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族后裔“顺治钱捡漏预言大师”再次驾到!

 紫气东来2050 2016-02-26

自从认识佟昱老师,“捡漏预言大师”这个称号便一再被证明名副其实。这不,又有人捡漏啦!

本期分为三部分:

1、从对顺治钱的研究说开去,聊一聊纪地钱币的演化与发展。

2、通过解读一篇奏折,揭开顺治钱之谜。

3、顺治钱捡漏真实案例。


主讲时间:2015年11月19日20:00

主 讲 人:佟昱

主讲内容:顺治通宝

主 持 人:杨智伟


主持人:杨智伟


本期,佟昱老师将从对顺治钱的研究说开去,聊一聊纪地钱币的演化与发展。

佟昱老师简介:

年轻、帅气的美男子一枚。


毕业于加拿大,硕士研究生。清朝钱币爱好者,尤其喜爱顺治钱的收藏及研究。在古钱币领域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既有实物鉴定的阅历,又有开展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尤其对顺治通宝有特殊爱好,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收藏和整理。

著有《顺治通宝钱谱》一书。


新书《新编顺治通宝钱谱》(中华书局出版)将于年底发行
天眷堂首发征订!(联系人微信:huibaobao-)



佟昱

才华即魅力

各位泉友、各位朋友晚上好!感谢天眷堂、感谢艾亮兄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天眷堂·古泉百家讲坛



主题一:从对顺治钱的研究说开去(之一)纪地钱币的演化与发展

上次分享留下了一个话题:顺治钱在中国铸币历史上扮演了极为主要的角色的原因之一,是顺治钱是整个清代铸造纪地(纪局)钱的开端。今天第一部分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纪地钱”这个话题。

纪地钱

所谓纪地钱,是指在铸币上用铭文标示铸造地点(或铸造钱局)的钱币。

纪地的钱币对今天的钱币研究实际意义在于:它就像一个实物档案,使得对钱币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准确定位铸造地点的层面。 但纵观中国古代铸币的历史,具有纪地信息的钱币并不是延续不断的,而且个时期纪地的形式和意义均有差别。以下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说说。


1
纪地钱起源于春秋,兴盛战国

从古代铭文第一次在金属铸币上出现之后,钱币就成为了古文字信息的重要载体。钱币铭文的含义多种多样:有纪重、纪值、纪年号、纪国号等等丰富多样,其中纪地类型的铭文也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纪地标识的萌芽要追溯到春秋时期,比如大型耸肩空首布“甘丹”(今河北邯郸)。

大型耸肩空首布“甘丹”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铭文在钱币上不断普及,列国铸币区域扩展,纪地成为了战国货币的主流标识,例如魏国铸行的桥足布“安邑”(今山西夏县)系列。


桥足布“安邑二釿”

还有韩及周边地区铸行的锐角布 “亳百涅”,应铸于西亳(今河南偃师西)。

锐角布“亳百涅”

亳,最早见于甲骨文,商代历史已难考,而史书所记录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事件又均与亳无关,故湮没不闻。“亳百涅”的面世,是这一古老城邑在战国时期仍然存在的最有力证据,对研究商周历史演变及地理传承具有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

赵国及周边地区铸行的尖足布“晋阳”(今太原):

尖足布“晋阳”

三晋地区铸行的方足布“安阳”(今河南安阳)、魏国铸行的圜钱“共”(今河南辉县):


方足布“安阳”();

圜钱“共”(右)

齐国铸行的“即墨之大刀”(今山东即墨):


即墨之大刀

带有纪地铭文的铸币涵盖了战国的大多数国家,成为了这一时期铸币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时期的纪地标识的意义何在?是划定流通区域还是体现铸币的归属地达到宣誓主权的政治意义?学界还存在争议。先秦时期的纪地铸币不仅预示着纪地、纪局货币的起源,也为今天我们研究春秋战国铸币演化,甚至列国变迁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证据。


天眷堂·古泉百家讲坛


2

纪地钱币的形式

在秦至元末时期零星出现,

始终未形成规范

秦灭六国建立帝制国家之后全国统一铸行半两钱,汉朝统一铸行五铢钱直至隋代,中国铸币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铢、两”钱币时期

这一时期钱币均以纪重为主,而纪地钱币的形式基本消亡了。只有三国蜀汉铸造的直百五铢背“为”字(四川键为县)体现了铸地,它成为了“铢、两”钱币时期唯一的纪地钱币。


直百五铢背“为”

因为钱币缺失了属地信息,为今天研究“铢、两”钱币时期的铸行及分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从唐代改铸“开元通宝”开始直至清末,中国铸币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宝货钱币时期。起初的“开元通宝”依然没有纪地铭文,直到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五年(845年)始铸之会昌开元通宝出现了背“益(成都”、“襄(襄阳)”“越(绍兴)”、“福(福州)”等24种之多,其中多数真实地反映了钱币的铸造地点

