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一年卖3亿的包子铺,又让我们脑洞大开了!

 为赢 2016-02-26

这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856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还记得那家开在书房的面馆吗?(点击蓝字回顾:疯狂的捞面馆:藏身书房,却改变了一个行业!)


关于餐厅附加值的话题已经提了很多,有的卖原生态农产品、有的和其他产业合作,打包服务项目、有的卖餐具… …


而今天要说的这家包子店,则是把场景作为包子的附加值。


“丑陋”的包子拼不了摆盘,拼不了“意境菜”,但照样可以能演绎现代生活方式。这,可以说是给更多传统LOW美食的一个启示。


 餐饮老板内参 路文兵 发于上海

1

土包子 + 洋咖啡 = ?


前两天内参听说,

杭州一家包子店面铺升级了。


而且是窜天猴式的升

——空间上完全变成了一家咖啡馆。



这是一家叫做“甘其食BAOBAO”的包子铺,

新近推出的3.0版本的新店。


如果不看菜单,

你完全会觉得走进了一家咖啡馆。


咖啡馆门口常用来推荐新品的小黑板,

它有;


咖啡馆里“原木+绿色植物+通透落地窗”的

文艺小清新风格,它有;



咖啡馆标配:

Wifi网络、吧台桌椅,它有;



甚至,它还出售咖啡。



以及精酿啤酒、红茶等饮料。



所以,

你觉得这是在包子铺里卖咖啡,

还是咖啡馆里卖包子?


吃着包子,就着大蒜,喝着咖啡......

周立波和郭德纲的粉丝们,

终于可以友好的在一起了。



2

卖包子,为什么要用咖啡馆?


午后,坐在宁静的咖啡馆里心绪万千,不远处飘来一阵猪肉大葱包子的香气.....


有人要说这是“对襟汗衫打领带”,不搭嘎。


毕竟,包子和咖啡,代表的中西文化不同、气质不同、消费群体也不同。


——当年的狗不理包子卖咖啡,已经吓了中国消费者一跳了。好在最终二者产品没有混搭出售。



▲这家包子卖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广场


但这家包子铺,咖啡和包子已经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搂抱在一起了。


这看上去,既无消费场景的契合,也没有品类嫁接的优势。


但这或许正是这家包子铺营销的高明之处。


这个成立于2009年的包子品牌,每天在上海、杭州能卖掉20万只包子,年营收3亿。


他家老板的野心是,重新定义包子,实现这个街头食物“非凡的商业潜质”。



3
咖啡馆里的场景革命


内参君要说,“咖啡”真的浑身是宝:


它的豆儿,可以磨来喝;它代表的文化符号,可以当做引流IP;用它开馆子,则是最理想的营销场景。


有人说,中国没有咖啡文化,只有咖啡馆文化。


简单说,就是体验式消费。


我可以不懂咖啡的水果酸,但我享受在咖啡馆里呆着的感觉。


聪明的商家很快发现了这个秘密。



▲3W咖啡


于是,咖啡馆里卖书,咖啡馆里卖安利,咖啡馆里卖创业服务......


甚至我们喝了上千年的中国茶,也不得不低头钻进咖啡馆的壳子,以期吸引更多年轻人。


所谓的“场景革命”,正在咖啡馆里发生。强大的咖啡馆文化,一次又一次被当做营销大杀器。


终于,咖啡馆里卖起了包子。


所以,你想好在包子铺里卖什么了吗?


统筹:张琳娟|编辑:闫太然|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iyanran


申请大食贷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