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23个成功思维 99个哲理思维

 东方文捷 2016-02-29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23个成功思维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

一.自我超越
 
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永恒存在。但这个道又不是不可么磨,高高在上的上帝,它“有情有信”,就在万事万物之中。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一。
虽“有情有信”,它又超言绝象。要与道冥合,就需要超越一切形体和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在现实中实现永恒。中国知识分子习惯于自我克制和自我提升,不在躯壳上起念,追求某种精神境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自我实现
 
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这种实现完全是现世主义的,它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因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随时可以实现和受用.中国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定为人生三不朽,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然而,也同样由于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同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正好形成明显的反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这种着眼现世的自我实现既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长期安于小农生活的弊病,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
 
 三.中庸之道
 
 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最明显体现在中医对身体阴阳二气的调节上。
 
 (3)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至今仍有关于种小麦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4)允执其中,保持平衡。
 
 (5)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农业、医学、政治和人际关系之中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稳固了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缓和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协得此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至今对世界仍有重大意义。
 
 四.直觉思维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并不怎么重视逻辑思维,而习惯于进行直觉体验。但这种直觉思维并不排斥理性思维,而是与理性思维交互为用,相辅相成,具有典型的思维特征。它目的在于把握对象的整体表象特征,其基本形式常常通过“顿悟”来表现。道家的“悟道”、儒家的“ 豁然贯通”、佛教的“立地成佛”,都是这种思维的具体运用。
 
 就思维的精确性来看,直觉思维是一种模糊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自然界或宇宙的本质,不可能通过推理或分析来把握,只能通过直觉来领悟。中国人的许多概念、命题歧义丛生,正是这种思维造成的。所谓的“天人合一”,所谓的心通万物,都是这种思维的必然结果。
 
 五.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中国古人的整体思维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它形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五行生克等整体结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性
 2)宇宙整体和作为整体的具体事物具有统一的结构,遵从相同的演化法则,并由此导出天地一理,万物一马,宇宙全息的结论整体思维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的影嫌诩是巨大的。中国人素有的“大一统”思想,中医的“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整体疗法,以及中国文化偏重综合、弱于分析、概念的模糊性等都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
 
 六.意像思维
 
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方式可分为三类:
1)符号意象思维,用某种符号来象征一些神秘的自然法则,如《易经》中的“--”“-”,各种道教,佛教的灵符。
2)玄想意象思维,用选择出的意象符号来象征事物本质或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如老子、庄子的“道”、玄学中的“无”“自然”,朱熹的“太极”、“天理”等。
3)审美意象思维,通过塑造审美意象来达到某种带有文学艺术情趣的思想境界,如王维的诗、苏轼的词、中国的山水画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B][B]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优点是富于灵感,带有跳跃性和创造性,但它的缺点是不够严密、精确,缺乏科学性。从这种思维可以明白为甚么中国古人长于文学艺术的创造,而乏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七.循环变易
 
中国古人认为,“物极必反”只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一半路程。如果从事物的整个运动变化过程来说,则是一反一复,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的。老子一方面讲"道"生天地万物,同时又讲万物复归于"道",整个宇宙都处在这个大循环之中。《易经》同样也倡导终则有始,反复其道的变化观。 中国古人不但用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观解释万物,还用它来解释社会运动和朝代的兴替。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董仲舒的“三正三统”说,把中国的历史纳入一永远的循环往复之中。以至于今天人们还常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皇帝轮流坐,今朝到我家”。
 
八.物极必反
 
中国人普遍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如《易经》:“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老子》:“正复为奇,善复为妖。”那么,事物在什么地步才发生这种转变呢?那就是,无论任何事物,到了盈满或顶点时,便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自汉代《淮南子》明确提出“物极必反”的命题后,它便成了中国人的一个传统思维模式。这里的“极”,实际上是一种极限、顶点。之所以发生物极必反,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当一方势力上升,达到顶点时,便转而消退;另一方则相反,由消而长,这时就发生物极必反。
 