会昌开元是中国铸币历史上第一次在同一种钱币上标明全国各地铸局铭文的先例为明清时期将纪地(局)制钱形成制度开创了先河,但由于种种原因统一而成体系纪地钱制度成为了昙花一现,没有延续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天眷堂馆藏会昌开元中的背“晋”,现为仅见品,为会昌年间太原铸造。至于此钱发现甚少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有战争等突发原因而未及大量铸造就停止了发行。此钱的发现不仅可补史之缺,也为三晋货币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会昌开元 背“晋”

五代、两宋及辽、金、西夏时期纪地钱偶有出现,但均是小范围而且不成体系的。时值南宋时期,由于战乱耗资巨大,铜材大量被金国掠夺。宋廷于两淮江北地区大量铸行铁钱以充军需,从南宋乾道至端平之前先后开设舒州同安监、舒州宿松监、蕲春监、黄州同安监、光州定城监、湖北汉阳监等铁钱监铸行铁钱。与此相应存世大量背“舒”、“同”、“春”、“松”、“同”、“汉”等铁钱与之对应,很明显这些文字是文字记载中钱监的简称,而这系列的铁钱也属于纪地钱的范畴。

淳熙元宝背 “同”铁钱

淳熙元宝背 “春”铁钱、”舒同“铁母

从这一时期的淳熙元宝背 “同”“春”铁钱、及“舒同”铁母可见一斑。这一时期铁钱纪地的意义在于限制流通区域因为所有江北钱监制造的铁钱只被允许在铸造地域本地使用,而江南地区仍然使用铜钱。


3
明代的纪局钱

到了元,朱元璋于1361年铸大中通宝钱,采取纪局式纪局并行的办法,铸行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值,分别有背(南京)、广(广东)、鄂(湖北)、豫(河南)、桂(广西)、济(山东)、浙(浙江)、福(福建)、北平(北京)九个纪地铭文。


同样的形式延续至洪武通宝形成了纪局钱与纪值钱并行的局面。但洪武八年开始纸钞(大明宝钞)和银两大量使用,到了正统年间制钱退出流通领域,纪局钱也再次消亡。

明末由于纸钞只发不收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大明宝钞形同废纸,不得不重新启动各地制钱。但时值末代,国家内忧外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已名存实亡,各地制钱体例陷入混乱。

崇祯通宝背“日孕星”、背“八钱”、背“八”、背 “戊”

例如:崇祯通宝先后出现了光背(上图 左1)、背纪值、纪重(上图左2)、纪局(上图左3)、纪事、纪天干(上图左4)、纪数等等。

崇祯通宝 背“八”


崇祯通宝 背“戊”

可见各地制钱各自为政,不存在统一的体例制度。纵观整个明代,并没有真正地把钱币纪局的制度建立起来。所以今天研究明代钱币时会遇到早期币种定位清晰,而中后期难以考证的尴尬局面。


4
顺治钱与钱币纪局的制度最终建立

满清入关后铸行顺治通宝钱。从顺治十年(1653年)开始,中央为了肃清明末混乱局面对顺治钱的影响,强制推行钱幕标明铸局简称的制度,规定各地钱局必须照式鼓铸,违式不遵者从重议处。不仅如此,对每个钱局所用的简称都做了明文规定。

如:顺治十年九月十二日,车克(时任户部尚书)题进验新式样钱并请旨颁发事本记载:“奉背面添一厘二字之旨,该督理京省钱法右侍郎王弘祚,督率管理宝泉局满汉司官,遵照新式背铸一厘二字样钱两万文,理合进验,如果合式,以便颁发各省镇照式铸造。查在京有户、工二局,臣部经管者,钱背铸一户字,工部工字,如江宁宁字、浙江浙字、武昌昌字、福建福字、山东东字、河南河字、陕西陕字、太原原字、阳和阳字、宣府宣字、蓟镇蓟字、临清临字…所以辨精粗,而分殿最也。铸造虽分省镇,使用乃令通行,自(顺治钱)开铸以来,行之已久,然(钱幕纪局)未经题明,各官必多因循玩视。伏乞天语务令照式精工铸造,如有违式不遵者从重议处。批红:依议行。”

以上奏本可以看出,入关伊始的满清当局一改明末钱币“区域分则款制各别,殊觉参差”、难以流通的弊病,严格管理各地铸局、杜绝生产中的偷工减料,为稳定钱银比价,使制钱在市场上得以顺利流通提供保障。而严令钱幕标示纪局铭文的原因,正是为了“所以辨精粗,而分殿最也”,作为质量考核的依据。

从顺治钱的铸行起,直至宣统,整个清代贯彻了钱背铭纪局(铸造钱局)的制度,说明这个方法对监管各地铸币质量是行之有效的。这是中国铸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代制钱制度发展到了更为成熟的阶段,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清代制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天眷堂·古泉百家讲坛



【顺治通宝说档案】

以故事的形式

说清朝铸钱的史实


清朝内阁档案很多主要形式是各官员给皇帝上表的奏折(康熙朝之前叫“事本”,之后叫“奏本奏折”),其中保留了不少关于钱币鼓铸发行的奏折,可以说这些资料是研究钱币最为珍贵的一手资料,是揭开众多钱币之谜的钥匙!


