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海大和尚极力推荐的中国第一农民安金磊---2

 张韵波 2016-02-25

明海大和尚极力推荐的中国第一农民安金磊---2

 (2011-10-22 11:57:5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3b8a70102dti6.html

    在安金磊眼里,天地间充满了活泼的生命色彩,他走进棉花田,都要提前和棉花“打招呼”,以免打搅了棉花的安静生活;他尊重事物的本性,他不认为靠化肥农药打造出的高产田就是农业的标准,在这里我想展开一下,在西方世界,“现代化”是一个中性词语;在我们这里,“现代化”几乎就是绝对正确。“现代化”就没有更大的问题吗?“现代化”就是衡量一切的准绳吗?

  安金磊一家谦逊地面对土地,当都市人为了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追逐不已时,安金磊一家想的是:吃饱穿暖就行了,我们需要那么多的“身外之物”吗?难道“身外之物”不正是我们的负担吗?蜗牛天生背着一个外壳,正如人们需要穿衣避寒,蜗牛的外壳是它的庇护所,但是,假如再为蜗牛增加一个庇护所,它弱小的身体还背负得动吗?
  镜头前的安金磊在面对记者的“知道鸟巢吗”、“知道易中天吗”等问题时,“孤陋寡闻”的他显露出一丝小小的紧张,但是依然掩饰不住他从容平和的生活态度,这时候我想起老子说过的“从容中道”,安金磊显露出了些许此等风范。   
  安金磊依旧讨厌农药的味道,致力于让土地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骄傲的现代人,依旧乘坐在“进步”的快车上,将自然远远地抛在脑后。耗费大量的石油、煤炭和用化肥农药催熟剂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后,再把一车又一车的垃圾填埋进城外的土地,源源不断地将恶臭甚至巨毒的污水排进河流或海洋。
  也许在更多的现代人看来,安金磊不过是碌碌世俗里的一道闲散风景。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和现代生活的“常态”格格不入。到底那一个才是“常态”呢,现代生活“知常”吗?

 

拜访安金磊
  国庆前去拜访了一下安金磊,可能是受其感染,回来后就不怎么爱说话了。
  安金磊家所在的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是一个人口不满200人的小村庄。村子在一条乡间公路的旁边,但是公路并不通到村子里去,所以安静的很。
  安金磊一家人,包括从外地来的住在他家里的人,说话都轻声慢语。有一个北京来的高老师,以前是“空中飞人”,现在天天和安金磊一起下地摘棉花,摘得很高兴。
 “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里的人都不爱怎么说话”,安金磊说。我说是的。他说,其实,用心感悟就够了。
  安金磊一家真是非常踏实的人,这是有信仰作为坚持基础的,看得出他对佛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我没有问他,是否已经皈依了?
  虽然只在安金磊家待了一天,还是感觉很有收获。“永远不要和别人辩论”,这是我从安金磊那里学到一句话。辩是没有力量的,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有人总结安金磊:“他这个人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特别能‘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出自〈孟子〉,意思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从自己身上找出原因来,并且从自己开始把事情做好。
 