九.万物一体
 
 中国先哲,无论儒家还是道家,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皆是“万物与我为一”。这个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在儒家则表现为对万物的仁爱上,认为万物中的一草一木皆与我息息相关。在这种境界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甚至认为虫鱼鸟兽皆有其存在的理由。在这里,已无主客之分,物我之别。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自然界之所以“鸢飞鱼跃,一片生机,乃是因为在其中投射了人的仁爱胸怀,是主体体验的结果。”在道家则表现为“浑沌”,人与鸟兽同处,与万物并育,不知君子小人之分,亦不知牛马之别。一切皆按各自的本性发展,共同组成自然的整体。自然界之所以自由自在,一片生机,乃是人把自己那超越一切藩篱的精神体验投射到万物之中的结果。
 
十.天人合一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 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十一.穷理尽性
 
中国古代哲人几乎皆讲穷理和尽性,但他们所穷的“理”却是人心中天赋的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所尽的“性”是具有人类社会涵义的“性”或行为准则。其实“理”和“性”是合二而一的。理是从外在或天的角度说,而性是从内在或人的角度讲。二者的结合则通过“命”,故《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其实,“理”在本质上就是“礼”,是社会政治、伦理原则的总称和一切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这种原则本来是人类社会长时期形成的。但先古哲人将之上升为宇宙自然的总原则,再通过“天命”的手段,把它内在于万物中成为万物个体的“性”。穷理尽性就是认识这种“天然的秩序”,并切身践履,达到与自身化而为一的境界。
 
因此,中国人讲穷理,虽然于《荀子》、《墨子》、《公孙龙子》、《易经》等之中也表现出外向思维,探求物理的特征,但由于先哲将人生的意义定位于“自身精神境界”的成就,因此,这些人的穷理最终皆归于“尽性以至于命”。虽有惠施对外物的探求,却被庄子批评为“迷于万物而不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科学思维薄弱的原因。
 
十二.情感体验
 
 中国人很注重情感体验层次上的意象思维,个人的情感需要、评价和态度在思维和处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使用。由于过分重视情感因素和心灵体验,导致中国人在思维上缺乏概念的明晰性和确定性,没有形成形式化和公理化的思维传统。
 
 在个人心灵体验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或从具体感受中抽象出一般原则,使中国人很自然地将主观情感投射到自然万物之中,使自然万物皆具有人的特点。它不但表现在哲学家认识外物的态度上,如曾点之乐,庄子的鱼之乐,还体现在文学家的创作主题上,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关汉卿的“六月飞雪”,以及曹雪芹的“木石姻缘”。
 
此外,中国人认为山川树木皆有灵气,封禅、祭河也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十三.明心见性
 
禅宗的思维或成佛方式。自南北朝时竺道生首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说,佛性便被从神圣的彼岸拉回到每个人的心里。因此,慧能说,“佛向心头做,莫向心外求”。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悟”之间。
 
十四.渐悟思维
 
渐悟思维贯穿于中国古代各家思想之中。它的特点在于主体从思维的对象和内容方面作好必要的准备,经过某种契机的引发,突然认识到事物的全体和真相。认识到事物的真相或全体, 在道家称为“悟道”;在儒家称为“豁然贯通”;在佛教称为“成佛。”
 
在佛教,渐悟又名“因缘见性”。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积德修道的助缘,才能见性成佛。最著名的是神秀的渐悟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生尘埃。"
 
在儒家,最明显地体现在程颐的“脱然贯通”和朱熹的“豁然贯通”说。他们认为,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秤谌,才能在“用力之久”的工夫中达到“豁然贯通”。故荀子对渐悟总结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灵也,思之极也。”
 
十五.浑沌思维
 
 混沌思维最明显地表现是,认为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说、也无法说的。.为此,儒、释、道三家皆将对世界的最终认识当作个人的直觉体验.这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为此,庄子曾举出了有趣的“浑沌凿窍”的故事。
 
“南海的帝王叫 ,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之国的帝王叫浑沌, 、忽经常到浑沌那里游玩,浑沌对他们很好。 忽想报答浑沌的友善。商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用来呼息、吃饭,浑沌却没有,咱们给他凿个吧!”两人于是每天凿了一窍,凿了七天,七窍全俱,而浑沌却死了。
 
