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克己之学

 飒松子 2016-02-28

情绪和欲望可以让一个好人变“坏”,很多人往往在这两个方面出事,导致功败垂成,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大抵如此了。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我们常常看到他制怒、制哀、制欲,然后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这就是克己之学。古今多少圣贤豪杰,在这方面做的都比较不错,这是成大事者的基本素质,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磊落过人。能透过此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曾国藩在“克己之学”方面可以说从不懈怠,坚持终身。曾国藩:克己之学

1、改号“涤生”以克己

道光十一年,二十一岁的曾国藩有感于刘无堂先生的循循善诱,改号“涤生”,足见其“克己”之意。

道光二十年六月,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忆自辛卯年(道光是一年)改号涤生。涤者,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后面记录了自己的心得感悟,对自己过往九年做了一个总结和反思。如此克己自励,十数年如一日。

正是他这种从心魄到外在名号、行止上的克己精神,才有一番作为。能够日日自新,天天反省,有一种强烈、热切的洗心革面的愿望,让自己卑锁灵魂受到不停止的批判,让自己的欲望接受无情的拷问,由表及里地对自己进行猛烈抨击,正是这种克己精神,让曾国藩洁身、保身、全身,趋于完美。

从这点来说,曾国藩的功业不在于他的文治武功,而在于他对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无休止的洗涤和更新。

曾国藩:克己之学

2、戒烟癖以克己

曾国藩年轻时也是一资深烟民,他深知抽烟无益,前后三次戒烟,戒而复吸,又复戒烟,又复吸,终于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他在日记中写道:

自戒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

他最终以破釜沉舟之势,砸掉了烟具,在严肃的克己中戒掉了这一恶习。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足见其克己精神。

曾国藩:克己之学

3、宽下属拂逆以克己

在同治八年八月江南地区因为战事瘟疫流行,鲍超部和曾国荃部死亡惨重,士气低落。对湘军来说战事也到了危机时刻。曾国藩和鲍超部七万余人,粮饷没有着落,士兵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军事和后勤,这两大困难让曾国藩十分焦虑。

然而,江西巡抚沈葆桢为了保住在江西部队的粮饷,截留了供应曾国藩前线攻打南京雨花台部队的粮饷。对曾国藩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曾国藩呢?并没有因此而朝自己的下级沈葆桢发火,更没有强迫或者训斥。沈葆桢可是曾国藩多次举荐才得以从候补道员升为巡抚的。

但曾国藩却没有生气或者发怒,而是在日记中写道:

日内因江西藩司有意掣肘,心为忿恚。然细思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诛锄异己者,权臣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己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吾正可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其庶几乎!

当时曾国藩正以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的身份统辖包括江西在内的四省军务,巡抚也归其“节制”之列。曾国藩虽然为上级,但是这种克己以宽容下属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管得住自己的情绪,管得住自己的行为,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是如果十年数十年都能做到,那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曾国藩的这种克己精神,值得称道!

微信号:品读曾国藩(pinduzgf),修身、修心、治学、齐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