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本培训文化不可缺席

 liushuang1112 2016-02-26

    问:目前,不少学校的校本培训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直接导致培训收效低微,甚至造成培训沦为多数教师走过场的“陪训”。问题出在哪里?

    答:学校的校本培训不良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学校校本培训文化缺位或校本培训文化建设乏力造成的。

    校本培训文化是学校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培训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规范的总称。

    在实际工作中,一所学校校本培训文化缺失或校本培训文化建设乏力,大致体现为:

    培训理念意识有偏差。一些学校错误地认为“老教师和学校教干一般是通过层层锻炼或选拔上来的,他们经验丰富,担子重、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参加培训”,因此他们只重视普通教师的培训而忽视中层教干的培训,或只看重新教师的培训而忽视老教师的培训;一些学校忽略对校本培训的本质需求的把握,缺乏对学校、教师的现实问题和长远问题的关注与剖析,因此培训往往与学校、教师的发展脱节,直接导致培训内容、方式、课程与学校发展总目标和个人职业规划联系不紧密;个别学校及其管理者甚至错误地认为“搞校本培训等于浪费时间与金钱”,因此根本就没有开展过有规划性的教师培训工作,更谈不上在战略层面上进行实施。

    培训内容要求片面化。几乎所有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奉行的都是“实用主义”,行走的都是“技术路线”——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最缺少和最需要的是教学成绩,所以教师培训的重心就落在尽快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技能上;而对教师成长“最具深度和穿透性影响”的专业精神文化素养的培训,就缺乏应有的关注,甚至被直接“打入冷宫”。这种局限于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行为,势必会让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冷落甚至忽视专业精神文化素养的学习和修炼。如此一来,一些教师文化素养降低、创新意识退化和教育教学活动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

    培训活动体系不健全。首先是培训需求分析不足。单纯从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或应付完成上级工作任务的层面去分析培训需求,即使能够从教师真正需求的层面去进行分析、考察,也仅仅是采取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去进行简单的收集。其次是培训方式选择不当。大多数校本培训采用专家“一言堂”式讲座或“手把手”的师傅带徒弟等形式,模式落后且单调枯燥,因而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再次,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把培训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教师身在培训现场心却“四处飞扬”,且容易滋生抵触心理;第四是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没有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对教师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实施等不作全面的监控、分析和评估,只是偶尔在培训后以理论考试方式检验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大致掌握程度,根本无法了解培训的实用性和满意度,更无法为下一轮的培训需求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校本培训文化的有无、好差,直接决定一所学校教育教学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广度、深度、力度和质量。所以,学校加强校本培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学校可以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在学校教师中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培养学校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教师参培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校形成教师自主学习和自觉培训的良好氛围;完善培训评价体系,确保培训不流于形式,可以结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将考核向教师师德行为表现、教学常态行为上延伸,通过活生生、没有任何“包装”掩饰的实践来评价教师的受训效果。

(应答者系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副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