混沌思维的结果就是认识到“万物一体”。这不但是一种认识的结果,还是人格提升的一种精神境界。无论儒、释、道观点上如何相异,但他们的最终境界都是一致的。如庄子的“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程颢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僧肇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等等。
 
十六.躬身践履     

中国人学习的目的在于成就高尚的人格,而高尚的人格不是通过知识积累所能达到的。因此,伴随成德的学问,自然形成一种切身践履圣人之言的思维。它具体表现在如何通过将圣人之教与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最终成圣成贤。
 
故《大学》在列了三纲领,八条目之后,直接道出“一是皆以身为本”。只有个体通过躬身实践,才能成为圣贤,受人尊敬。否则,便会被人斥为赵括马谡之流,不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当然,无论儒家、佛教和道家,所强调的躬身践履都与西方的科学实验俨然是两回事。中国古人的躬身践履是对圣人之言的信仰和执行,在这里不存在怀疑,只存在印证。如果你印证不了,那说明你自身有问题,决不能在圣人之言上找毛病。其目的便是达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十七.格物致知
 
中国宋明理学的认识方法,最早见于《大学》,是八条目中两条目。有理学派和心学派两种解释。理学派以程颐、朱熹的观点为代表,他们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的道理,包括事物的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而致知则是利用“类推”的方法,将已得之理推广到事事物物之上。其具体方法在于读书讨论,应接事物,和到具体事物中去发现。等到积累到一定秤谌,便会豁然贯通,达到万物之理为一的境界。
 
心学派以陆九渊、王阳明的观点为代表。他们认为“心即理”,格物就是正心,认识本心,使心始终不离正道。至于外物如何,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致知则是将内心中的道德原则即良知推广于事事物物之上,使万物皆具有吾心之良知。但是,无论程朱,还是陆王,最终都归于明心中的本性,即道德本然,以达到儒家的“圣贤境界。”
 
十八.反求诸己
 
中国人认为学问的目的不在于认识外物,而在于成就自身,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反求诸己”,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最高人生价值的标准,便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之一。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 纵是卑贱之人,我也不去恐吓他;反躬自问,正义在我,虽千军万马,我也不畏惧。”荀子也说:“君子每天要做三次反思,便可达到聪睿智达,行为无过。”那么,所谓的反思、反躬自问是思什么、问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反问自己的良心。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问问自己的良心,如果心安,则为之,如果心不安而为之,则失去了反思的意义。
 
反思的目的就是要成就自身,成就自身的德行,而不是仅仅的知识积累。通过自我反思,觉悟到道德原则乃我本然所有,自觉地依照道德原则而行,就叫“悟”。相反,不悟自己的本性,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则被批评为“迷于万物而不反”。
 
反求诸己同样体现为道家和佛教的思维方式。老子的“涤除玄鉴”,庄子的“心斋”、“坐忘”,禅宗的“明心见性”都具有典型的反观内求的特色。故老子在评价成就精神境界时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庄子更明确地提出“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言下之义,人应当反求于心,不要逐物不返,只有于内心中发现人的自然本性或人生意义,才是明智之举。
 
正是由于这种反观内求的思维方式和成就自身精神境界的价值取向,使中国人懒于探求外物的规律,而重视人生意义的实现。
 
十九.顿悟思维
 
禅宗祖师慧能提出的独特的悟道之方。它反对一切知识积累、只凭一介清明之心,单刀直入,直探至理真源,达到成佛的境界。但禅宗的顿悟亦不是完全无可么磨的,它也有引导入悟的方法。
 
1、疑念法,即通过提出问题,唤起疑念,久思不通,突然有得,求得觉悟。如:“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窗前柏树子。”
 
2、暗示法,即通过暗示而不直接给出答案,启发人去尽心求解。如:禅宗中的“断指悟道。”
 
3、遮掩法,即烘云托月,如慧能点悟神会时曾说:“不思善,不思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言下神会恍然大悟。
 
