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雄志先生论“死在太阴?”

 山东中医竹林 2016-02-25

吴雄志先生论“死在太阴?”

2016-02-24 吴雄志先生 

导读:本文摘录自《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以后我们将陆续推送相关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将归类在本微信平台的伤寒学板块内,方便众师友学习交流。


如果认为“太阳、少阴是表,少阳、厥阴是半表半里,太阴、阳明是里”,那么就有了“死在太阴”的说法。

因为里虚证就是太阴,所以有人说人的生命终结在太阴。

可是大家要知道,《伤寒论》的太阴病篇,没有一个字说到死。而实际上《伤寒论》讲的死证,主要集中在少阴篇和厥阴篇。我把太阴篇第一条到最后一条念给大家听,没有一条涉及到“死”字。

第一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是太阴之为病脉证提纲。脉证提纲在后面有一个补充:“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脉证提纲是对太阴病发病基本情况的概括。

第二条“太阴中风,四肢烦,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讲的是太阴中风,六经都讲中风。

第三条是太阴病欲解时,六经病都是这么讲的。

第四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讲了太阴病的桂枝汤。因为太阴病脉浮无力,气虚的人脉浮,后面我们讲太阴病的时候会详细讲。太阴病脉浮的,可以用桂枝汤发汗。

第五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与“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这两句都是补充太阴病脉证提纲的。然后又说了一条什么呢?“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如果说腹满时痛,里头有大便的,可以用桂枝加芍药汤通便。如果说“大实痛者”,再加大黄。

最后说:“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胃气弱的话,你要用大黄、芍药通便,量要少。

太阴篇就讲了一个太阴病脉证提纲,两条补充,再就是太阴中风,太阴病欲解时,这都是写六经病的统一套路。

最后说太阴病用什么处方?用桂枝汤。然后给你说了如果肚子疼有大便的,要用芍药通便;如果大便硬一些,加大黄;如果这个人胃气弱的时候,用芍药、大黄的量要少。太阴病篇总共就讲了这些内容。哪条跟死亡有关系?


死亡,从西医看有两个原因:心衰休克

心跳没了、血压没了这个人就会死。心衰属少阴病的多,休克属厥阴病的多,休克的典型症状就是厥阴病的症状。我们临床见到哪个病人是吃不下去饭饿死的?是腹泻给拉死的?而且太阴病腹泻还不是那么厉害,太阴病篇几次大便就病人能拉死了吗?别人吃三两饭他吃一两饭,他就饿死了?而且太阴篇“脉浮缓”,“手足自温”,他怎么会死呢?“脉浮缓”,休克的时候、心衰的时候,脉怎么会是浮缓的脉呢?至少是一个脉细欲绝、脉微欲绝啊,少阴、厥阴病里面讲了。

那有人说了《伤寒论》讲过“除中”啊?可是别忘了,“除中”是在厥阴病篇。“除中”的机理是厥阴病的病人到了命终,人死之前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儿茶酚氨的分泌,与疾病做最后的抗争,这时候病情突然缓解,然后想进食,老百姓叫“回光返照”。如果进一步治疗他的病情缓解,他就活过来了;如果皮质激素短暂分泌,机能不能恢复他就死掉了。这就是中医讲的“除中”,发生在病情极危重的时候。没有人一天吃三两饭,有一天他吃一两饭,突然“除中”就死掉了。一个人一天拉一次大便,有一天拉三次大便就突然“除中”死掉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见到的都是非常危重的病人,最后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而“除中”,这个西医可以说得很清楚,怎么会是太阴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