安金磊:倾注在土地上的行与思(选摘)
  小安建议他们多种肥料混合使用。他坚信这些没有受到过化学物污染的土地本质上是健康的,很容易恢复地力,提高产量。
  安金磊不主张搞温室大棚,认为高温高湿的大棚内部环境下细菌会超常繁殖,得不偿失。他认为一年多熟、反季节上市这类做法仅仅从商业盈利出发,虽可得一时之利,却违背了作物的生长规律,对土地,对作物,对消费者,都将构成危害。
  安金磊注意观察土质,尤其注意虫子活动的痕迹,认为虫子是土壤健康与活力的表征。但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田里,蚯蚓一类的益虫渐渐绝迹了,加速了土壤的板结。地里适当数量的喇喇蛄可以保证七八成的出苗率,等于帮助农家间苗。蚜虫病害实际上与大量使用化肥有关,含氮量过多的植株蛋白含量高,杆脆,更适合蚜虫的口味。此时再采用过去的草木灰办法对付蚜虫为时已晚。锄草总比喷洒除草剂艰苦,施农家肥总比施化肥劳累。全社会性的浮躁病感染到农民身上,就表现为不愿花力气,得过且过。安金磊路过别人的地时,每次都能看见多年积攒的残留农膜白花花地散落在泥土里,像是沾满痰迹的地面,难看极了。抓起一把土闻闻,是一股呛人的化学药剂的味道。种子稚嫩的幼芽和根系怎能够冲破这样恶劣环境的包围与刺激?即便长大了,又怎能够回报给人类健康的果实?
  一天,安金磊和妻子手持钢叉正在为鸡粪堆做翻倒腐熟。干得满头大汗的当口,一位骑车路过的老农骗腿下了车,径直走过来,脸上既有不解和新鲜,又透着几分爱怜和赞赏。不过说出话来却是反着的:
  “化肥多省事,年纪轻轻的卖这份傻力气?”
  “累是累点儿,可是用着踏实,上到瓜地结的瓜也好吃。”
  老农听了眼睛里一亮:“种地三分种七分养,这话没人听得进去了。天下没有白吃的馍,化肥‘又省事又高产’,那祸害还在后头呢!你们记住,全好的好事,准不是好事!”好不容易找到一位知音,老人越说越激愤:“他们光说高产了,怎么不说打了多少深井,抽了多少地下水!”
   2004年,一场棉花枯黄萎病在这一带大面积发生,多数棉田发病率都在七八成左右,个别的几乎绝产,有人归结为气候原因。但是安金磊的 40多亩棉花地里,总共只出现了几棵病株。以9%的潮度(最低含水量),亩产达到400斤。鲜明的对比还反映在秋白菜地里。这两年有些人家地里的白菜几乎绝收,一棵棵地烂掉。小安家的白菜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事到如今,有的来打听从哪里买农家肥,价钱如何。有的问他们这一季浇了几遍水。有的暗中盯着安金磊什么时候浇地才敢浇。据小安观察,近一年来村里开始清理农膜和到藁城买鸡粪的人家各增加了近十户。有机农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产业化浪潮。从“石油革命”开始以后的数十年来,化肥已经使得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地力下降,有机成分低,抗病能力弱。产业化对农业的危害远不仅仅表现在化肥与除草剂上。就说种子吧——种子的产业化运行,使得农家购买种子的成本越来越高,经济作物棉花的种子最高一斤能卖到40元之多。听说有的人还在打算通过科学手段把种子搞成不育系,杜绝农家自己育种的任何可能。
  实际上,只要不是做杂交培育,一般性的提纯、筛选和留种很容易掌握。所以安金磊主张农民学会自己留种,以免受种子商的假种子欺骗和价格压榨。商人压榨农民,农民们只好压榨土地。化肥施用量一加再加,但收成却在下滑!农药使用量一加再加,植物病害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用水量一加再加,水井越打越深。华北地区不可补给的深层地下水已经被采用一半,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斗!普遍的干旱与超深的机井相互助长,恶性循环!
  农民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经济危机会直接衍生出生态危机,二者形成更严重的恶性循环。在严酷的经济压力之下,新一代农民普遍视土地为摇钱树。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给儿子盖房取媳妇,买摩托,全指望着它。日子越紧,“摇”得越狠。
 “ 摇” 着“摇”着,很多人想到了真正的树——砍树现象严重起来。大道两旁过去茂密的树木几乎已被砍光。远望邻近村落,已经不见了那种绿树掩映的画面,被取而代之的是黄色的房舍。安金磊认为,树木是最涵养水分的,鼓励农民栽种果树有利于减轻干旱,阻止地下水的减少。但是这又涉及国家的粮食生产大计,安金磊的想法难有实现的可能。过去,地头和房前屋后总是要留一些杂草的。现在统统种满了作物。农民也许为此多少缓解了生活的压力,可知却断绝了多少鸟儿的生路!