二十.超佛越祖
 
禅宗思维方式,它否定了彼岸的神圣偶像,靠自身的信念和觉悟,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在自己的心中,实现精神超越。这种境界既不离现实却又超越了现实,既不离自我却又超越了自我,是一种不同于其它宗教的超越。正如禅宗语录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境界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和享受到。这种思维方式排除了彼岸与此岸的差别,取消了彼岸的偶像,在自己有限的存在中实现了无限和永恒。
 
二十一.察己知人
 
《吕氏春秋察今》:“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也”。因此,人应该体认内在的自然本性,而不在于辨别外在的事物之理。因为吾性即人性,要认识外物和别人,只需认识自己就够了。
 
所谓内在于人的自然本性主要指共同的爱好、欲求以及理想。这些爱好、欲望和理想等,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吕氏春秋》认为人皆崇尚相同的秩序,有相似的欲望或理想;道家认为人皆有相似的崇尚自然的本性;儒家则以为人皆有相同的道德本心,皆喜欢合于理义的事情,皆希望实现“大同仁爱”的社会。所有这些相同或相似,一言以蔽之,皆因为各学派都认为人心中有一个“共识”,在这种共识下,可以推己及人、察己知人。
 
二十二.辩证思维
 
中国先哲擅于从事物的有机联系、对立统一中认识和把握事物,具体表现在阴阳刚柔的对立、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对立统一、“和实生物”、“执两用中”的处事方法,以及“物极必反”的发展变化观。特别地,“执两用中”的处事法则形成了中国人宽厚仁和的民族特性;而“物极必反”的世界观则帮着中国人在困苦危难之中,始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它使我们的民族从不消沉,永远处于活力和奋斗之中。
   中庸之道,执两用中,反对极端
   易经阴阳,男女婚配,和谐调和
      老子黑白,循环轮回,物极必反
   马哲矛盾,斗争消灭,你死我活
                    二十三.安身乐命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超出个人的能力和欲求之外的。明知在人的能力之外而又要拼命追求,则不免陷入烦恼之中。故中国先哲从心灵上解除人的烦恼。孔子说:“尽人事,听天命。”孟子也说:“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但它却来了的,都是命定的。”人在这些东西面前只有坦然处之,尽心尽力,至于那人力不能及处,只好任其自然了。庄子则提出,不但要承认天命,而且还要高高兴兴地接受它,顺应它,这样便能使心灵常常处在自由逍遥之中。故说:“通达生命的真实状况的,不去追求与生命无关之物;通达命运实情的,不去探讨人的理智无可奈何的东西。”这样才能安时处顺,无往不乐。

推荐阅读:

99个名人的哲理思维 

文章导读: 脑袋决定屁股,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创业中会出现思维定势,以下是网友们从历史上的名人身上挖掘的人生智慧思维,一共是99条,每天看一遍,也许能够解决思维定势的颈甁。

每个人都有思想,每个人都有思维活动,80后一代人应该看过一个电视剧叫《血色浪漫》,里面郑桐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思想之独立,精神之自由”,我们所有的思维活动会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做人做事。但是有时候80后的我们因为没有经历过一些人和事,或者没有从经历过的这些人和事中提炼出一些东西,以至于有时候进入了思维定势。

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脑袋决定屁股,进入了思维定势,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创业中会出现停滞,以下是网友们从历史上的名人身上挖掘的人生智慧,换个方式叫“思维”,一共是99条,如果你是一位80后,建议你来看看,收藏起来,每天看一遍,也许能够解决思维定势的颈甁。

