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小”的力量

 江山携手 2016-02-24

这几天,他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和几个学生闲聊,学生问我他为什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好了。我笑笑说,他一直这么好呀,只是你们没有发现而已。学生不信,又开始列举他以前的种种“劣迹”。我再次告诉他们,别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向着好的方向看,谁都有闪光的地方呢!学生点头称是,呼啦一下子散了,说是找自己的闪光点去了。

经这些小家伙一说,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一个人变得这么快总得有点特别原因吧。再遇到他的时候,周围正好没有别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一会儿,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同学们都说你做了很多好事,很可能会成为下一周的“最美人物”呢!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您鼓励我的。

这一次惊愕的是我了,迅速地在脑子里寻找自己什么时候表扬过他。班会?没有;晨读?没有……能够让他变化这么大的表扬,一定应该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进行的,到底是什么时候高姿态地公开表扬过他呢?从您对我竖起大拇指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必须做一些好事,还没有人冲我数过大拇指呢!他的这一句话让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那天是他值日,路过班里卫生区的时候看见他在认真地打扫卫生,而其他几个值日生则在一旁闲聊。说实话,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只是根据卫生区来判断他是班里的学生。恰好,他一抬头与我的目光相对,我冲他竖了竖大拇指,便匆忙去了办公室。

竖一下大拇指的表扬,这也有点太“微小”了。小的没有第三个人看见,小的没有一点儿的声音,小的很容易让人轻易地疏忽掉。而他却记住了,珍惜地像个宝贝。

或许,最打动人的,正是那些细微的东西;最能成就一个人的,多是那些微小之处的坚持。系鞋带,对生活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却被重庆一个叫罗永强的商场营业员做出了精彩:他能用普通的彩色鞋带,通过编、绕、搭、系等手法,来完成各式生动的造型,从而为平淡普通的帆布鞋赋予了独特、时尚的气息。据说,因为这项绝活,来商场买东西的人特别多,他一个人每月能为商场多带来20万元的销售额。岗位虽卑微,事情虽微小,但只要专心致志地去做,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而我们却习惯了教育的宏大,所以总是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就像是那些越来越行政化的优秀评比,越来越花哨的表彰活动,除了形式上的唬人以外,恐怕很少有真正的感动在里面。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必营造那么多波澜壮阔的豪迈。一个普普普通通的教师,每天需要去做的都是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琐碎的不能再琐碎的事情。

或许,坚守住这些关乎人的灵魂和精神的“微小”,才是教育的真正力量。

 

附:一次“微小”的调整

寻找身边的感动和一周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两周的时间,从整个过程来看,推选的人物相对集中,大多数人还是紧盯着班里最优秀的几个同学。这样就出现了几个比较明显的弊端,一是大多数同学成了观众,只能欣赏别人,很少被别人欣赏;二是很多同学还不懂得发现和欣赏身边的感动,在推荐的时候只能是人云亦云,糊弄过关;三是少数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即使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但是因为同学们的认知惯性,很难一下子就被别人发现和推荐,有些挫伤积极性的可能。

和班长做了简单的交流,想尝试一下新的推选方法:

1、实行重点人物候选制度。由每周评选出来的最美人物在周一班会上提名推荐两个重点人物,作为考察候选人,全班同学认真观察这两位同学一周来的表现,在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上撰写他们一周以来最打动人的事迹,最终确定一名最美人物。

2、推荐候选人的最美人物必须在推荐时宣读推荐理由,并为最终获奖的最美人物颁发证书,宣读颁奖词。

3、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位候选人,凡是已经当选的最美人物在本学期内不再参评最美人物。

这次调整的理由,是因为我坚信:每一个同学都渴望感动别人,也都渴望被别人欣赏。在与班长商议这件事的时候,班长很担心那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当他们成为候选人时,会不会一点优点都找不到。我说,不会。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只是我们平时过于关注他们的缺点,而把优点给忽略了。

犹犹豫豫中,我在班会上宣布了这个决定。没有想到效果极好,很多在别人看来表现不佳的同学,脸上开始有了一丝渴望。不,应该说是希望。

当上周的“最美人物”赵新将要宣布自己推荐的候选人时,下面的同学都在小声地提醒着赵鑫,推荐某某,或许这个某某某恰是他们自己内心里的最美人物。

如果,能够在这一年里,把这50多个同学一一写出来,把他们的优点记录下来,或许这将是我最大的支教收获。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也许会有一些触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