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说 | 如何用内经做体检?

 芩香馆 2016-03-02

在南书房上课算不算帝王般的享受呢?正安聚友会邀请到美国汉唐中医馆深圳馆长方亮老师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给大家讲授“中医的标准与现代人的养生误区”。


作者:李倩

摄影:油麻菜

◎注重天地的规律

方亮老师引用了《周礼·太卜》中的一小段说明他所理解的中医标准:“掌三《易》之法”,干令升注云:“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此小成之易也。”中医的标准其根基是“天地”两字。人是天地中的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忘了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听起来有点玄虚,但结合到生活中其实也不难理解。如从生活久了的一个环境转换到另外一个环境,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甚至病痛;又比如川妹子怎么吃辣椒皮肤都光滑细腻,广东人吃几个荔枝都上火长痘。


这都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高度适应了原来生活的那个地方。因此中医治病,看到的症还要结合病人所处的时间条件、地理条件,配合外部环境、个人状态加以多方考虑,综合论治。

◎寻找自己的,为以自己为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学中医的人,首要具备找「中」立标的本领。


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所以中国人的中」是每个人有自己的中心点,是指每个人在自然界中不断变化。我们以自己为标准,如此才不容易被迷惑,要用自己内心的尺子来衡量万事万物,承认人的个体差异,不可简单地与他人对比。现代西医的技术非常先进,但是理论却非常原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个肿瘤就切掉;中医恰恰相反,中医用的是最先进的理论,最原始的技术,把人体与自然联系起来,每一个局部的问题都能反映出整体的状态。最后,一把草,一根针就能把病痛解决,无法不赞叹中医的神奇。

◎天地的节奏,四季的流转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身体顺着这个节奏走就对了。平时如果身体有不适,不妨先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跟季节逆着走了。比如冬天是敛藏的季节,若这时去冬泳就不妥当了。养生不必过于迷信西医的健康指标,西医的健康标准是取一大群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得出来的,而中医认为我们应该以自己为标,因人而异。


方亮老师引用了倪海厦老师从内经的论述中提出的正常人七条标准给大家做了一次中医的健康体检。


年四季,一日四时额凉手足温(体内能量运行正常,阴阳平衡之象)。

胃口好,饮食能自制(胃气平),食之有味(脾气充)。

睡觉容易入眠、能通宵(心肝血足),汗出正常(心气衡),睡时体表冬暖夏凉(表阳固密)。

大便每日晨起一行(肠道功能好)。

小便淡黄一天5-7次,睡时不小便(肾气旺)。

白天精神好,体力足(肺气足)。

脉一息四、五至和缓有力,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寸脉大于尺脉,男子右脉大于左脉,女子反之(阴平阳秘)。

◎不求甚解

方亮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读书不求甚解


他认为我们中国人的读书方式是,别管懂不懂,先把书看完。想想还真有道理,我们小时候背那么多唐诗宋词,也没多少是当时就理解的,但是这些东西装在脑子里,突然有一天,有那么一件事或那么一个场景触动,我们才恍然大悟“啊,原来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个意境。”如《易经》我们可以先看完,不深究,顺其自然。


种子种下了,总有某个机缘巧合的时机生根发芽,学中医亦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