1.“黑点”思维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不要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知道我们身上除了缺点还有更多可贵的优点。
2.幽默思维
幽默是苦涩人生中甜蜜的糖,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个懂得幽默的人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3.“低头”思维
“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内里空虚的稗子,才会显摆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这就是“低头”思维。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4.“十减一”思维
很简单的问题:十减一就是等于九。但事情被弄得很复杂时,你无须跟在别人后面跑,诚实是你最好的回答。
5.“妥协”思维
妥协是一种美德,让别人舒服了就是善待了自己。有的人认为妥协就是损失了自己的利益,其实换一种角度看,我们虽然表面上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但实际上我们的形象已经在无意中得到了提升。
6.战胜思维
在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战胜不是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而是将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这才是真正完美的战胜。
7.破戒思维
破戒思维就是,挑别人毛病之时,就是自己犯毛病之时。当一个人找到他人的过失时,应该想到自己正在犯同样的错误。
8.洛克菲思勒思维
洛克菲思思维就是,为人要谦逊,待人要友好,不要因为自己有钱就表现出一副冷酷无情的样子。
9.罗思福思维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0.里根思维
自己的过失要自己负责,过错要勇于承担,这才是一个男儿所为。这就是里根思维。
11.赫鲁晓夫思维
站着说话不腰疼,如不身临其境,是理解不了别人真正的心情和无奈的。这就是赫鲁晓夫思维。
12.柯立芝思维
遇上非批评不可的时候,请记得先赞美对方;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苦药加点糖。这就是美国前总统柯立芝的思维。
13.华盛顿思维
做人要有气度,要学会宽容。与其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不如让自己多一个朋友,这是华盛顿的思维。
14.艾森豪威尔思维
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该放手时就放手,死抓着权利不放,事必躬亲的领导往往吃力不讨好。
15.布勃卡思维
有时侯,可持续发展比一下子就到顶峰要明智、经济得多,在努力向上的同时,留点余地给明天,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这就是布勃卡思维。
16.马斯洛思维
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我们更关注被爱和受尊重的感受,却往往忽视了爱与尊重他人的前提。马斯洛思维说的就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你只有主动去关照、帮助一下别人,你眼前的世界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变。
17.甘地思维
甘地思维就是,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然放弃。有时侯固守残缺是一种忧伤,而失去是一种美;固守残缺是一种损失,而放弃却是一种进步。
18.蔺相如思维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意思是,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19.曾子思维
言必信,行必果。自己首先要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人,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对自己讲信誉。为人父母更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就是曾子思维。
20.孟母思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自身的发展,还是远离那些糟粕肮脏的习气,选择那些高尚有修养的人做自己的邻居。
21.王羲之思维
王羲之思维就是,遇事镇定自如,方显大家风范;遇事慌乱,是成功者的大忌讳。在危机来临时,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找出解决事情的办法。
22.沈从文思维
沈从文思维就是,对于自己犯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让别人尊重的人。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3.“馄饨”思维
人生最宝贵的不时生命,而是永恒的爱心。
24.“修史”思维
修史讲究实事求是,做人也是如此。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值得托付任务的人,并能成功地完成任务的人。
25.“以貌取人”思维
那骑着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有可能是那唐僧;那长着翅膀的也不一定都是天使,有可能是那鸟人。以貌取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26.健力宝思维
帮助别人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把自己的帮助化作小小的善良的举动,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既维护了别人的自尊,又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7.“背后鞠躬”思维
欣赏和赞美对方的话当着其他人的面说,能够即使生动的表达自己的真诚,这比亲口告诉对方要有更好的效果。
28.复杂思维
好人坏人并不只是单看外表就能分辨出来的,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优点,区分好人坏人的标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但有一点要记住:不要简单化、公式化。
29.责任思维
其实负责任是我们份内的事,坚持正确的观点,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
30.倾听思维
上帝之所以给我们一个嘴巴两只耳朵,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聪明人不是想说得最多,而是想怎样才能说得最少,学会倾听是他们更有力的语言。
31.“自我”思维
人在社会上生存不能自我,不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别人的生活,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当我们希望他人做某些事时,多为他人着想,考虑一下别人是否愿意。
32.传令思维
很多话经过别人的嘴时,可能经过了加工和再创造,不能轻信传言。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3.哥伦布思维
想了就要干,这才是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自古成功自有道,这个道,往往就是在众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来的。
34.帕瓦罗蒂思维
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那唯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你会掉到两个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这就是帕瓦罗蒂思维。
35.弗罗伦斯思维
目标必须“看得见”,人生看不到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即使你有再充沛的精力也是做无用功。
36.拿破仑思维
取得大成就的人都敢想敢干,不被外界所干扰,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7.丘吉卡思维
丘吉卡思维就是,在任何困难面前都坚信自己会成功,接纳自己,以做自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培养自嘲的能力,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相信人生充满乐趣。
38.爱迪生思维
没有哪一次大的成就是不经过艰苦试验能够得来的,任何成功都是以坚持不懈和废寝忘食地工作为后盾的。
39.高斯思维
高斯思维就是,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40.马太思维
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行业或专业制定规则的人时,你得到的利益就越多。
41.史泰龙思维
史泰龙思维就是“成功源于坚持”,1850次的失败都不足以让我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在挫折面前,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42.肯德基思维
肯德基思维就是,有志不在年高,只要你想做,就永远都不会太晚。
43.盖蒂思维
盖蒂思维指的是,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己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
44.林肯思维
被马蝇盯着的马跑得更快,被欲望驱使的人会自动前行,找一个能激励自己的对手,我们就会走得更远。
45.阿甘思维
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走出昨天,开创明天。昨天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是现金,有流通的价值。
46.洛克思维
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这就是洛克的思维方式。
47.富兰克林思维
富兰克林思维,就是时间思维。即: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价值。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就是在浪费金钱。
48.斯坦利思维
在斯坦利的思维里,每个人都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就是信念。无论旅途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你心中拥有坚定的信念,你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49.罗森塔尔思维
罗森塔尔思维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
50.海因斯思维
原来10秒的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这就是海因斯思维。

