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程心语】说说抱怨

 刘淑姿 2016-03-02


   

说说抱怨    


抱怨是非常典型的注意力外投,而且是在现实中,这是自己意识上,没有意识到的,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对方传递信息说,“都是你不好”,“我不舒服了,是你造成的”,如果是向另外一个人倾诉,对方听到的也是“都是他的错”。


想起十多年前,我老师说过,抱怨是一种最糟糕的表达方式,当时心想,“这是你接纳度低”,不知道这样的表达方式糟糕在哪里?


我最近遇到一个个案,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好像除了抱怨,不会其他的表达方式,弄得家人,亲密关系无人能做出积极回应,全是消极反馈,要么厌烦,要么冷漠,要么受到指责,要么反过来被抱怨。抱怨的模式不打破,互动不断地造成恶性循环。


在咨询中,不断地听来访者用抱怨的方式倾诉,倒垃圾,实际上也等于在不断地强化来访者用这样的方式做表达,使来访者继续把这样的方式带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继续使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断受损,毫无成长的意义。来访者以为,你让我抱怨完了,我就不再抱怨了,怎么可能呢,抱怨只是情绪的一种反应方式,是在外投,倒垃圾,抱怨不是原发情绪,如果不去观照自己真正的不舒服,自己任何的不舒服都有可能导致抱怨,其实潜意识里在说:“是你让我不爽了,你要对我的情绪负责”,永远都会是这样。


今早一睁眼,又看到短信,来访者表达的信息,全是对亲密关系的抱怨。之前,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告诉过对方,当你用抱怨的表达方式,向我抱怨对方的种种“不是”时,我感觉我接不住了,我觉得我算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了,可是连我都接受不了,你用这样的方式在现实中和你的家人、爱人去互动,他们又怎么能接受得了呢?    


   



抱怨,是不爱的语言   


回过头来,我去体会自己的不适感,胸膛像是玻璃做的,当感觉接收到抱怨时,整个胸腔都被击碎了,有“自我”的崩溃感,体会到,抱怨也有攻击性,它能击毁人的“自我”功能。继续体会这种破碎的感觉,击碎的感觉在体会的过程中,强度慢慢减弱,随后会有痛苦感和伤感,这让我回想起了早年母亲对我的方式,还有我在上一段婚姻关系中双方的互动方式,内心深处很受伤,但只一瞬间,接着感受到了自己被抱怨,这时,脚开始发凉,随后越来越凉,拔凉拔凉的,蔓延至小腿肚子,接着继续向上,小腹也开始感觉凉了起来,然后胃也隐隐的感受到了,我受不了了,从床上爬起,跑到卫生间去用热水泡脚。


我发现从爱的角度说,语言分两种,一种是“爱”的语言,一种是“不爱”的语言,爱的语言基于“爱”,能够滋养生命,它本身就是生命力,是建设,但建设常常是不容易的。不爱的语言基于“不爱”,具有毁灭力,是死本能,死是容易的。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就是这么点细微的差异,却导致了品质完全的不同。当发出的信息是“你不爱我”,“你没有爱”这类“不爱”的信息时,脚又会发凉,并向上蔓延,然后,分辨出这和恐惧带来的发凉感有所不同,恐惧时,心和身体同时还有紧缩感,收紧的感觉,没有爱的情感,冰凉冰凉的,当我开始对发凉的小腿肚子说,“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我需要爱,我需要被爱”,我感觉到了我用的是“爱”的语言,这时,我感觉发凉的感觉停止了,接着发凉的感觉开始消退…


这时,我很想告诉我的来访者,抱怨是一种情感的反应方式,它想传递的是“我有需要,我需要被爱”,但这种表达方式却扭曲了本意的传达,因为使用的是“不爱”的语言,它对关系是种破坏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这就是抱怨的表达方式最糟糕的地方,它表达的不是真实的需要,这种表达没有爱,它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用爱,修通自己,建设关系    


既然这种方式这么糟糕,为什么这样的表达方式却在我们的亲人中,这么普遍地应用着,因为当我们用“不爱”的表达方式时,它对我们(当事人)是有益处的,“我可以不用碰触我的不舒服,把我的不舒服都投出去”,所以当使用抱怨的方式进行互动时,当事人几乎完全不会去碰触自己的不舒服感,借着抱怨,把自己的不舒服完全扔给了对方,抱怨不仅起到了宣泄的作用,它还有操纵性,当然操纵性能够实现,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我在这个关系中,是有心理优势的,我可以决定这个关系中的对方”,这种方式最早发生在早期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父母在自己不爽时,用“不爱”的语言对孩子说:“你吃我的,你喝我的,你就得听我的,我就可以把我的情绪垃圾倒给你,你就得按我的意思办,你就得满足我的心理需要”…,孩子迫于自己心理生理的弱势,身心都还不独立,必须得依从于父母,才能活下去。但当这个前提条件不成立时,抱怨就无效了,就是当孩子长大时,可以独立于父母,有能力自己生存了的时候,抱怨者(心理优势者)才会改变自己在关系中互动的策略。


这样一种互动模式,即使我们长大了,成人了,它也还会固着在我们的人际互动模式中,我们的心理其实并没有跟随生理同步成熟,这种心理反应模式,印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成为了我们人际互动的早期经验,其结果,就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再现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关系,依旧是强势对待弱势,没有形成成年人之间成熟的人际互动模式。这种糟糕的互动模式,轮回一般,不断地破坏着我们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我们对此毫无觉察,即使是在做心理成长,对此有所觉察,但是这种反应方式已形成巨大的惯性,改善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需要我们面对抱怨背后自己的缺失、自己的无力、自己不想承受的痛苦,真正像一个成年人一样,承担自己,无论是儿时的情感,依恋的需要,还是生存焦虑…,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时,常常很难对自己,对他人保持爱,因为爱是建设,建设常常是不容易的,而“不爱”是毁,毁坏常常轻而易举。


说回我自己,现在还是承受不了超强度的抱怨式的表达,这也是我有待进一步修通的地方,同样需用爱去抱持自己,抱持他人,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拥有的爱太有限了,即使成长做了十几年,仍然有许多地方没有修通,在自己没有修通的地方,就没有能力抱持他人,再一次感受到,修通自己,这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情,这一刻,需要先从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开始,关怀自己经受抱怨时,心理和身体的种种不适感,没有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