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道斌——八大山人的“淚點”與“墨點”

 涤砚堂 2016-02-25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是三百六十年前一位有名的畫家。

八大山人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人,而且也是明朝的宗室,姓朱,父親過去也是地方上的藩王。像他這樣的人,在當時的社會里,處境要比一般人更難。一般人並沒有太重的思想負擔,但他有;他是明朝後代,他的一舉一動又受到清朝政府的注意,也受到周圍人的注意。有許多反抗清朝的人希望他出來抗清復明,清朝政府又對這明宗室非常注意,所以他的處境是非常困難的。八大山人在這個變革的社會中,調節自己的心態,以書畫來宣洩自己的情感。他一直活到八十歲。

八大山人的印鑒很有意思,有的像符號,有的像圖案,很有個性。據說八大山人讀了《八大人圓覺經》之後,就把自己取名「八大山人」。我在杭州時碰到一個畫家,他自稱「九大山人」,希望自己也能夠出名。我告訴他,說即使取「十大山人」的名字也沒有用,兩個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八大山人的題簽「八大山人」,彷彿「哭之,笑之」,即寓意哭笑不得,這個社會讓他哭笑不得。自己沒有本事組織人出來反抗,打又打不過殘暴的清兵,所以叫生不逢時,該生不生,該殺不殺。他自己因為處在這樣的社會,故而十分苦悶。另外在他自己的畫上,還有「三月十九」這樣的題字,非常有藝術性。他牢牢地記住三月十九日這一天,明朝滅亡了。這是他一個仇恨的日子。這個「月」字是倒寫了,明朝的「明」字以月亮的「月」字代替,也是倒寫了,表示說,這一天我的明朝滅亡了,我的祖宗朱元璋創立這個兩百多年的明朝歷史完蛋了,所以他要記住這段歷史。他每年三月十九日都要大哭一場。




他還有一幅繪畫上的題名,叫「個相如乞」。有的說「個相如吃」,有的說「如乞」,其實「如乞」該比較合適一點。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乞丐,他自己感到這個世界非常的壓抑。從皇室貴冑,淪為一個賤民,這是他所處的時代,這個身世的變化對他的影響很大。要瞭解八大的作品,我們一定要瞭解明末清初的歷史。瞭解這段歷史,才能讀懂他的畫。

他的畫非常講究墨的變化,墨在水的作用之下,在宣紙上面有濃淡變化,出現墨分五色,還有是他用墨用得很少,畫面上留有很多空白,用水用墨的地方,看上去是非常酣暢淋灕的,並不是惜墨之後畫面很乾,而是非常濕潤。另外,他的畫面上橫塗竪抹,高低錯落,應對均衡。他非常講究畫面的對稱美感和各種變化的效果。他的畫筆墨看起來變化很多,非常強調水跟墨之間溶化的表現。此外,他的畫並不署清朝的年號,他沒有記順治幾年、康熙幾年,因他不承認清朝,所以他從不寫,但是明朝又沒有了,也不能寫,所以就光寫了干支在上面。看他的畫,就能看到他的氣節,他並不承認清政府。



八大山人的畫題較豐富,畫作有山水、花鳥、動物等。他畫的山水有兩種內涵。第一種比較疏曠、寧靜,所畫的山水比較乾乾淨淨,是一個世外桃源,沒有受到破壞。這也是在畫他自己的心境:在這個大變動的社會當中,雖然很多人反反復復,有的投降清朝,有的出賣朋友,但我是乾乾淨淨的。就如他自己所說:「山色依然世外塵。」八大山人還有另外一種山水是殘山剩水,畫的是破碎的山河,在山水裡面寄託了對故國山水的一種懷念,一種關心,認為現在的河山,是被清兵蹂躪的殘山剩水。看他的作品,有時候要看他為什麼要畫這樣的山水,為什麼畫面那麼簡單,只幾塊石頭幾棵樹。像他畫的《山水圖》,象徵明朝的殘山剩水,但是又很乾淨,似乎表達自己威武不能屈的心境。《山水圖》的畫面很簡單,數塊石上長著幾株枯而不死的松樹,畫面上白的東西多,黑的東西少,也不上顏色,只是用水墨的濃淡變化來表現對象的質感與立體感。景色很乾淨,很寧靜,但有一種劫後的淒涼之感。他畫的《樹林圖》,很多是學董其昌的畫,有一種「兒童體」的真率感。他畫的山水也仿董源,但更簡潔,空靈,沒有俗世的煙火氣,應該是他的理想世界。