51.斯大林思维
斯大林思维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次得到都要有相应的付出,关键是用什么交换什么。想要不劳而获,白捡便宜是不可能的。
52.苏格拉底思维
苏格拉底思维就是,成功在于坚持。世间最容易也是最难的事就是坚持,坚持下来的就是成功的。
53.罗丹思维
罗丹思维就是,人生就是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在艺术中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人才堪当大任。
54.比尔·盖茨思维
比尔·盖茨思维就是“我应为王”。即使是屈屈第二,对他来说,也是不可忍受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是自己认定了,就一定做到最好。如果是与别人比赛,就非得胜不可。
55.戴尔思维
戴尔思维就是,不为外在的压力束缚困扰,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会成功。
56.松下思维
在犯小错误时,本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没有必要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反而不如对下属进行感情教育。
57.亚默尔思维
亚默尔思维指的是,在追逐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会有派生出来的次要目标与机遇,在大家都蜂拥而上抢第一落点时,去抢第二落点不失为明智之举。
58.蜕变思维
沙拉斯特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完全可以决定,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这就是蜕变思维。
59.“大石块”思维
在人生中,兴趣、爱情、信仰、学识、梦想、事业、玩乐,究竟哪一个是你的人生目标?哪一个是你先要处理的“大石块”?切切记着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你就会终身错过了。
60.自救思维
当谁都无法依靠的时候,只有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才是真理。
61.鲨鱼思维
鲨鱼往往是“撞到南墙就回头”,而我们不应该像鲨鱼那样,任凭心理暗示发挥作用,我们要摆脱它的消极影响,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62.定位思维
人生的路是不会平坦的,人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对待。
63.大仲马思维
大仲马思维就是,作家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使读者感动。同样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付出感情和精力,才有可能取得成绩。
64.“长远”思维
做人做事要有长远打算,不能为了眼前的一时安逸,而造成将来的惨重损失。目光短浅只能一事无成。
65.细节思维
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意见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计划。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66.硬币思维
对于地上的一个硬币熟视无睹,那么你会错过更多的硬币。巨大的财富是有一枚枚硬币堆积起来的,一个连硬币都不要的人,怎么会成为巨大财富的支配者呢?
67.马歇尔·布朗思维
马歇尔·布朗思维就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即使是你已经参加了工作,也应该拿出相应比例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68.列宁思维
列宁思维就是,“你们可以开除我的学籍,但开除不了我求知的心,我要在校外上大学!”为了自己的信念,刻苦自学。拥有这样积极进去的心态和坚韧的决心还有什么不能成功的!
69.孙中山思维
孙中山思维就是,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一两顿饭吃不吃也不要紧,但是不能忍受不读书。
70.经验思维
学历并不能代表什么,学习能力才是生存之本,要尊重有经验的人,多向他们请教,学习才能少走弯路。
71.爱因斯坦思维
爱因斯坦思维就是,对于知识要活学活用,不必死记书本上那些可以查到的东西。
72.哥白尼思维
哥白尼思维就是,人类是在不断打破传统的观念中进步的。敢于对传统观念提出质疑的人,才能在科学上有所发展。
73.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世间一切都是有其相反面的。失败总是与成功携手,挫折总是与转机并存。生活在向你关闭一扇门时,也在想你打开另一扇门。
74.巴蒙蒂埃思维
巴蒙蒂埃思维就是,利用人们的普遍心理,使得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己的预期要求。
75.诡辩思维
诡辩思维就是,一个问题在多个条件下有多个答案,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会知识不同的答案。
76.马克·吐温思维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很难得到大家的共鸣,既然有人提出异议,干脆否定它。既保全了自己,又把决定权交给了别人。
