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的加工工艺:煎药(上)

 为什么73 2016-02-29

中药的加工工艺:煎药(上)


中药汤剂自从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汤剂一直是中药中最常用的制剂形式,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因此掌握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煎煮器具
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瓦罐。砂锅、瓦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若无砂锅、瓦罐,可用搪瓷器罐代替,或用不锈钢锅煎煮,因为不锈钢锅性质稳定,高度抗氧化、耐腐蚀,是目前较理想的煎药用具。切忌用铜锅、铁锅等。因为铜、铁本身也可以当成中药,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是因为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氧化铜,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使药物性味发生变化,非但不能疗疾,甚至可产生毒性,危害生命。




煎煮用水
煎煮用水以河水、湖水、泉水为宜或纯净水为宜,因为自来水内有效氯离子杀菌成份,易与中药成分结合影响药效。古人对煎药用水极为讲究,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立春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腊雪化水宜煎伤寒火喝之药”、“长流水煮药最验”、“井泉水宜煎补阴及一切痰火气血药”等等。




煎煮前无需清洗
中草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前一般没有必要清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免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疗效。




煎水用量
一般用水量放入中药后液面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某些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以只淹没药物为度;而质地坚硬黏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一些。一般一副普通药物两次煎煮出来汤剂大约为300ml左右即可,特殊病人需要浓煎的,可以根据需要服用汤剂量加减水量。多副药物一起煎则需每日服用汤剂量乘以天数。




煎前浸润
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煎药前需用水浸泡。因为草药干燥时,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煎前浸泡,可以使细胞重新胀满,当水分进一步浸入时,细胞可膨胀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释放出来,从而发挥更好的药效。浸泡时间以 30~60分钟较佳。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而冬天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 (25℃~35℃)为宜,切忌用沸水。



入药方法
一般中药可以同时煎煮,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能、性质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也不同。甚至有些还需作特殊处理,因此煎煮汤药还应讲究入药方法和时间。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