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响指你是怎样治疗的

 清茶清清 2016-02-25

有网友朋友让我分享病例,很久没写了,有点生疏了。

 今天,有一患者,女,46岁,来看弹响指,就跟大家聊聊弹响指的治疗,正确认识弹响指可能对所有的疼痛治疗有很大的启发,“一理通百里明。”希望你从中悟出一些道,能抛砖引玉吧。

 弹响指书名叫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其实这名是错误的,名不正则言不顺,故此会误导我们治疗方向错误。不是腱鞘狭窄,是肌腱出了问题,形成了小结,经过腱鞘时,给卡住了。这好比一个人在家呆着,越吃越肥,结果变了大胖子,出不了自家门口,给卡住了,我们不能说门口狭窄了吧。出不了,我们该不不会把人砍细喽,所以只能把门口凿大。

 图片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这个叫法既然已约定俗成,没必要非改变的对它的称谓。

 什么肌腱会变大呢?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由于频繁活动引起过度摩擦,加之某些部位有骨性隆起或肌腱走行方向发生改变形成角度,这样就加大了肌腱和腱鞘的机械摩擦力,就像摩擦铁沙掌一样,摩擦多了就变厚了,这种机械性刺激,异导致腱鞘在早期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反复创伤又或者迁延日久以后,则发生慢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 、粘连等变化,由于腱鞘增厚致腱鞘狭窄。腱鞘与肌腱间亦可发生不同程度粘连,肌腱也发生变性、变形,呈现两端变粗的葫芦形或受损部位组织增生变粗形成中间膨大、两端较细纺锤形。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等。
 

图片 图片

一句话,局部活动多了,劳损了,疤痕增生了

 一般又怎样的情况呢?

 这个起病呢,很多人会告诉你,早上手指卡的比较厉害,慢慢活动开了又好像好点了。但是,逐渐发展,疼痛可向腕部及手指远端放散。可有急性发作。随着腱鞘狭窄和肌腱变性增粗的发展,肌腱滑动时通过越来越困难,手指屈伸时便产生扳机样动作及弹响。严重时手指不能主动屈曲或交锁在屈曲位不能伸直。

 怎样治疗呢

 我学过很多疗法,怎么说呢?  

 Long long ago,我是采取保守治疗的,按摩疗法,按住结节,也教会病人回家也按这个点,好不少人呐。

 俺自以为一招可以打遍天下,可是学得越多,就会觉得越不会治了。这可谓:“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可用之方”。

 接着接着我又学会了封闭治疗封闭又起到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吸收,防止粘连、增生的作用,这样也让我治好不少。上图,不说了。

 图片

 后来有很多病人已打过封闭了,无效才找我的,于是又要用其他法了。

我又学会针刀治疗

 1.手指的固有神经、血管在腱鞘的两侧走行,针刀治疗时一定要准确定位,操作时勿偏离中线,以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

 2.针刀治疗时一定注意松解部位的解剖层次,不可盲目乱切,在切割鞘韧带时,针刀刺入太深,可造成肌腱的损伤,甚至将肌腱切断,或造成腱鞘内遗留疤痕和粘连,酿成事故,看看下面的解剖图,重点打开腱鞘滑膜。

图片
 
图片
 
 
后来学的武器越来越多

 采用钩形小针刀松解: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腱鞘结节的远侧中央处进针,用汉章钩形小针刀刺入皮下,沿腱鞘方向缓慢向近侧推开腱鞘浅层的脂肪结缔组织,针刀保持在腱鞘的正中央,当推过增厚的腱鞘结节后即达到环状韧带的近侧缘时,将针刀尖垂直刺入鞘内,再将针尾抬高45o,慢慢地向远侧提切、钩割腱鞘的环状韧带狭窄处,此时有韧性切割阻力感,可感嚓嚓声,切割至阻力感消失。出针检查,若患指主动屈伸自如,弹响或和绞索消失,即为松解成功,治疗结束,否则需要追加松解。

图片 

齿钩针,锋针。。。。。(此处省略一万字)各种各样的针。
图片 万变不离其宗,
原理都一样:把滑膜层松开,不能切肌腱,不能扎到骨面

 根据原理,超微针(刃针)是松解滑膜层有点力不从心。

 银质针,宣老说他主要是强推。

 我研究过陈氏的员利针,不是说扎筋用员利针吗?用2.0的,扎过,横刺,就是把滑膜层撑开,顽固的,很费力。                                          

不知道这种病,能不能神经调衡? 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

 咱拿武术做个例子: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能说哪一件家什最好?表演可以,真正到了玩命,关系到生死存亡时刻,你必须有最擅长、最给力、最能致敌于死地的杀手锏,必要时不妨再加点暗器!所以说,十招会不如一招精。别羡慕别人,踏踏实地成一招半式,不治这病治那病,最终你能体会到所谓成功者的喜悦,也才能真正体味到经历辛苦最后成为胜利者的形象及乐趣!

感悟

 《内经·刺节真邪篇》说:“ 一经上实下虚,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横络盛加为不通的原因,不通则痛。所谓盛加于大经的横络,也就是筋结所致,所以要运用各种方法予以解结。

 1.明白了“不通则痛”

 2.明白了什么是“报刺法”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左手拇指固定住硬结,针刀稍提起,刀口线不变,在硬结上切1—5刀,这个“上”字很重要。不可切割硬结哦,也不宜将刀口线垂直于肌腱纤维方向切割。

 最后嘱咐该妇女十五天后进行运动锻炼,运动是康复的有力保障。如下图

图片 
 女患者爬起来,动了动手指头,活动自如了,不禁大喜问:“神了,你这是什么针法”。

我拿着小针刀,嘿嘿的笑着说:“内经针法。。。。。” 




分享的越多,收获的越多
如果您觉得有意思,欢迎转发分享。
你的点赞,你的转发,你的分享是我的原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