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

 天下小粮仓 2016-03-01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历来是“正经”的老师居多,一本正经,传道授业,而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课堂,老师往往被拆为“不正经”,班级被定义为“闹哄哄”,如此一来,正常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倒成了剑拔弩张的敌我矛盾,在一种压抑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制约,教师的思想也难以解放,小而言之,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率,大而言之,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现行的以班级教学制为主情况下,课堂,是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也是一位教师“会不会教书”的主要检验场所,如何使课堂生动起来,不但是文科教师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全体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难想象,枯燥无味、让人昏昏的课堂,会有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成果。

要让课堂生动起来,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教师自己要“生动”起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教师的自身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如前所述,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和自己素质的限制,老师们自己先把自己打扮成“教父”,临到班级,就换上了假面,满脸严肃,不苟言笑,好像是唯其如此,才能镇得住学生,其实,我们应该想一想,一节课,甚至是三年之中,某个学科都是你教的,你“镇”住学生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他们多学点知识,说白点,就是让学生考好些。但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呢?因此,教师要让自己生动起来的第一招,就是,把自己当成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欲望的普通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和蔼可亲、面带微笑,上课自然就很生动。举个例子,比如夏天马上到了,下午的课,特别是紧接着体育课后面的一节课,学生肯定很疲惫的,说实话,我们自己也很疲惫。如果一上课就“传道授业解惑”,我想就是成年人,也没有办法赶走瞌睡虫。怎么办?将心比心。所以,不妨花几分钟的时间,调动一下课堂的气氛。怎么调动?最好是开句很情境化的玩笑:天气这么热,又刚去运动场上展示了一下才能,累是实在累啊。所以,如果想不打瞌睡,估计是与虎谋皮了。这节课,我们就看看,有哪几位同学有勇气“与虎谋皮”,争取不瞌睡。如此一来,笑声肯定是会有的,在笑声中,开始上课,肯定要比直接进入主题要好得多。

第二招是:教师要善于“入情”,就是说随着教学内容情景的不同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让学生充分受你感染。按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均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项要求,可见,无论是哪门学科,都可以从“入情”这个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丰富起来。这种调动,主要取决于老师对自己学科的热爱程度,或者说,你对你所教的知识,你自己是否从情感上认可了。要感动别人,自己要先被感动。就这一点而言,几乎所有的文科类的学科都比理科更具优势。比如说语文课,你对某首诗词的解读,你自己都不被感动,还能指望学生能感动?当然,并不是说理科教师就无所作为了。你的目光、语调、姿势等身体语言,会直接感染学生,使他们也生动起来,一起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招是,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主动参与学习,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如前所述,课堂死气沉沉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放不是自己的架子,而教师放不下架子,可能原因也多多,部分教师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养所限,只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或者已备好的“详案”照本宣科,一旦脱离,就怕收回来,或者是无法驾驭,真的把一个课堂变成“闹哄哄”的。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敢让课堂生动起来,那不在今天讨论的范畴,我支的第三招,是针对有能力但碍于面子的老师而言的,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受教育者”的位置甚至是对立面的位置来看待学生。这种平等,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学生和你打扫呼,你是爱理不理还是热情回应;学生有问题问你,你是热情解答还是冷嘲热讽;比如,课堂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你是只“理”那些和你想法一致的学生还是都能照顾到他们并加以引导等等。

二、让教材“生动”起来。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教材内容的二度加工和选择多样的呈现方式。

虽然现在一直提倡“校本教材”,但由于各级各类的考试,我们没有办法自己确定教材,因此,选择什么教材,教授哪些内容,都不由教师定,也不由学校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是“死”的,怎么让“死”的教材活过来,生动起来,我有两招:

一是教材内容的二度加工。如前所述,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许多专家编写的,但由于地方实际,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的差异以及教材相对静止稳定的特点,照搬教材的内容,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之前,通常应该花费不少功夫去研究处理教材的内容,使教材在不脱离基本要素的情况下,成为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的东西。主要做法有化困难为容易、化抽象为形象、化平凡为神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加强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比较。比如语文学科的文言文教学,就可以在枯燥的字词句的教学中,穿插一些文学史常识,作家掌故等,让学生爱听。

二是选择生动的呈现方式。对于教材内容,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或由学生看书自学,那将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正如把同一种漫画,分别编成漫画书及制成动画片。学生会更喜欢动画一样的道理,因此,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的条件,选择更有效的呈现方式,让相对静止的教材尽可能“活”起来。我认为以下一些方式或能供参考:实物图片呈现,实地观察、表格对比、情境表演、录像呈现等。如语文课中的名著解雇,完全可以让学生先看影视作品的一部或者一集甚至是一个片断,化抽象为形象,这样接受就容易了。

三、让学生“生动”起来。

所谓“生动”,就是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氛围中,充分动耳,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传统的课堂,学生往往被要求正襟危坐,循规蹈矩,纪律良好,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受到压制,个性受压抑,自然难以“动”起来。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应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前面所讲的让教材“生动”起来和让教者“情动”起来,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教师若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亦能让学生“动”起来,并长时间保持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就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此外,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设计动手实践操作,移情体验,辩论会,游戏活动……的方法。

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动”并不各自独立,它是相互包容相互作用的。三者恰当地“动”起来,我们的课堂就是充满活力的“动感地带”了。当然,营造动感课堂要避免“乱”,不能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一句话,动感课堂要做到活而不乱,松而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