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崔竣豪 2016-02-25

文| 田影歌

每个人都有追求光明的愿望,孔子的思想和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就像一道光,在乱世中依然照亮了弟子们的灵魂,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在猴年的氛围下,今年大家纷纷看起了与《西游记》有关的东西,其实这种一个师父带三个徒弟的模式非常戳我萌点,比如火影里卡卡西带着鸣人佐助小樱,古剑二里沈夜带着三个谢衣,那么,孔子带着子路、颜回、子贡这样的组合,写成小说会不会很有趣呢?

《孔子》这本小说,主角就是这个组合,而叙述者“我”大概就是这一行人里的小白龙,“我”名叫蔫薑,从25岁开始就在孔子身边打杂,一直到孔子去世,是孔子及其弟子种种经历的见证者。

作者井上靖先生是日本人,虽然如此,他对孔子的理解可能比大部分人都深得多。

井上靖,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为了追踪《论语》的成书过程,先后六次踏寻孔子的足迹,以八旬高龄完成这部小说,了却他的夙愿。该书出版后列为1989年日本文艺类十大畅销书之首,并获野间奖。

作者在自序中说,他晚至七十岁才读《论语》,为之倾倒,到八十岁又将《论语》编成小说,就是这一部《孔子》。无论是执笔阶段,还是创作前研读《论语》阶段,作者的心情始终很愉快。这大概就是《论语》的魅力。

虽然蔫薑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但作者以第一人称把对孔子及其弟子的看法写出来,透过蔫薑,我们能看到井上靖先生对孔子人生经历和人格的思考,这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一开始,蔫薑只是在孔子身边打杂,却被孔子颠覆了三观,而契机是一场雷雨。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抵达宋国国都的前一天傍晚,突然雷雨交加,孔子一行只能到山脚下一家农民的空房避雨,这是一间残破陋屋,除了屋顶和土室外,其余都是残垣断壁。

这场雷雨令人心惊,“电火每闪动一下,河对岸的密林中就腾起一股浓烟,像一根黑柱。闪电、黑柱、闪电、黑柱······光怪陆离,反复不断,无数根黑柱矗立着。如同在密林上撒下一道帘子,在闪电映照下忽明忽灭。”

蔫薑和其他杂工在堆放柴草的小屋避雨,因为雨水漏得厉害,便跑到其他人避雨的正房去,说是正房,也已经破烂残损,当蔫薑跑到正房的时候,目睹了一幕异乎寻常的景象:

只见孔子端坐在正房里,子路、子贡、颜回、还有从卫国跟来的几个随从也都正襟危坐在他的后面。闪电清晰地映照出他们的身姿。我在土室边上呆呆地看着这群人异样的神态。

在这电闪雷鸣之夜,我生来第一次知道这人世间还有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一群人存在,我不知道他们的所思所为,只能认为他们面对凄厉的雷电骤雨,并不畏惧躲避,并不退缩奔逃,而是凛然地去迎接狂风暴雨。如果说我在这次旅行中为这一群陌生人所倾心,那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要是没有目击那天晚上夜晚发生的景象,也许我在宋国或者陈国就已经离开孔子走了。那天夜里,我看到的景象是那么强烈,那么不可思议,因此也具有极度的新鲜感。我不善于表达,但是可以说当时从心底涌上来一股冲动。我想,世间确实存在着自己连想也不曾想过的人类群体,他们的言论出乎意外的奇特,从中可以体会到,即使在这乱世——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这个现世中,也还有令人们思考的东西存在。

从此,蔫薑开始了在孔子身边的生活。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书里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孔子一行人去负函的途中遭溃军袭击,粮食衣服都被洗劫一空,他们在半饥半饱、迷迷糊糊的状态中一步一步挪动着向西走去,这样挪动了好几天,到达一个村庄,大家实在支撑不住,一个个都倒下去动弹不得了。

到达村子的第二天傍晚,子路步履蹒跚地走到孔子跟前,没好气地甩了一句,“君子亦有穷乎?”如果大家这样子不明不白地饿死在这里,那以前的所作所为到底算是什么呢?孔子、孔子这样的人忍饥挨饿,这无论如何使他感到悲哀和气愤。

而孔子声音洪亮、语气坚定地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人穷困的时候就紊乱,不能自己约束自己,而君子就不会紊乱。

后面的描写很是动人:

我站起来,又重新端坐好。子贡也站起来,走到我跟前,正襟危坐,低沉地“啊”了一声。

我觉得,这是对孔子的赞叹、是对孔子的赞仰,听了孔子这句话,得到最大的满足,什么饥饿死亡,再也无所畏惧。这使我感动,子贡、子路又怎能不深受感动呢?子路对着孔子深深俯首,然后使劲地扭转过身子,张开双手,开始缓慢地、富有节奏地摇摆起来。

那时,子路大概哭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想起老师的这句话,饥饿算得了什么?饿死又算得了什么?子路感到高兴——不如说他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子贡也一定兴奋得想又唱又跳,但他看到子路已经在那里手舞足蹈,只好低着头,拼命抑制住心头翻涌的激动情绪。

找不到颜回,他的心情一样十分激动。原来他没有站起来,而是蜷成一团,以为这样子就能置生死于度外,什么饥饿死亡,都可等闲视之了。正因为忍饥挨饿,才听到老师这样深邃透彻的言论,这就心满意足了。颜回也在拼命抑制激动的心潮。

我自己又一次痛感到再也离不开老师。对于饥饿,即使饿得筋疲力尽,孔子所表现出的凛然之态实在壮美,令人倾倒。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每个人都有追求光明的愿望,孔子的思想和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就像一道光,在乱世中依然照亮了弟子们的灵魂,朝闻道,夕死可矣。看到这样的老师,肉体上的痛苦有何畏惧?只要心中有自己的道,这世间的一切痛苦又有何畏惧?

后来,蔫薑也成了一个不惧怕电闪雷鸣的人。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一个日本人对孔子的理解居然比大部分国人都要深!

可关注,真朴书院公众号:zhenpushuyuan,或添加小编微信xundaoxinyi,注明“来自今日头条”。

努力原创,努力约稿。不抄袭,不转载。做一个时时心生欢喜的媒体,做一个天天遇见新鲜的订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