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有个村子藏在地下,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神奇的很!

 关陇之 2016-02-26


在陕西关中腹地上有一个柏社村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发展史。有人这样形容它: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样描绘出的村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呢?

  天下地窖第一村  

柏社村位于三原县北端的新兴镇,始建于晋代,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

柏社村蕴含着古老地居文化基因。它拥有的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展示出一种生土环境的分布状态和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从而享有“天下地窑第一村”和“生土建筑博物馆”之美誉,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这种窑洞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将四壁掏成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滴窑和普通农家院没区别,但是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地坑窑院,这种建筑形态,已经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汉、唐、宋及以后的文献,都有记载,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在陕西淳化县、永寿县、旬邑县、彬县、长武县,地坑窑洞曾经分布十分广泛,居民多挖有下沉式井形四合院。

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村落,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


目前,柏社村集中分布有211座院下沉式窑洞四合院,保存完好的有134院,村落毗邻浊峪河、清峪河、嵯峨山,气候温和,空气清新。

五万余株高大繁茂的楸树遮天蔽日,形成十分封闭幽静的村落空间环境。

村落周边为典型的关中北部台塬田园自然景象。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微风荡漾下一切显得那么的静谧、古朴而又美好,令人陶醉。

徜徉在绿荫小路上,走向另外一处地窑,远远地看到地面四周那用灰瓦筑成的约1米高的围栏,方方正正的,像一个天井。向下望去院落里整齐干净,中央是一个小花园,四周是几口窑洞,院子中那棵高大的桐树在阳光下静静地矗立着。


  生土建筑博物馆  

  神奇建造艺术  

地窑建筑,除门窗外几乎不用建筑材料,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

地坑窑的天井长宽大约10米左右、深约7~8米。窑顶四周长满杂树、蒿草,不走到跟前根本发现不了住有人家,坑底院中多栽有三两棵树木,远处看见这些树冠就可以知道是一户地窑院。

在坑内四周开凿窑洞,其中有一孔留作门洞,设有斜坡形通道升上地面。窑院内各个窑洞呈拱形。


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

窑顶上的地面夯实,并向外有倾斜之小坡,这样下雨时地上不积水,可保护窑洞。地坑窑院中要挖一口深约10米的渗井,井口上缩小成一小孔,比地面略低,用来收存坑院之雨水,这种井称为窖。

各窑分为主窑、副窑、厨窑、牲口窑、粮窑、柴草窑、门通道窑等各种功能的窑。

各窑方位不同,主窑为长辈居住,其余排资论辈所用。

窑洞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地坑窑的好处是冬暖夏凉,建造造简费用低廉。但是居于地下会给日常居住和行动带来不便。

  四季各有风韵  

春 · 百花盛开,春光烂漫



夏 · 绿树四合,郁郁葱葱



秋 · 微风静扫,落叶缤纷


冬 · 银妆素裹,黄塬冰封


 如今,柏社村仍然保留着传统农村风貌,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出行提示】

地址:陕西·三原县新兴镇柏社

自驾:张家堡→G65W包茂高速(41.4公里)→新兴收费站

乘车:西安城北客运站→三原县城→新兴镇柏社。


【周边游玩推荐】

柏社地坑窑+龙泉山庄+李靖故居”休闲旅行

  • 龙泉山庄

龙泉山庄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刘德村北部,以关中特色乡村文化为风格,是一处集农业观光、民俗展示、餐饮娱乐、温泉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

在龙泉山庄的美食街上,每一家美食都有自己的特色,走进仿古的小巷,两边店铺林立,统一的灰青色砖块,浓郁的关中民居气息迎面而来。


  • 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4公里处的鲁桥镇东里堡,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代卫国公李靖的故居。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花园,当时称李氏园,也称唐园,俗称东里花园。

来源:骏途旅游网

编辑:L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