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由书法演变看篆书钱文古钱币(上)

 紫气东来2050 2016-02-25

点击上方“华夏古泉网” 可以订阅



  关于“万世一系”这个短语,今已被看成是对日本天皇家族传承的总结。至今已传至第125代,历时约2600余年。除此之外,世间能做到“万世一系”的并不多见。堪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今已大多荡然无存,而这仅剩的文明古国“中国”,至今所使用的文字依旧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传承已超过3000年以上。古汉字虽然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代人还是能够依稀看懂它。原因就在于汉字也是“万世一系”的。


一、曰甲骨文

  有人说中国最古老的书法起源是从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上的文字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仔细琢磨已有对称及稳定的格局。因其书刻工具不同所产生了文字笔划的粗细变化,所以甲骨文中包含了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以及章法,这样甲骨文被认为是书法的源头也不无道理。
甲骨文拓片

  起初文字只是一层源于生活的模糊含义,这其中交织着古人交际、装饰、记录等各个方面,不能仅从其“形”上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字。而甲骨文在早期青铜器铭文(象形文字)与金文之间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简化了早期象形文字中臃肿的笔划,为金文的出世提供了范本。在保持了古象形文字特征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在当今已发现的4000多种甲骨文字图形中,已识别的约有2500余字,而这其中将近有三成是所谓的形声字(有偏旁部首)足见甲骨文在当时的先进性。

二、曰金文(钟鼎文)

钟鼎文拓片及部分放大图

  青铜铸造工艺在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之间已成全盛时期,这一时间要比甲骨文早300年左右,此时的青铜器铸造精美程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殷商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人们仰仗占卜、祭祀等活动,乃至祭祀礼仪成为国家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仅祭祀活动在国家事务中具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对现实生活也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拓片,现代人可以清晰的看清此时礼器上的文字。鉴于祭祀是国家重大事务,礼器上的文字则至关重要。每一个字都严谨、正规,布局规整,不容一丝瑕疵。古钱币文字同样是被铸造在铜器上,如果严格地说也可被称为“金文”。但古钱币上的金文风格大多与青铜器上的有所不同。

  早期原始空首布的铸造时间为公元前8世纪,属东周早期。但从西周毛公鼎上的铭文即可看出,周朝已经在文字书写上十分成熟。注意到了结字与布局,使文字在铜器上显得突出,典雅,甚至常被金文书法大家们临摹学习。
毛公鼎铭文(局部)
原始空首布

  如果说文字的出现只是一种古人为了生活方便而被发明出来的符号。那书法则是将这些符号升华到了艺术的角度来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金属铸币产生时即已出现了早期成熟的书法意识,而之后历代的钱文则记录下了我国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文字书体。

  金属铸币(以下简称古钱币)与甲骨、竹简、木牍、碑刻、绘画一样,均保存着中国文字书体的变迁过程,同时展示着中国书法的巨大魅力。纵观中国古钱币上的文字,不仅可以看出我国文字的大致发展情况,并且还能隐约感知到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生产力水平与人文情怀。

  我国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各书体与古钱币的关系大致如下:
  由表所示,最晚至魏晋时期我国书体大致均已出现,但钱文所使用此书体的年代则有明显的滞后性。时间滞后最长的是草书,将近1200年。我国古钱币大体可分为先秦异形古钱币(布、刀等)、秦汉铢两制古钱币(半两、五铢等)、唐以后通宝制古钱币(通宝钱)三大类。

  先秦古钱币因文字尚未统一,各国钱文的字形多种多样;铢两制时期虽然书体已然丰富,但钱币大多仍然采用小篆铸造钱文;唐代通宝钱诞生以后,一定时期内国家基本以开元通宝为主要流通货币,版式虽有区别,但仍然以八分书体铸造钱文。直至宋代,钱文书体才显得五彩斑斓,极富美感。篆、隶、楷、行、草全部都被铸于钱文之上。同时少数民族政权也用其独有的文字铸造钱文;明清时期铸钱量明显少于宋代,钱文基本以楷书、宋体为主。不难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与宋朝前后,钱文书体较为丰富,而这两个时期同样也是文学、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
明日请关注:【原创】由书法演变看篆书钱文古钱币(下)

拍品保真 如假包赔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