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博文《如何写英文审稿意见》,刚刚发现一位老师留言说:“You need to write another Blog on how to ‘accept’a good manuscript.”然后就是“幸灾乐祸地”。那么我就以我有限地观察与了解,斗胆说说什么样的论文容易接收,也就是“accept”。 相反中间状态,如果论文逻辑非常清楚,引言部分层层铺垫引出问题,文献回顾轻重适合,图表漂亮,语言顺畅,结论正确,即使没有特别的创新,送审的时候也容易通过,最后反倒容易接收发表。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但当你随便翻一翻自己领域的各类期刊论文,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没有明显错误的论文,没有错误并不等价于有创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时间与量的积累,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此刻我们不难联想到中国最近轰轰烈烈地准备几个五年计划就要有多少大学就一跃成为世界一流高校。愿望总是好的,总是鼓舞人心的,但路还是要一步步走。一个人,一个研究领域,一个学科的发展尚如此,更何况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科研的发展,为什么要这么急呢?下雨了,你着急往前跑,前面也在下。 创新与平稳,您觉得哪个才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欢迎后台留言告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