  2003年大旱。6月,小安夫妻给棉花地浇水时,忽然发现在棉花地南头,那片旧车辙形成的长条形低洼地里,几千只燕子在抢着喝周边地里渗过来的积水,满满当当地落了一大片!喝饱了的燕子仍不肯离开,有的蘸着水梳洗自己的羽毛,有的在浅水边兴奋地嬉戏。这场景令他们永远难忘。
  古人说:“质子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安金磊对这件事作了一番设身处地的分析。近年来北方干旱少雨,河湖干涸;农村普遍建起了机井和水塔,农家多数通了“自来水”,旧时的井台已经少见;农民浇地的水里常常溶进了追施的化肥。这就使得鸟类很难寻到喝水的地方。食物来源同样困难。除草剂已经消灭了田间的大部分野草,使得草籽难觅。谷物在这一带少有种植。当地人都发现过去常见的鸟类已经减少了六、七种。燕子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为此小安决定每年在地头种些专门用于“赈灾”、不打算收获的谷物。地头保留适量杂草。房顶上、树杈上放一些接雨水喂鸟儿的容器。
   倡导这样一种生态伦理观意义重大,因为一个安金磊也许能够为村边的鸟儿减轻饥渴的折磨,但可能挽救这些物种的消失吗?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在全球气温变暖、人口急速增长和自然环境恶化三大趋势作用下,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在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已有超过1000个品种的家养动物灭绝。如果不采取措施,20年内人类还将失去2000个家畜和家禽品种。目前全球有超过15000种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陷阱与希望
  安金磊明确表示了对现在的产业化、市场化农业前景的担忧。他说,目前的大城市超市中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但是有哪位消费者想到过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呢?超市的运作机制决定了它们必须极力增加商品种类、规格,必须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组织货源,签订供货协议。货品供应必须有长期和稳定的保障,对违反协议者施以重罚。散户农民显然无法适应这样的要求。而大范围的货物调动,势必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包装、仓储、防腐措施等方面的浪费与污染。相比之下,陶渊明式的“田园经济”会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更长时间的生存条件,为我们的后代保留更多的自然资源。现代人只须舍弃一些高消费和过度的舒适生活,克制一下品尝异地风味食品的欲望,就功在千秋了!
  产业化主张地区性的单一种植。但是我们古老的农谚说“倒倒茬,顶茬粪”。适当变换种植种类可以减轻土壤养分的片面消耗。间作、轮作则有利于对地力、阳光、二氧化碳的全面利用,也有助于减轻天灾对农民的打击。多样化种植还有利于阻断某种病虫害的大面积扩散。有时即便在自家棉花地里间种几行玉米或芝麻,都可以有效阻止蚜虫的蔓延。安金磊和妻子对此体会很深。与土壤中的复杂体系一样,农业经济的多样化同样是农民不可或缺的法宝。
  但是,枣强的农民却在年复一年地种棉花,包括安金磊自己。为什么呢?干旱。种粮用水量大,只有棉花可以在不加大用水成本的情况下保证收益。
  生态问题、经济问题搅在一起,积重难返。事实已经证明,产业化只能使财富加速向少数人集中,让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陷入穷困,让土地变得贫瘠,让资源加速消耗,让地球蒙上阴影。产业化起码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陷阱!
   然而,安金磊的棉花种得虽好,村里却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去实行。为什么呢?


