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阴不足、胆腑失和 为主症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秦岭之尖 2017-11-26

胃阴不足、胆腑失和 此型患者亦有较长时间胃病病史,现觉胃中嘈 杂不适,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胁肋隐痛,悠悠 不休,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 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胆胃郁热日久,耗气伤 阴,胃喜润而恶燥,胃失于濡养,则见胃中嘈杂不 适,灼痛不已,胃阴不足,受纳失司,故胃中似饥而 不食;胆腑仍有余热,故见胁痛悠悠,口苦明显,邪 热伤阴故见五心烦热、口渴思饮,大便干结。治法 以滋阴益胃、利胆止痛为主,方选一贯煎加味。方 中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养阴益胃,当归养血润 燥,本病临床常见虚实夹杂,故在酸甘养阴同时,当 辅以川楝子、元胡、郁金等理气利胆之品,使之滋而 不腻。胃胀明显者,另可选加香橼、佛手、绿萼梅; 痛甚者可用芍药甘草汤;若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 者,可配用左金丸;若阴虚胃热偏盛者,可加蒲公 英、知母、芦根清胃生津。

验案举隅:陈某,女,72 岁,胆汁反流性胃炎病 史 20 余年,平素常感胃脘胀满,食后烧心,间断服用 多潘立酮(吗丁啉)、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治疗, 症状时轻时重。1 月前因急性胆囊炎住院治疗,经 抗感染、补液等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 后胃中常有灼热感,嘈杂不适,有饥饿感,进食后则 胃中不适加重。口干苦,手足心热明显,夜间烘热、 汗出明显,入睡较慢,大便干结,3 ~ 4 日一行,舌红 少津,苔中有裂纹,脉弦细。患者胃病日久,加之胆 病高热伤阴,致阴伤更甚,故证属胃阴不足,胆腑失 和。

处方如下:南北沙参,麦冬 ,白芍 ,石斛,川楝子,元胡 ,地骨皮 ,丹 皮 ,绿萼梅 ,香橼 ,瓜蒌 ,草决明 ,夜交藤 ,合欢皮 等。服药 5 剂后患者觉症 状较前明显改善,口苦减轻,汗出减少,睡眠仍差, 舌尖红,苔润,仍有裂纹,脉细,于上方中入莲子芯 ,枳壳 ,继服 10 剂后症状大减,效不更方,继服 14 剂而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