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女,39岁,卢氏人,2012年4月14日诊。
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3年。在卢氏县医院、三门峡黄河医院、西等辗转治疗2年无效,近半年病情逐渐加重,每天排便7-8次,稀便兼有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感明显,身体逐渐消瘦。经人介绍,到本所就诊。 【刻诊】身体消瘦,面色紫暗,食纳减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在西安四医大肠镜检查示:“回肠末端、芒肠粘膜柔软光滑,距肛门10cm以下,广泛粘膜充血、水肿质脆,脓性分泌物附着肠壁,多发糜烂、溃疡,血管纹理模糊紊乱”。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辩证】肝脾不调,大肠湿热。 【治则】以调和肝脾,清热燥湿止痢。方选朱良春仙桔汤化裁。 【处方】黄连8g,黄芩15g,秦皮15g,仙鹤草30g,桔梗6g,乌梅10g,木香10g,甘草10g,白槿花15g,炒白术15g,白芍15g,白头翁15g,大白3g,薤白10g。 【用法】7剂,水煎服。 肠胃康片42片, 2片, 3次/日 柳氮磺吡啶0.25*63片, 3片, 3次/日 肠炎宁84片, 4片, 3次/日。 【二诊】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减轻,腹已不痛。上方黄连用10g,白头翁用20g,大白用5g,加干姜12g,马齿苋30g。12剂。水煎服。 【三诊】5月20日:腹痛,里急后重感消失,每天排便2-3次,软便,有少量脓性粘液,查舌质淡红,苔薄,脉缓。 1、西药同上用2周。 2、中药同二诊方加附子5g,干姜用15g。12剂。 后即在此方基础上化裁,前后服药3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转常,停药观察。 【方解】本例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3年,在西经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曾在三门峡黄河医院及西治疗2年疗效不佳。笔者据粘液脓血便,腹痛即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辩证为肝脾不调,大肠湿热,用朱良春仙桔汤化裁。方用芩、连、白头翁、秦皮、白槿花清热利湿,厚肠止痢;木香、槟榔、桔梗、薤白理气导滞;仙鹤草、乌梅凉血止血、涩肠止泻;白术、白芍、甘草、木香调和肝脾。二诊后加干姜、附子配芩、连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斡旋中州,调理脾胃气机。并用西药柳氮磺吡啶+肠炎宁+肠胃康片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专药,中西医结合,多环节治疗3个月,而收到临床症状消失,大便转常之近期疗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30..消化系统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