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马合一研究2:腰马分离有哪些不利后果?

 冯焱平 2016-03-02

引:《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中有这么一段话,“李仲轩说象形术的“象形”后面还有两个字,应为“象形取意”。薛颠言:“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议。”动作与精神分崩离析,各逞其能,是不协调;动作与精神相互配合,也是下乘;“精神就是动作,动作就是精神”,才是象形术的路径。”

    接续:上文谈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是腰马分离的,很少有人能主动用胯,那么我们再接着谈腰马分离到底有什么不利后果,因为只有搞清楚腰马分离的不利后果,才能明白为何武术要讲究腰马合一!

    薛颠关于动作和精神统一的阐述,毫无疑问是正法眼、是高论,但是很多人把他的话看成了一个步骤,以至于有些人练武术,想一步到位直接做到动作和精神统一,这是很荒谬的!薛颠是对的,但是薛颠的话要做到,我认为应该分成两步,第一步就是你自己先坐到全身上下动作合一,这本身就不简单,能坐到这一步的,我认为就是高手;第二步才是精神与动作合一!当然我承认这两步我都没有做到,这是我的设想。

    那么腰马分离和动作合一有什么关系那?腰马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传力路径,直接控制重心,直接控制胯部,让胯部变成主动胯,让腿部变成随动腿,换句话说,腰马合一就是通过控制胯部的运动,来直接控制人体重心的运动!!!

    此时为腰马合一,此时的人体的突然的启动速度是很快的,顺便说下,这个道理不光在武术中存在,在体育运动中也存在,比如羽毛球、篮球、短跑等,很多教练员指导运动员,其中关于启动速度,很重要一条就是,不要去抬小腿,一定要抬高大腿根!这是一个日本回来的羽毛球运动员在接受训练的时候,教练告诉他的!

    顺便说下,这个训练动作在秦拳中也有,各有各的妙法!

    腰马分离的后果,就相当于把身体直接分成了上中下三节,导致用末节去引导根节,用小质量体的运动去引导大质量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人体的启动速度会比较慢,缺乏启动的突然性。而腰马合一则是直接控制人体重心的移动,这个过程只有精神和动作的分离,而没有动作直接的分离,因此用腰马合一去解决动作的分离,是有着明显地效果的!

    下面我举一个案例,我是很严肃的,我没有开玩笑,请大家能认真讨论:最典型的腰马合一,大家都懂得,那就是XXOO的时候,男上女下传教士活塞运动,直接用胯部控制中腿,而不是采取用手使劲扣床板,或者用脚蹬床板;可惜大多数人就是不能把这个道理用到生活中去!用手扣床板和用脚蹬床板,这就相当于用末节去引导根节,用小质量体的运动去引导大质量体,不光费劲不说,而且传导路径过长,而用胯部直接控制中腿,则直接腰马合一、动作合一,这个是没有传力路径的!因为这个腰部的运动和中腿是同动的,因为同动,所以合一!!!没有体会过的,看看岛国的动作片也就明白了。

    可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多数人就是用不到生活中去,让他XXOO他就会,你让他用胯部去控制铁锹铲土,他就学不会,就是喜欢用手使劲扳铁锹,弄得最后累得一身臭汗!说明啥?知识必须转化为习惯性的本能才有用!为啥XXOO就会,因为这是人体的生殖本能,连狗都知道爬胯,说明这个动作是深刻印记在DNA之中的,后天的工作生活没有改变这个本能,但是后天的工作生活却能先入为主让人觉得用手、用脚是最好的,因为它离目标点最近,人有偷懒和急功近利的本性!

    这个道理可以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有的人用手去拿茶杯,有的人用身体拿茶杯;有的人用手去控制铁锹,有的人用身体去控制铁锹;有的人用手去打人,有的人用身体去打人,时间长了对于习惯的养成是借鉴意义的!大家慢慢体会。

    因此中国武术注重意而不注重形是有道理的,这个“意”不是意念、与意念无关,而是指动作的内涵,当动作做的很慢的时候,你很难分辨出来这个人到底是否主动用胯做的,但是从外形看,动作都差不多,可是里面内涵就差距很大了
想起了“擞脱羁绊”,呵呵,好好练秦拳,身上有体会的,容易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