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六经话失眠

 长空舞剑月如霜 2016-02-24
1.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2.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3.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4.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5.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6.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7.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8.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9.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10.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1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12..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13.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始见,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各随其证,依法治之。

14.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15.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6.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17.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18.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不可下也,宜枳实芍药散和之。

19.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20.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21.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2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23.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24.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薰之。

25.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26.咳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27.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28.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29.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30.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31.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转载]六经话失眠



人体生病仅仅是邪气与正气之间的互相之间搏斗而已,而战场由人体表层慢慢进入半表半里到里面。那么人体会表现出或寒或热,正气或虚或实的阴阳两种状态,那么我们只需要通过观察明白这些“参数”,然后通过某经(战场)的药物,带领一堆有或热或寒,或补或泻的药材去调整邪正双方以使人体能够达到阴平阳秘,邪去正安的目的。


那么就由笔者来谈谈这些伤寒论里治疗失眠的条辩吧,条辩的排列是按照战场从表及里顺序来的,以方便查找。


首先邪气来到了人体表层,那就是太阳病,属于表阳证,那么一派实热之象,正气邪气都盛,此时有两种:汗出与不汗出。汗出是桂枝汤,属于正气相对虚弱也就是津液缺少,不汗出是表有充实的津液,但是无法排泄,腠理闭塞。那么人体内会有三种病理产物:宿食、水饮、淤血。第一条写的是小青龙汤,也就是表阳证兼有水饮,方证为:有表证(发热恶寒)而无汗,兼有咳喘不能平卧。因为一旦平卧水饮就会冲击肺部使人咳嗽不止,胸闷气短,所以无法安然入睡!


第二、三条写的是表证有汗津液虚的情况,使用的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及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证是发热恶风兼有汗出,由于汗为心之液,那么就会有心悸心慌等表现,主要就是胃气不够产出足够的津液,因为被庸医使用火疗迫人体邪汗出,无法正常排邪,反而使邪气乘虚而入。那么心液少,心脏就会不稳定而烦躁!影响入睡!


第四条写的是五苓散证,因为太阳表证邪气在表,根据就近原则,那么以发汗为正务,所以我们需要用发汗剂或者辅助发汗剂(如桂枝汤以健胃生津为主要作用),那么发汗后邪气较盛的情况下会造成短期人体缺乏津液的状态,那么同理可得会烦躁,那么如果人体在消耗正气时暂时无法恢复,那么人体内水液气化功能下降,导致了水液无法运化,无法气化,有口渴,小便不利,头晕吐水的情况,因为人体无法接纳其他外来的水液,如果可以吸收的话,就像前半段,少少饮之即可,少少饮之是因为正气还不够强,等到阴阳互补时,两相增长,那么人就恢复正常了,此时运用五苓散,健脾温阳利水。


第五、六条写的是小柴胡汤,此时人体邪正交战的战场换到了少阳经也就是半表半里的境地,此时邪气深入,因为正气相对虚弱一些,就像兵临城下一样。此时患者寒热往来,就是一会儿非常冷,一会儿非常热,那是因为邪正处于胶着状态不分你我,出表则热,入里则寒。那么此两条讲的是女性月经期,邪气随着月经而波及血液,导致人体血脉不畅而谵语影响大脑,然后导致夜间加重而失眠。那么此时就得用小柴胡汤,扶正和中,然后托邪外出。


第七、八、九、十条讲的主要是少阳部位的栀子豉汤加减方,兼有太阴,阳明等方药,所以有合方,并在此处一起讲,首先最主要的是栀子豉汤,条辩写到虚烦不得眠,虚是人体气血虚,不得眠点到主证有睡不着,失眠。而辨证要点也就是使用此方的指征是虚烦,因为很多方子都可以治失眠,为什么用到栀子豉汤,因为此时是邪热盛而正气相对虚,此时以清虚热为主,表现为感觉非常饿(邪热盛)但是却不想吃(胃气虚无法消化),所以此时邪气还未完全入内,只是处于一种胶着状态,我们直清少阳邪热即可,用栀子豉汤。腹满加厚朴,腹痛,大便秘结用大黄,胃冷便稀可以加干姜,所谓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是也。


第十一条写的是黄连阿胶汤,是一种血热,战场位置是属于在半表半里偏于里的部位,此时人体会有全身出血倾向,因为全身血热,其次胃虚有热,无法消化食物,有胃胀,而有热利,因为热邪偏于里,就近原则,还是通过肠道系统排泄热邪方便,那么就会有拉稀,而便臭、后重的感觉,那么此时就可以用到黄连阿胶汤。


第十二条写的是猪苓汤,其实和黄连阿胶汤差不多,区别在于猪苓汤反应的战场偏于里,太阴太阳合病,有水饮有内热,此时就得使用清热利尿的药物,表现为口渴,咳嗽恶心,下利,小便不利等情况。


第十三条写的是百合知母地黄汤,是一种余邪未清而血虚的情况,战场在里,那么此时津液匮乏,人就在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不知作何是好的状态,那么想睡但是睡不着,想坐但是又不想做,有点烦躁的样子,精神混乱的状态。此时只要补充津液,心液回归,人体自安。使用百合知母汤。


