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君:历史孕育了文化,文化滋养了历史。缺少历史底蕴的城市文化如漂泊的浮萍,无魂的躯干,干瘪而空虚。有逼格地介绍台州第三篇,主页君跟您聊聊台州历史上曾涌现哪些值得大书特书的佳话。 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情同手足。但是你知道吗?大陆与台湾最早交往是从椒江出发的! 《三国志》记载,1786年前,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今台湾)”,船队从章安(今椒江北岸)启程,在台湾的南部登陆。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带回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 这是正史上关于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且最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两岸关系的开端。 这一海上航行事件,比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1170多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公元1492年)早1260多年,堪称航海史上的奇迹。 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写下《临海水土志》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台湾的文献之一,可惜已散失不全。 时至今日,关于卫温船队的纪念活动一直在台州和台湾两地进行。近日,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6周年书画创作活动便在台州市书画院举行。 唐诗是中华文学史上最亮丽的明珠。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从钱塘江出发,至天台山石梁飞瀑,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章,踏出了一条唐诗之路。 作为唐诗之路的终点,天台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谪仙人李白便对天台山魂牵梦萦,以至于“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李白曾二上天台山。第一次天台山之旅在公元727年,时年25岁的李白为造访司马承祯而来。诗歌《天台晓望》中记载:他见到了“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的海上仙山天台山。 第二次是在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说他官场失意,莫若说长安留不住他,仙风道骨的李白岂能与庸俗官场兼容,他合该醉酒当歌,仗剑天涯。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冬天,李白与好友元丹丘乘舟南行,登上了天台山。在华顶之上,他又一次远眺沧海,写下了《登高丘而望远》。 历史上,被“灭九族”并不鲜见,可是被“灭十族”的,恐怕只有方孝孺一人。 方孝孺,台州人,明朝一代忠臣、一代大儒,字希直,号逊志。 他是朱元璋的皇太孙朱允炆的老师,是太子太傅。朱允炆即位后,是为建文帝,方孝孺被封为翰林侍讲学士。他颇受朱允炆赏识,在当时的儒家里名声如雷贯耳。 后来,燕王朱棣谋反称帝。为了让天下读书人“心不服”起码也要“口服”,他请“读书人的种子”、第一大儒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公告。
方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破口大骂。朱棣一气之下,诛了方孝孺包括亲戚、朋友、门生在内的十族共计873人,方孝孺则被五马分尸。 鲁迅先生有感于方孝孺的气节,称之为“台州式的硬气”。 一宁禅师(1247-1317),号一山,台州临海城人。他自幼出家,受天台教义,佛法高深。
当时,文永、弘安之役之后,中日关系急速冻结,往来几乎断絶。1298年,元成宗忽必烈为延续招抚日本的政策,下旨一宁禅师以元朝使节身份赴日。 一山禅师不愧是一位有大智慧的高僧,抵达日本当年,镰仓幕府执政北条贞时请他主持建长寺,向他执弟子之礼。1312年,后宇多天皇邀请他入京主持南禅寺,并多次亲临寺院问禅,皈依于他。后来,一宁禅师以体弱老病,屡次请辞,天皇仍极力挽留。
居日本二十年,一宁禅师在镰仓、京都等地广扬禅风,门下精英辈出,为日本佛教界造就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人才,所创的法系成为日本禅宗的“二十四流派”之一。 1317年,一宁禅师在日本圆寂,后宇多天皇赐谥“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之号,简称“一山国师”,又敕令建塔庙,亲题其像赞“宋地万人杰, 本朝一国师”,以示怀念之情。一宁禅师的塔祠至今仍存于日本京都南禅寺。 徐霞客,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其一生志在四方,踏遍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在徐霞客30年的游历生涯中,有一个地方在他的心目中非同一般,那就是天台山。他曾三上天台山,并写下了《游天台山日记》及《游天台山日记(后)》两篇游记。 徐霞客留在浙江的游记有5篇,天台就占了2篇,而《游天台山日记》更是赫然置于书的首篇。内中写道,“癸丑之三月晦(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2011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渊源便在于此。 二十年之后,1632年,时年46岁的徐霞客重新游历天台华顶和石梁,揽北片诸胜,再游雁荡。同一年,徐霞客从雁荡回来后,又折返天台西南诸景,写下了《游天台山日记(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