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马某, 女, 38岁, 反复胃脘部灼痛2 年余, 疼痛无规律性。 【诊查】 胃脘部灼痛, 口苦, 纳差, 时有烦躁, 恶心呕吐, 大便干结,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数。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 【辨证】痰热内蕴, 胆胃不和。 【施治】以清热化痰, 理气和胃。 【处方】法半夏、陈皮、竹茹、茯苓、黄连各10g, 玄胡索、川楝子、枳壳各8g,熟大黄6g, 炒谷麦芽各10g。 【用法】水煎,服上方6 剂后, 【二诊】胃脘灼痛, 恶心呕吐, 纳差, 大便干结等症状明显改善,去大黄, 减黄连为5g, 加白及、白术各10g 以健脾护膜, 又续进6 剂后,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胃镜检查基本正常, 幽门口无胆汁反流。 【说明】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 多由肝胆郁热,木不疏土, 脾运失常, 水饮不化而聚湿生痰, 以致痰(湿) 热互结, 胆胃不和, 胃膜受损, 气机失调, 血行瘀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30..消化系统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