就可能有人会代理做事,而不论是以会员制或者其他形式。

与医院“号贩子”类似的事情很多。“黑车”就是一例。“黑车”是相对于特许的营运车而言的。“黑车”因为安全隐患和价格问题而备受诟病。可是,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在狂风暴雨中,具有运营资格的出租车总是不够用,甚至有不少还趁机躲起来。我们经常会看到“黑车”司机似乎和有班次规定的公交车司机一样敬业,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出行难题。当然,仅仅这个是不够的。“黑车”问题只是当网络平台约车新事物出现之后,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当然,插上“网络”翅膀的那些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车”所可以比拟的。“黑车”问题实际上因为技术进步而得到了解决。当然,新的问题也随之诞生。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之间的竞争问题,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受损问题,更进一步,出租车车主的利益受损问题、出租车牌照的价格问题,暴露了出来。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路径,仍然在疏导,而不是堵住。数量限制的出租车牌照制度,没有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更多社会车辆参与运营,解决了出行难问题。

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进步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各种利益交织,利益受损者以各种公共利益的名义为自己谋利,更是让政府的调控变得更加困难。敬畏市场,尊重规律,以疏导代替简单的禁令,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