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男,26岁,令狐村人,1974年9月8日初诊。下痢三日,初时赤白相杂,赤多白少,继而纯赤,临厕甚频。一日二十余行,肛热如烙,腹痛,里急后重,憎寒壮热,口苦,口渴思饮。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有力。诊腹脐左拒压。
【辩证】痢疾一病,为湿热蕴滞而成,本当通因通用,予以攻下导滞,以其恶寒发热,脉象浮数,故不能舍表而不顾。 【治则】宜当表里兼治。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处方】葛根30g 黄芩10g 黄连10g 白芍24g 甘草10g 木香6g 槟榔10g 川军10g 白头翁10g 当归6g 鸦胆子30粒二剂 【二诊】恶寒止,发热微,腹痛减,下痢日五六行。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此表邪已去,宜专于治里。拟白头翁汤加减: 【处方】白头翁10g 黄连10g 黄芩10g 白芍24g 甘草10g 木香6g 槟榔10g 三七3g(冲) 鸦胆子30粒三剂 【三诊】下痢止,诸症失,惟感疲倦而已。因厌药苦,嘱其饮食调养。 【说明】虽古有无积不成痢之说,然究之临床,初痢身壮者宜攻,久痢体虚者宜涩,而协热下痢者,则宜鼓邪外出,切不可舍表求里。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30..消化系统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