   我们问安金磊,一般来说用可持续的方式来耕作,产量会不会降低呢?
   安金磊:产量的高低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味追求高产,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的是能得到一个合理的产量,而合理的标准则应视乎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条件而订。以这里的小麦为例,华北地区是优质小麦区,但存在着严重缺水的问题。一是本身水资源不太丰富,气候条件又决定降雨多在夏秋两季,春天往往比较干旱。二是人为污染严重,造成流域内有水不能用的尴尬局面。而城市与重工业的发展更加剧了缺水危机,地下水严重超采,不可补给的深层地下水资源被采空了一半以上,形成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面对这种情况,节水就成为生产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小麦每亩700斤的产量就较为合理,而一旦上升到每亩1000斤,需要的投入就会急剧上升,用水量就会大大增加。再有,像种植棉花。理论上可持续耕作是要比常规种植的产量低一些,但是比较稳定。常规种植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一旦控制不住,就基本上没有什么产量可言了。其实最为合理安排是进行多样化种植,既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效益,又能防止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还能让农民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问:但是也有人说,为了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九亿农民不可能全部用可持续的方式来生产,因为比较而言,可持续耕作投入高,效率低,产量少。
  安金磊:总说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但是耕地还是在各种名目下被不断占用,修路、盖房、搞经济开发区……现有耕地中,28.5%左右的土地都种上了牧草,大量农业种植是去支持养殖业的。据统计,一块可以供养30名素食者的土地,仅能维持1名肉食者的生活。肉类消费不断扩大正在迅速消耗着自然资源。再看看餐厅、食堂、饭店里被倒掉的食物,东西不是不够吃,而是太多了,都被浪费掉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怎样能达到高产,而是怎样能减少浪费,减轻土地的压力,恢复被破坏生态环境,否则总有一天,我们的土地将会寸草不生。可持续耕作才是长远之计,土地越肥沃,她给我们的回馈也会越丰厚。至于相应的投入,在开始阶段是比较多的。像我的这块地原来比较贫瘠,为了改善土质,在有机肥上的花费就比较高,需要的人工也要多出好几倍。但是,一旦生态环境恢复了,基本上就不需要有太多外界的投入,人的参与也会越来越少,那时候,成本反而会降下来,综合来看,比常规耕作的效益还要高。农民的健康、产品的质量也会有所改善。
   问:既然如此,为什么村里没有人愿意像你一样用可持续的方式来耕作呢?
   安金磊笑了:他们不是不愿意,他们也不想用那么多农药,对于农药、除草剂的危害农民是体会最深刻的人。但是没有办法呀,他们要等钱用。这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比较大,平均每户有15到20亩左右,如果用可持续的方式来耕作,肯定种不过来那么多地,会形成草荒。农民左右不了棉花的价格,只能靠多种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靠这十几亩地的棉花,每户每年的净收入大概在八千到一万左右,这些钱要用在医疗、教育、房屋修缮和日常的生活中。家里一旦有人得重病,或是有孩子考上大学,那点种地的钱根本就不够用。而且,每年春天,用上一年的余款买了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和除草剂以后,每一家手里剩的现金也就不多了,在收割之前总要靠借钱度日。没有外界的支持,让农民自己一下子转变成可持续耕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想了想,也的确是这样。棉花本来就不是入口的食品,不可能像吃的一样,因为不撒农药,就能多卖出好几倍的价格。更何况国家鼓励的有机农业其实是大规模、高投入型的有机产业,一家一户的农民根本不可能得到有机认证,即便是真用可持续的方式来生产,也得不到承认。不靠多种,还能怎样呢?
  但是另一方面,安金磊也说,虽然感觉上总是种越多、赚越多,但是产量上来的同时消费能力却变化不大。增产的结果反而导致棉花的收购价格下降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其实并没有提高太多。但是,这些都不是农民能够左右的事情,在现有的市场系统中,他们永远都是被动的,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安金磊曾经跟很多农民探讨过这些问题,大部分人都觉得如果能不使用有毒的化学制品种地又能免受病虫害的困扰,同时收入还能满足生活的需求,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他们想农民的声音实在太微弱了,自己一个人更是沧海一粟,即使要改变也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我问安金磊怎么看待有机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很多人认为,产业化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能够将分散的农民集中起,形成规模,而通过产业链也能解决单纯的生产领域内效益低下的问题。
   安金磊:农民是应该自己联合起来,面对生活。但是我对现在总说的产业化很反感,这种产业化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尽可能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并不是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产业化发展很可能会使土地集中在拥有权力和金钱的集团或个人手中,农民则成为失去土地的产业工人,对土地没有一点自主权。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也会过度依赖于市场。产业化道路上,真正得到好处的绝不是农民,也不是消费者,而是控制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大集团,而农民更是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但是,如果农民自己相互合作,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单纯的生产领域外去发展一些产业,这样我是赞成的。比如,冬天不一定要种大棚,大家可以利用冬闲的时间发展特色手工艺来贴补家用,农村的妇女们在这上面都是很有天赋的。
  就像安金磊说的,城市人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农产品,还有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农耕文化,有我们所有人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农业不仅仅有它的经济功能,更应该有传承文化的功能,有保护自然生态的功能。农民与城市消费者正应该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一起携手来面对问题。

