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313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313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本条与前三条一样,讲的都是咽痛,承接《伤寒论》试解No.312不通则痛苦酒汤证,讲述少阴表证之咽痛明显可以半夏散及汤处理,同时本条也揭示了咽痛合方的标准(即在六经病标准证治方基础上合针对咽痛方处理
少阴病,为表阴证少阴病,出现咽喉里面疼痛的症状咽中痛,为少阴表证之咽痛,可以半夏散及汤散邪解表处理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其中半夏性温、味辛,用之以降邪气之逆、散邪气之结,古时多用生半夏,以发挥其利咽之效,现代顾及其毒性,多用制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利咽效果降低,但可增加用量以增效桂枝性温、味甘辛,用之以通阳解表甘草性平、味甘,用之以生津养液清虚热,用量为1:1:1,可以散剂服用,也可沸水200ml煮此三味药粉5-10min少量频频含服,以增加局部药物吸收时间。
半夏散及汤苦酒汤一样,都是以针对不通则痛局部无法得到津液补充/濡养又时刻受到邪气影响,以散邪为主扶正为辅,此时因兼少阴表证,以半夏散邪的同时兼桂枝甘草汤通阳解表生津养液,由此类推,已传到少阳小柴胡汤证咽痛,可小柴胡汤加桔梗加量半夏处理等。
那么“咽痛”究竟应该归属六经病哪一经病的症状呢?
个人认为可以从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不荣则痛强调的是正气(津液)虚而不达局部,局部无法得到正气(津液)补充/濡养从而出现相应症状,此时往往无邪气或邪气轻微可以忽略,治疗重在生津扶正,可对应《中医基础理论》中阴虚之虚热所致咽痛[注],以养阴清虚热治疗扶正即可,如猪肤汤甘草汤不需要重点处理邪气部分
不通则痛强调的是邪气聚集于病位导致正气(津液)无法到达局部,局部一方面无法得到津液补充/濡养另一方面又时刻受到邪气影响,因此(非危急重症者)治疗重点需要处理邪气,其次兼顾扶正,如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甚至少阳病范畴的半夏泻心汤类证、阳明病的白虎加人参汤证都属此类,即——(只要没有自身正气衰亡的前提下)邪气重者优先处理邪气,其次才兼顾扶正,因此在三阳病范畴都是把邪气想方设法赶走,无论是太阳表证发汗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少阳半表半里证和解小柴胡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等)、阳明里证下法承气汤证、陷胸汤证等),都是针对邪气的基础上兼顾扶正;而在三阴病范畴就涉及到如果里虚重的话,就只能先救里《伤寒论》试解No.91,再兼以处理邪气,无论是少阴表证温阳解表白通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等)、厥阴半表半里证寒热平调乌梅丸证、当归四逆汤证等)、太阴里证回阳救逆四逆汤证等)
因此,咽痛在六经病皆可出现,出现在太阳病多为邪聚于表(不通),出现在少阳病正虚(不荣)和邪盛(不通)均多见,阳明病多为里实热邪炽盛(不通)少阴病正不达表(不荣)和邪聚于表(不通)均多见,厥阴病正气传递障碍(不荣)和邪气侵犯半表半里(不通)均多见,太阴病正气衰竭多见(不荣),临床多通过四诊合参判断正邪存量,来拟定以扶正生津为主还是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法,再来考虑如何合用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

PS1.不荣而痛的咽痛病禁用伤津液之法(发汗、利尿、泻下、催吐等),否则津液本来就虚,再伤之则更虚,咽喉更得不到津液濡养/补充,咽痛更甚,故古人有“发汗封喉”之言,如《伤寒论》试解No.83;不通则痛的咽痛病视津液存续情况判断是否可发汗或发汗的程度。

PS2.《伤寒论》试解No.111中咽痛为里实邪热盛攻于上又有津亡胃败,为咽喉不通+不荣之痛,若正气尚未亡竭时急下存阴,若正气已亡陷入阴病厥逆时回阳救逆《伤寒论》试解No.140中咽痛也为里实邪热攻于上,为咽喉不通之痛,正气尚足,治疗以祛邪解热为主即可,参见阳明病篇治法《伤寒论》三阳病篇总结(No.1-272)《伤寒论》试解No.283中咽痛为虚阳外越(甚至亡阳)所致,为不荣之痛,可以猪肤汤合潜阳方

[注]此处需注意的是,若本身阳衰则需慎重用滋阴药,若本身阳不衰方可用滋阴药来治咽痛,道理参见《伤寒论》试解No.69中[注]:“因为当阳极虚时,养阴清虚热型的生地、麦冬就算只是稍微削减一点点阳,可能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只能用人参来生津,不能用生地、麦冬来养阴生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