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别 这 人 为 么 总 何 真 说 诚 我 撰文:张海音 编辑:张蓓兰 别人看重我的并不是真正的我 ——假性自体的痛苦 ▼ 前一阵子,我碰到这么一个女生,27岁,从小家境优越,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就去了欧洲著名大学留学,大学毕业后还接着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在当地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并寻求进一步发展机会…… 一切似乎都不错。 我见她时感受到是一个阳光、自信、干练、沉着、冷静的女生,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几天前刚经历了情感变故引发割腕自杀、连续几天歇斯底里痛哭、失眠、几天内消瘦了10多斤的人。 她说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也担心今后再这样。她父母感到女儿为了一点情感上的事做出这样极端的自杀行为,太夸张了,无法理解又不知怎么帮她。 她对父母的反应方式一点都不意外,甚至站在一定的高度很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 多懂事啊! 韩国插画师Jiwoon Pak 作品 话说,她(A)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经历又很独立的人,这次到底是什么伤到了她? 其实,最最伤害她的,不是恋人(B)不爱她爱别人了,而是最后得知恋人原来就一直暗恋自己的好友(C)但未得到C的积极回应,就先和自己好上了,后来B偶然得知C其实也很喜欢自己,B和C就走到了一起。 关键是整个过程B和C虽然对自己有内疚但都认为自己是很强大、独立的人,能成全别人的人,这让她十分受不了,反复追问B,“你原来爱我是真的还是假的?!” 反复追问C,“你原来和我做朋友是否就是为了接近B?!” 她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这种情况下,我想,什么回答都是搪塞! 韩国插画师Jiwoon Pak 作品 在工作上,她感受到老板看重自己好像仅仅是因为自己很擅长场面上出色的应酬能力,而这是自己很不喜欢做的事情,但这又是自己从小被别人欣赏、肯定的事。她希望老板是因为自己对事业的独特追求而欣赏自己。她受不了人际关系是功利性互相利用的,但同时发现从小自己也是靠这个获益的…… 她是一个很认真、很想真诚对人的人,但时常会被人说“假”,那种委屈,甚至愤怒,无人能够理解!“我到底要怎么做你们才算满意?!” ▼ 假性自体, 又是假性自体! 现在怎么辣么多啊! 是本来就多?还是我关注多了? 温尼科特和科胡特都阐述过假性自体。 假性自体的根源来自早期的镜映失败。 对婴儿的成长来说,母亲需要给予婴儿恰到好处的回应。 婴儿 需要感到自己是强大的, 需要感到母亲会回应她的愿望, 需要感到母亲能轻易地满足她。 韩国插画师Jiwoon Pak 作品 但如果母亲因种种原因不想回应孩子或无力回应孩子,反而不断地要求孩子调整自己来适应母亲,问题就会出现。 当婴儿被拒绝的时候,起初的反应是生气,反复努力仍然无效,最终会变得抑郁。 如果母亲不接纳婴儿的要求,婴儿不仅会被挫败,而且还不允许对此生气。最后婴儿发现提出要求就会被母亲拒绝,而如果为此抱怨母亲,母亲就会不理自己或变得冷漠或惩自己她。这时婴儿就会倾向于逐渐发展出一种假性自体。 婴儿意识到如果想让母亲站在自己一边,想让母亲微笑而不是皱眉,温暖而不是冷冰冰,婴儿必须学会随和,学会做妈妈想让她做的事,于是她开始努力取悦母亲,学会让自己变得可爱。孩子尝试了解母亲的喜好,学着做母亲喜欢的事,甚至在母亲要求她做之前就把事情做好。 韩国插画师Jiwoon Pak 作品 成为一个妈妈的好孩子需要付出的代价:逐渐与自我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失去了联系。这个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非常好的学生,擅长运动,或其他任何受妈妈赞许的活动。但对妈妈想要她做的事,孩子内心深处感受不到任何愉悦或满足。表面上可能非常努力工作,成绩出众,非常成功,但内在感觉迷茫、空虚。 说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心痛和悲哀,又有无奈和宿命的感觉。
这样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一旦遭遇到涉及自尊的挫折(在别人看来可能很小的挫折),会引发强烈的自我否定、抑郁或对这个世界的愤怒和绝望! 写到最后,好像总得再说点什么。其实,我已经没有力气再说什么了。内心充满了悲凉和无助,也许这正是她自己的感受。 (完) -------------------------------- 往期原创作品,请点击: 微信公众号:haiyin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