(顺治新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对钱币实物的研究与内阁档案紧密联动起来了,以史证钱、以钱鉴历)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篇经过顺治皇帝御批,由地方军政一把手给顺治皇帝上奏的关于地方钱局开局事宜的奏本。


题目是:

顺治8年2月21日,钦差巡抚南赣、韶惠桂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都御使-兼兵部左侍郎-刘武元题:“兵船兴贩赣关无税不能开铸事本”

官职:相当于南赣省长兼书记、兼军区司令、兼省检察院检察长、兼国防部副部长

刘武元:汉军镶红旗人,辽东人,佐祖大寿守大凌河,天聪五年,从大寿出降。崇德六年,授刑部参政。


刘武元

为何要说这个本?

1. 这是13岁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顺治8年正月亲政后的第一批。可看出其对国事问题的治理能力。

2. 事本反应清钱局开局方式,以及和管理机构和官员设置。

3. 钱局的运营模式、铸钱的目的。

原来赣州商贾不少,税收充足。顺治4年攻克赣州之后,户部已经在赣关开始收税。但由于战乱,商贾都死光光了,当兵的层级大肆贩私。而管理关税的人只是一个小小的通判,“责重权轻”。秀才遇上兵,完全不敢管理。收不上银子来,没法开局。

就近道府(知府、道台)及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分管局务,具体负责钱币鼓铸。这一点在河南巡抚吴景道顺治四年的奏折中具体反应:

“查的鼓铸一事,执掌匪轻,非精明之官不敢轻委。查前朝往例督理鼓铸者,乃本司(布政司)右布政使也。而收掌铜碳料理匠役者,乃开封府清军同知也。

再加上,今行据该道册报,自顺治7年2月24日开关为始,至8年拾贰月贰拾玖日止,共收两关税银3020.9两,收贮府库,以为开局募匠之费。叁千两以应急需,仍俟饷到补还,是亦不得已之呼也。臣无可奈何。

总之,没法开局。

请差满洲部官专理税务,以重事权,祈天语申殇。

鼓铸必凭关税,兵贩恐亏国课,请差部官董理,以重责任,谨题请旨。

窃照赣关桥税所恃者广货耳,在昔承平之时,往来兴贩照单输税者,皆商民也,一通判司之足矣。

慨自克赣之后,远商近贾,向因兵丁所阻,视河上为畏途,片帆绝迹,即欲从头整顿,而通判一官,责重权轻。臣于顺治肆年拾月初叁日具有恭陈赣关旧制,遂尔停止,及臣前有鼓铸之请,又经部咨议以关税作铸本,专委道臣董理,奉有谕旨在案。臣即转行巡北道张凤仪酌议去后,彼时江省甫定,广贼踞岭,商未行而税绝望,鼓铸何由得兴。至顺治柒年贰月内,方委赣州府新任同知韩文明料理开关,所税者不过零星土著之物,寥寥无几,何凭鼓铸,以较本息也。

今行据该道册报,自柒年贰月贰拾肆日开关为始,至本年拾贰月贰拾玖日止,共收两关税银叁千贰拾两玖钱有零,收贮府库,以为开局募匠之费。叁千两以应急需,仍俟饷到补还,是亦不得已之呼也。臣无可奈何,就经行道那发外,今幸广省恢复,道路开通,从前商贾沦亡于锋镝者多矣。而上下两河多属广营,差遣往来兵贩之船,到即呼关开放,孰得而阻挠之无论,通判权轻力微,即道臣亦不足以资其弹压。

皇帝批红:

赣州关税通判管理道稽查其来已久有兵兴贩 不纳税地方自当查实指参 何满洲部官。户部知道】

说明:

地方铸币的总负责人为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从一品或正二品)、巡抚(正二品或从二品)一级官员,负责向皇帝申请所辖地区开局铸钱、按年向皇帝上表汇报钱局鼓铸息银数目(盈利)等,同时也抄送户部以便核查。布政司为主管铸币生产、流通、回收和财务制度的核心机构。钱法事物具体负责人为各省(布政司)的右布政使(从二品);如“钱法责成右布政使专督稽查奉”。就近道府(知府、道台)及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分管局务,具体负责钱币鼓铸。

这一点在河南巡抚吴景道顺治四年的奏折中具体反应:

查的鼓铸一事,执掌匪轻,非精明之官不敢轻委。查前朝往例督理鼓铸者,乃本司(布政司)右布政使也。而收掌铜碳料理匠役者,乃开封府清军同知也。其铸本银两,应动正项。至于雇觅匠役,购买铜碳,鼓铸处所,又在委定官员,逐项酌义,定夺等因到臣

这篇奏本也是清初铸局沿用旧明(体系)官员进行管理体系的证明。



捡漏案例

我曾在天眷堂讲过相关知识点,前几天就有朋友捡了漏。

捡漏时间:11月15日

捡漏方式:某网秒杀

捡漏秒价:120元


我们这次先聊到这儿,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