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灼痛胀满伴吐酸,恶心呕吐,胆汁反流性胃炎难根治吗? 曾某,女,42岁。自述胃脘部灼痛、胀满1月余,并伴吐酸,恶心呕吐,纳差,便秘,口苦等。 在其乡卫生院给服多潘立酮、雷尼替丁等药物,症状可稍有缓解,但疗效不佳,欲改服中药,故来就诊。今诊诸症如前,舌红,苔腻,脉弦细。 胃镜检查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此乃肝胃郁热,胆邪逆胃所致。治宜疏肝和胃,清胆降逆。方用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 药方:制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甘草,川楝子,延胡索,熟大黄,焦三仙。 二诊: 胃脘部灼痛、胀满减轻,纳食稍增,大便已调,仍感恶心,吐酸,口苦,舌红,苔稍腻,脉弦细,上方去大黄,加赭,煅瓦楞子。 三诊: 诸症皆减,纳食及二便正常,仍时感胃脘部隐痛、灼热感,饮食不慎时便感恶心,时有吐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上方去川楝子、延胡索、赭石,加黄芪20g,砂仁10g,白术15g,以调理脾胃,恢复脾胃功能。继服7剂。 四诊: 诸症消失,饮食、二便正常。为巩固疗效,上方加减继服7剂。停药14日后复查胃镜示:胃内已无胆汁反流,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正常,病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脘胀”“痞满”等范畴,其病机关键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胆失疏泄,胆邪逆胃而致,气郁而易于化火,所以本病以胆胃气逆,郁而化热者居多。 治宜清胆和胃,疏肝降逆。温胆汤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诸病;左金丸功能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二方相合,恰中本病病机,胆清胃降,肝气得疏,脾胃之功能恢复正常,所以诸症可除。 #健康科普排位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