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人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留福今世

 岩浲 2016-03-02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临终遗言


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4、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5、做人要“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6、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7、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9、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10、应好是而恶非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11、君子如玉亦如铁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12、养一身浩然正气


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13、去做才是孝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14、孝不孝代表人格


善人也,而甚孝。


15、不孝无良知


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17、身外物不奢恋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9、荣辱毁誉皆泰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22、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便是功夫。


23、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24、慎思之,笃行之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5、不做就是不知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6、路,尽管去走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27、天理即是仁心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28、求道须深下去


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2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30、自省才能自明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3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32、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3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4、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35、最怕是傲字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36、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37、只求力所能及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38、不动心,不烦恼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39、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4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