 

 

----麻雀做麻雀该做的,小草做小草该做的,青蛙做青蛙该做的,我们就做我们该做的。

 

----有虫很正常,就让它吃吧,庄稼只要能收个八成就行了。

 

----不要担心鸭子会吃稻谷,它们吃也有个量。

 

----蛾子更喜欢玉米,有了玉米就不往棉花上去了;蚜虫不喜欢芝麻的味道,会远远地躲开,棉花也就沾光了。

 

----钱在大自然里完全用不上。

 

----种地出汗,是在享受日光浴。

 

----田间的一切都是朋友。

 

--------------------------------------------------------------------------------------------------

 

农民安金磊已经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让我们再看看印地安希洛克族人的预言:

 

“ 当人们看到鹰在晚上飞到最高点,它会降落在月亮上。那时,很多印地安人将熟睡 ”,这是预先指出印地安人将丢失他们的文化。而所谓的 “ 鹰 ” , 1969 年降落在月球上。当阿波罗十一号降落时,它发回的消息就是: “ 鹰已降落 ” 。这时,人们将发现时间越变越快,地球上的人们也移动得越来越快。孩子将没有时间和祖父在一起,父母也很少和孩子相聚。长老们建议,当万物变快时,你自己应该缓慢下来。因为欲速则不达,你走得越快,反而越慢。那时,神将第三次摇动地球。因为神已经两次告诫过人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如兄弟般相处。第三次灾难的信号是:人们将会建造长老们称为 “ 空中之屋 ” 的建筑。在 1950 年长老们说,人们会建造房子并把它抛到空中。当人们长期住在空中时,神将再次摇动地球。以前都只用一只手,而这次则是用两只手。

 

长老说:“你会发现人们找到了人类的设计图(DNA),人们会删改这设计图(基因重组),人们会制造新的动物,他们以为这会帮助我们(上面提到的克隆等技术)。短时间内也许会,可是子孙后代们却会遭殃。” (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刚出生的孩子不治之症数量与日俱增。)谈到制造新动物,长者们说:“你们会看见新动物,甚至那些已经被认为灭绝了的动物也会出现。人们会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它们。它们将重现。” “但我们的技术误导了我们自己,使我们误以为自己在进步,但实际上我们越来越远离了精神道路。” “是该回到神教导我们应该走的路的时候了,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已经做的太晚了。心一定要改变。

 

这一切都瞒不住造物主。” “动物将以恶对人,这源于人类的堕落和悖逆自然。太阳会改变转轴,致使地球气候恶化,温度升高,灼烤地球和庄稼。地球也会改变转轴,地球的变化,将使现在的大陆板块得以改变。” “这类事情在以前的世界已经发生过了,人们背离了造物主的教诲,那些发达的地球文明被销毁了。巨大的变化,甚至使星球都变成不同的星球。” (指前纪。今天的人类,依然在走古老贪欲自行毁灭之路,企图将月球等别的星球作为人的滞留地)。 “变化之后,生活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将回归天然,种植食物,邪恶的人被清理。各种信仰的好心人会到一起,视彼此为一家人。将有一个法和一种语言.

 

现代的人类,没有远见的视线看到这一切,继续否定古老的寓言,他们会千方百计的用技术手段证明自己的“超自然能力”,继续悖逆自然,形成恶性自然灾害,致使日月天公永远“不作美”,旱涝和极端气候不断。就是到了人类根本无法想象的大灾难时期,人类还在幻想灾难会马上过去,结果这些人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能留下来的,是心灵早已净化的智慧善良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