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Apple产品出了问题,倒霉的是刚好保修期已过去一周,你怎么办? Quora网友Steven White分享过他的一件小事:
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今天是他的生日。 作为一手缔造苹果公司传奇的“天才”,乔布斯会注意顾客对产品的哪怕微不足道的投诉,却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思考今天是穿白衬衫还是蓝衬衫的事情上。
因此,乔布斯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是穿着黑色高领绒衣配牛仔裤运动鞋或者类似的风格,拒绝其余的搭配。
不仅如此,《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提到:“乔布斯会把注意力对准目标,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如果他开始做某件事——诸如思考麦金塔电脑的界面,iPod和iPhone的设计,他就会非常专注。但是如果他不想处理某件事——法律纠纷,业务事项,他的癌症诊断,某件家事——则会坚决地忽视它。”
他知道什么时候说“不”。
我们往往总是对所有的事情都说‘好’。每个机会、每个新工作、每个新项目或者是新合作伙伴,好像都是值得我们去拥有去追求的。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在说“好”之前,请先擦亮双眼,看看前方有没有坑。“Say no”背后包含的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观察力。因为可能你的“不”比“好”对你的事业更加有帮助。
他只把时间花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
有时候选择的确是一种麻烦,在超市购物时,你可能会为挑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花10分钟;外出吃饭时,是选必胜客还是汉堡王要纠结好几个小时……那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选择,会不知不觉地消耗了你诸多的精力,你在这种小事上多浪费一秒钟,在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上就会少一秒钟。 61年前的今天,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旧金山。由于生父母的信仰问题及家庭矛盾,致使乔布斯一出生就被遗弃,被保罗·乔布斯及克拉拉·乔布斯夫妇所收养。 乔布斯和养父 养父保罗很早就向乔布斯坦陈过领养一事,因此乔布斯小时候就明白“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也许让我感觉更加独立,但我从未感觉自己被抛弃过。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我的父母让我觉得自己很特别。”
中学毕业后,居住在加州的乔布斯没有选择州内的任何一所大学,甚至连名校斯坦福也不放在眼里,而是看中了远在俄勒冈州的私立名校、充满嬉皮士和自由主义精神的里德学院。但上了大学之后,乔布斯渐渐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于是任性地休学了。但休学之后,他仍然选择旁听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课程——包括书法及美术设计之类的课等。
走出大学校园后,乔布斯曾经短暂地在雅达利公司担任技术员一职,任职期间乔布斯说服了自己的主管,准许自己去印度旅行。结果任务成功达成——当了7个月的“沙发客”之后他又继续回到雅达利公司工作。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员来说,在任何一个公司想要说服老板给自己批长达数月的休假都是一件颇有挑战性的事情,但乔布斯就做到了。
心理学的主流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造就了其对待世界的基础。
这就好比如果你小的时候很听话,因为听话而尝到了甜头,你就尝试各种“听话”的可能性,在“听话”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我们都觉得年轻时的乔布斯很任性,其实这种任性也有“特别”成分在其中,乔布斯的年轻时的关键词就是“Different”。包括他坚持读昂贵的里德学院又辍学,工作后坚持说服老板外出旅行都是如此。坚定自己想要的,然后采取措施付诸行动,用尽各种办法说服别人。 1976年,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与26岁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车库里成立了苹果公司,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化电脑Apple I以及之后名声大噪的麦金塔(Macintosh)电脑。当首台麦金塔电脑推出,苹果公司那支走心的电视广告《1984》,广告模仿乔治·奥威尔的著作《一九八四》,引起了很大的共鸣。 广告《1984》
花无千日好,人无百日红;对乔布斯来说,苹果公司前期的好评与业绩并没有让他攀上人生巅峰,相反是过山车一般的存在——随着麦金塔电脑销量的下滑,另一位创始人沃兹尼亚克与乔布斯交恶,带领团队出走——乔布斯遭到了苹果公司董事会的质疑。