77.换票思维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环境,看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行为结果也不一样。
78.木梳思维
把木梳卖给和尙,这是一件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可是只要我们变换思维方式,都是可以做得到的。这就是木梳思维。
79.曹操思维
运用人对某种事物渴求的普遍心理,加以引导,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曹操思维。
80.刘备思维
用于政治谋略,这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81.孙子思维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体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要想战胜对手,必须了解对手。
82.姜太公思维
姜太公思维就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83.磨刀思维
“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句话告诉我们:事前做好准备,虽然会占用一些时间,但是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84.多米诺思维
多米诺思维要说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往往,一个微小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改变大局的开端。
85.奥卡姆思维
剔除多余的东西,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可惜今天的人们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喜欢往复杂处想。
86.费米思维
简单化菜市最经济,最优化,费米思维是一种最简单,最省力,最准确的思维法则,具有普遍的概括性。
87.创意思维
当别人都在淘金时,你卖水;当别人都在贩卖茶叶时,你卖框;当别人都在抢鸡蛋时,你养鸡……总之,不要跟大部分人一样,这样你会更容易成功。
88.破旧思维
经验有时固然可信,但有时侯固守着经验,只能在原地踏步,只有打破经验的束缚,才能迎接新的成功到来。
89.草船借箭思维
对事情的发展始终关注,通过分析观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才能未雨绸缪,以不变应万变。
90.“聋哑”思维
聋哑人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而我们是正常人,我们除了肢体,还有嘴巴。因此我们不能像聋哑人那样只会比划,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活”起来,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变换思维角度、学会调控自己的思维。
91.毛毛虫思维
毛毛虫喜欢“跟随他人”,结果全部死掉了。如果他们当中有一只与众不同,他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92.猴子思维
定势思维最难突破,但是只要你敢于逆向思考、勇于打破常规,你就有可能成为赢家。
93.鸟笼思维
鸟笼思维指的是,一旦你的房间挂着一个空鸟笼子,即便是你从没有想过养鸟,最后你还是会买一只鸟放在笼子里。
94.拍照思维
人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是让他睁着眼,他越可能在紧张的状态下偏偏闭上了眼,既然这是人的本性,干脆让他们闭着眼好了。
95.组合思维
同样的东西,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有不同的结果。仔细观察现有的工艺、要素、产品,进行一些巧妙的小组合,有时侯,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96.司马光思维
水缸的形状和作用让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受到限制,需要救人的时候往往想不到打破,而拘泥于从缸口救人。最简单的砸缸就是打破思维桎梏的方式,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
97.破窗思维
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又得不到即使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这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这就是破窗思维。
98.默尔思维
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这就是默尔思维。
99.代价思维
每一种改变都需要付出代价,你可以少付代价,但是不可能不付。如果你想不付一点代价,结果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是代价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