八大山人還畫梅、蘭、竹、菊這些是中國比較傳統的畫題,用自己的作品,寄託自己的清高思想,有一種民族氣節在裡面。八大山人畫的《梅花圖》便很有象徵意趣,畫上梅花開了沒有幾朵,然而這株梅樹雖然葉敗枝疏,卻頑強地生存。他畫的《蘭花圖》是沒有根的,象徵國土淪喪。筆墨很簡單,但意思很深遠。他畫的《竹圖》,清高拔俗。有幅《瓶菊圖》,象徵八大山人的人格,傲霜凌寒而放,所以他的畫大家都喜歡。如果是一個漢奸的畫,大家都不會要了。他除了畫梅、蘭、竹、菊之外,還畫松樹。他畫的松樹也有幾種含意,有一種松樹無根無土,表示國破家亡:我是一棵松樹,但我已經沒有了這片國土。他的《松樹圖》便是畫沒有國土的松樹,這種畫風,這種思想,實際上在過去古代已經有過了。在宋朝的時候,也有畫家畫蘭花,蘭花下面沒有土,也沒有根的,這幅無根無土的《蘭草圖》現存於日本大阪美術館。有次我到日本參觀大阪美術館,說要看這幅畫,朋友問:「這畫有什麼好呀?好像沒畫完似的。」我就解釋,這畫在當時是表示畫家連國土都沒有了的痛苦心情。八大山人也是一樣,他畫沒有根基的松樹,寄託一種悲傷的情感,但是這種松樹還是可以頑強地生長。《松樹圖》上畫的一株老松,生命很頑強,就像蘇東坡畫的松樹一樣。雖然很彎曲,很乾枯,受壓迫,但是生命力很強,還是在努力生長。無論環境怎麼惡劣,如何受到摧殘,它還是有生命。他是在畫自己,有氣節,不屈服。




八大山人還畫石頭,如《石頭圖》。他說自己是一個石頭迷。我們看他的筆墨,濃淡變化是很多的,石的立體感也很強。石頭畫得上大下小,岌岌可危,但這個石頭卻就是不倒,表示自己在這個動蕩的社會裡面的一種堅定心情。但也有人解釋,他畫石頭是代表清朝,表示清朝要倒掉。可是,他自己有一個印章叫「癖石」,可見他是畫一種頑強的精神,不是畫清朝。八大山人的畫解釋的人很多,不管怎麼解釋,就是解釋錯了也好,解釋對了也好,但大家都肯定了他的民族情感。八大山人還畫荷花。大家都知道荷花出於污泥而不染,表示自己為人就像荷花一樣,在整個社會大動蕩的時間里,很多人向清朝投降,做了叛徒,出賣了明朝利益,但是他沒有,他的品德還是很好的。這些荷花都長得高高的,細細的,看來非常獨立,卓爾不群。另外,他畫的《荷花翠鳥圖》,荷花是仿照明朝的徐文長的潑墨畫法,水墨淋灕,濃淡變化很大,是大寫意的手法。




此外,八大山人還畫動物或一些小生物,同樣是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畫得比較多的是「魚」。八大畫的魚都是很憤怒的樣子,表示不願意與俗世往來,個性獨立。《魚圖》畫的這條魚,墨用得很少,但是很形象地把翻青白眼的游魚畫出來。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有這樣的故事,他們對權貴非常看不起,所以一看到權貴,就翻青白眼,青白眼一翻,表示我沒看見你,目中無人。八大山人畫的魚也是這樣,幾乎都是青白眼,眼睛大大的,眼珠朝上。他用最少的筆墨表達最深的情感,他的畫非常含蓄,也非常幽默,以表現自己的心境。這個翻青白眼,就表示自己不肯跟清政府合作。因為清朝有人來勸他,「你出來吧,你來做官吧」,畢竟他屬於「統戰對象」,所以人家就不斷來找他。如果他肯跟清政府合作,清政府就會覺得自己的江山比較穩定了。可是八大就翻青白眼。「我不理你,不理你這個賊,我沒見到你」,要麼就裝瘋賣傻。




八大山人還畫鳥,他畫的鳥有好幾種。有的鳥很冷漠,如畫面上有兩只鳥,一隻鳥在叫,另一隻理都不理它,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顯示出一種孤高、悲傷的情感。他畫的鳥很有特色,特別在什麼地方呢?就是鼓腹,肚子很大,一肚子是氣;或者縮頭,頭縮起來,表示對這個社會很反感。要麼是翻白眼,要麼是眼睛閉著,他的這些作品都表現了他自己的一種精神狀態,對整個社會看不慣。它們多在睡覺,對世界上的事情毫不關心,打不起精神來。八大山人的一幅《鷹圖》,圖上的鷹很凶狠,他畫的禽鳥大多有一種不近人情、孤僻及復仇的情感,就像他的性格一樣。這種鳥多帶有仇恨性,使你不敢碰它。但八大山人畫的另一類鳥,又很有天趣,筆墨很少,但是很生動,很活潑,很可愛,很單純。他畫的一幅《兩個鵪鶉圖》,技法很好,用筆頭裡面一點墨,簡單幾筆就把兩只鵪鶉畫出來了。他也曾畫過石上兩只鳥,似乎互相對話,天真活潑,沒有心機,也是在寫自己的心,即童心,那種很純真、很富有生趣、沒有受過污染的心理。可是這種心理見不到了,很多人為一點利一點祿,就出去為清朝服務,不惜出賣身邊的朋友。所以他非常嚮往這種天性的、純真的、自然的情趣,因此他也愛畫這種天真、純樸的鳥。