乔布斯于1985年愤而辞职,卖掉绝大部分的股份,另起炉灶成立了新公司NeXT。与此同时他也收购了乔治·卢卡斯(就是那个拍了《星球大战》的卢卡斯)旗下的动画工作室,然后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公司,后来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乔布斯继而成为当时迪士尼的最大股东。
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情况也没好到哪去,1997 年乔布斯打算回 Apple 的时候,等待着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公司上年度亏损 10 亿美金,顶多只能再撑90天,在竞争对手眼中处于一种“Game over”的状态。微软惊讶于苹果董事会居然绝望到要请曾经被赶走的乔布斯回来,而戴尔则实力嘲讽苹果最应该做的事情应该是早早关门,还钱给股东。
对于一般人来说,自己成立的公司、自己请来的高管把自己挤兑走了之后再“吃回头草”都绝非明智之举,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乔布斯还是回来了。
他选择改变,并开启了苹果的新一段盛世。
在乔布斯看来,周遭的一切事物构成了你所谓的生活,而这一切事物都是由那些没你聪明的人所创造的;而你,可以改变这些事物,可以影响它们,可以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事物以飨世人。
因此,乔布斯每天早晨都要在镜子前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想去做我今天预计要做的事情吗?如果连续很多天的答案都是‘不’,我知道,改变的时候到了。”
成功者们从不过多在意外界的感受,并且喜欢从上帝视角思考问题。往往越是牛逼的人,越喜欢过一种“俯视人生”,视野就越是开阔且长远。还有一个绝佳的例子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男神伊隆·马斯克,他的两个梦想,一个是为人类提供绿色能源,于是他创办了特斯拉;另一个则是“要上天”,于是就有了SpaceX。
所以你的勤奋或者努力,亦或者此前的学历或攒下的经验,都不是决定你能成为人生赢家还是loser的充分条件;真正的充分条件是你是否能摒弃外界的一切噪音,专注于你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乔布斯具有敏锐而挑剔的看人眼光,这是一种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天赋。
他的搭档,有苹果公司早期的灵魂人物、另一个Steve——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有百事公司前副总裁、“糖水哥”约翰·斯卡利;“糖水哥”的名号来源于乔布斯对他的经典一问:“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改变整个世界?” 也有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设计师”的苹果首席设计官乔纳森·伊夫。 他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比作披头士乐队,互相协调平衡最后达到好过单独一人的结果。在他看来,他只和聪明人一起玩,“雇佣聪明人不是为了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为了让他们告诉我们怎么做”。
因此乔布斯并不在意一个人的学历背景,觉得一些大公司搞的那套入职评测纯属垃圾,苹果首席营销官菲尔·席勒是生物学出身(生物狗们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接班人蒂姆·库克则来自奥本大学;他们都不是通常在大公司高层中看到的典型的藤校商学院出身的高管。
当然他也有更加“独裁”的一面,会因为单纯看一个人不顺眼而解雇他,在乔布斯的处事准则中,永远不存在“善待笨蛋”这一条。
他总能拉到最合适的人组成团队。例如作为“宇宙第一设计天团”的苹果设计团队。在iPhone第一代开始设计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小细节:因为需要修改其中的一处设计,导致了一个大麻烦:手机的电池位置、电路结构都要修改。苹果公司员工回忆说:“要是其他公司,可能就直接发布旧版本了,但是苹果不一样,我们按下reset键,从头做起”。
我们不可能在工作伊始就知道将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要怎么解决它们,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同事们的能力加在一起可能会创造出怎样美妙的东西。但是你要找到合适的人并对团体保持信心。这就像是夜间行车,每时每刻,你都只能看到车灯照亮的地方,但是你可以用车灯照亮你的整个行程。
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创造出的当下这些让我们震惊的苹果产品,也许再过100年,后人回过头看时,就像现在的我们看100年那些从马车制造工厂中开出来的福特汽车一样。
但100年后,乔布斯会依然是璀璨群星里耀眼的那一颗。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坚持地要创造改变其他人生活的伟大的事物。他永远成为了那个Think Different的人。
正如乔布斯在以下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中所说:
本文由LinkedIn领英原创,部分内容参考沃尔特·艾克萨森著作《史蒂夫·乔布斯传》。 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在公众号回复“赤兔”)。如有问题请联系领英客服电话:4000106277。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