第十四条写的是酸枣仁汤,也是虚烦,指的是里需烦躁,有血虚神不安的症状,那么必有口渴,纳差,消瘦,面色苍白无血色等情况,这时候就可以用到酸枣仁汤。


第十五条写的是柴胡龙骨牡蛎汤,是少阳阳明太阴合病的情况,也就是战场为半表半里偏于里的情况,胃虚有虚热,然后脾寒,这样的状况人就表现出少阳证就是处于半表半里的战争状况如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语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情况,然后又有水饮兼宿食或热邪。就会有小便不利,气化不足,然后大便秘结或者泄泻有臭味,黏湿,后重的感觉,此时用的是柴龙牡方。


第十六、十七、十八条写的都是阳明证,也就是邪气入里化热的情况,此时热邪蒸干胃中津液,大便显出干燥不通,堵塞胃肠道导致腹痛的情况,此时患者会有出汗、身大热、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腹痛等情况发生,最主要的是傍晚开始患者有谵语现象,以及咳嗽喘促的表现,因为人在大便不通时,沼气上冲大脑导致神昏,此时用到的是大承气汤,那么枳实芍药散就是比大承气汤症状轻一些,无谵语,无傍晚夜间加重,但是有腹痛,便不通的情况,适合于相对虚弱的个体。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条写的是阳明证,兼有淤血发狂,此时战场在里,因为是淤血引起,所以大小便是正常的,而淤血毕竟是离经之血,会沉着在人体下腹部,然后以左腹为主,因为左下腹比较容易累积淤血,淤血阻塞经络等,导致下腹痛,那么此时大小便是相对正常的,那就可能是桃核承气汤和抵挡汤、抵当丸证了。那么这三者之间只是程度的差异,最严重的是抵挡汤,其次抵当丸,最次之是桃核承气汤了。


第二十二条写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就是人体正气不足,属于厥阴,邪气进入半表半里偏于里的情况,而人体抗邪的能力是非常低下的状态,属于半表半里阴证。那么我们着重需要补足脾胃之气以抗邪外出,使用了桂枝、干姜,炙甘草,那么有热邪在里,使用了天花粉、牡蛎、黄芩等清热泻火,使用柴胡解表。此时方证是口渴但是不恶心,上半身出汗为主,胸胁苦满,大便秘结或者溏(以下寒、津液亏虚为表现),小便不利。


第二十三、二十四条写的是甘草泻心汤,也是属于厥阴,是半表半里证,战场所在,那么人体抵抗力是相对更偏弱一些的,下焦寒冷导致饮食物无法合理利用消化以热量的形式从孔窍而出,所以方证以肠鸣、便溏、胃胀、口腔溃疡为主,此时失眠即可使用甘草泻心汤解决。


第二十五条是吴茱萸汤,属于太阴证,此时病位在里,表现为正气匮乏,水液代谢障碍,水邪盛,上冲犯胃使呕吐,水邪代谢障碍,导致小肠无法分别清浊,水饮随之从大肠利,那么就会便溏稀。此时用吴茱萸汤治疗烦躁失眠。


第二六、二十七条写的是皂荚丸以及葶苈大枣泻肺汤是在正气相对较足的情况使用,或者可以配合其他方剂扶正同时服用,用以清除水饮,因为水饮在内,会使得患者平躺就加重,所以无法入睡。方证以胸腹痛,咳喘而呕吐为主。


第二十八条写的是瓜蒌薤白半夏汤,这是人在阳气匮乏阴气过盛时产生的痰饮阻塞胸阳而表现的失眠,此时只需要温阳化痰即可,战场在里,属于太阴证,那么表现的方证是心痛彻背,很容易鉴别。


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条分别是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茯苓四逆汤,这是疾病到了阳虚的阶段,战场在里,因为正气不足,邪气内盛,阳气渐渐外出,等到阳气耗散人的生命就终结了,所以我们在此时就要使用补阳的药物维持生命。其中甘草干姜汤属于中上焦阳虚,此时选用这两个药物使用的方证是咽干、烦躁、吐清水。而干姜附子汤,阳虚更进一步,四肢冷,全身微冷,白天烦躁,夜间稍微减轻。而茯苓四逆汤,患者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此时虚阳上浮,面部微微泛红,四肢以及腹部冰冷,出冷汗,心慌心乱,很想睡觉,此时可以使用茯苓四逆汤,安神回阳。


那么总结一下失眠在六经中都可能存在,我们只要严格按照六经顺序鉴别诊断就能够把握正确的经方,从而来解决根本性问题。人在六经变化中所产生的病理产物诸如宿食,淤血,水饮皆可致病,都可以表现为失眠,所以失眠是主诉不是主证,抓住主证才能制胜!所以跳出“三界”中,不在“五行”内,这才是经方家应该有的思维状态,思维应该宽广不能一味酸枣仁用到底!方证是辩证的尖端,我在此篇所列举的也就是一部分常见的情况罢了,因为一病可以使用万方治愈!!!无招胜有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