八大山人在畫裡面寄託著自己的思想情感,應該說是以畫為喻,寫出了自己的身世情感,寫出自己的家國之恨,寫出自己民族的悲痛,寫出了時代思想。在他的畫裡面,都寄託著這種反抗暴政的精神。如果明朝跟清朝這種變替,是一個和平的變替,那是可以的;但是殺了這麼多人,摧毀了那麼多的家庭,就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應該說是一個倒退。他就是用畫來記錄自己的反抗精神,有一種明遺民的民族精神寄託在裡面。這種精神鼓勵了當時很多很多的人。在當時清政府恐怖的統治之下,像八大這樣的表現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鼓舞,反過來也因為有這麼多人對清朝政府的不滿,促使清朝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種緩和民族矛盾的手段,因此八大的畫在歷史上是很有價值的,人稱「史畫」。



八大在美術史上很有地位。開創了「江西畫派」,有很多明遺民參加。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有所謂野逸畫派,就是四僧:石濤、八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就是四僧之一。八大山人這個時代,還有一批人屬正統畫派,就是四王的畫派,受到清朝政府的肯定。八大山人則是野逸畫派,跟他們不一樣。



那麼八大山人的畫在筆墨上有怎樣的特點呢? 「墨點無多淚點多」,是後人對他的畫的評價。用的墨是不多的,但是他的畫很有感情。這感情是什麼呢?是他的身世之感,是他的民族之感,是他的那種非常悲痛的情感。也有人說他是「畫師親閱傷心史,寫出殘山剩水來」。他是以畫畫寫歷史,寫他自己親歷的歷史。還有人評價他是「以出世之人,寫入世之事」。他現在做了和尚,出世了,可以不管世俗之事,進入空門,但是他以出世的這個和尚身份寫了入世的事,把社會上的種種困難寫出來。他是一個假佛道,真儒家。假的和尚,假的道士,真正的儒家。儒家講的忠孝節義、名垂青史,這是儒家的一種社會哲理。而道家講究成仙,佛家講究涅槃,只有儒家講究的是名垂青史。八大山人就是名垂青史,他是真正的儒家。



八大山人的畫可以說是抽象畫,大寫意,延續了明代徐渭的傳統,但是他的寓意比較深刻。不光是中國人喜歡他,外國人也喜歡他。他的畫裡面有一種民族的情感,一顆赤子之心,這是非常好的,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也受大家的歡迎。在上個世紀70年代,即內地「文革」的時候,大搞「破四舊」,把所有字畫燒的燒,毀的毀;而此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把八大山人定為世界文化名人,將其名號用作水星環形山的命名。如今水星上面有一個環形山就叫做八大山人山,也有蘇東坡山。水星環形山用我們中國歷史上十幾位文化名人命名,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這些名人的文化成就均很高,所以得到世界文化與科學界的肯定。在江西南昌的青雲譜,有八大山人做道士時所在的道觀,現在是八大山人紀念館,在這個紀念館裡,陳列了一些八大山人的作品,但也有些是臨摹品。在紀念館門口,有一尊八大山人的雕像。讀者們如果有機會到南昌,可去看看這位「墨點無多淚點多」的畫家,去看看他當時隱居的地方,就可體會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多災多難,瞭解三百六十年以前發生過這麼一段慘烈的故事,也慶幸現在是和平的時代。




只有掀開這段苦難的歷史,再看他的畫,才會知道其中和血含淚的悲傷;反之,只會覺得八大山人的畫沒有我們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生畫得好。所以讀畫要讀歷史,讀了歷史就能瞭解這些畫;瞭解這些畫,對它們有深刻的印象,就知道為什麼八大山人的畫一直以來在中國那麼有名,為什麼大家一直崇拜他。



歡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圖片版權為“閒人集”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接收 調閱往期資訊請加微信公眾平台

閒人集公眾微信號:xianrenji

參拍中國美院字畫,印章 印石 老玉 老绿松 老珊瑚 老蜜蜡 沉香 蜜蠟等文房清玩

閒人堂 微信號:artxrt

勿語塵外事 文玩清賞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