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稿】故乡的年,才是心中的年

 ymz天涯明月 2016-03-03



回乡过年·要命的风


不知道什么时候,梦里多了故乡的模样,有了父母的声音。读书的时候,对故乡两个字特别敏感。时间不知道去哪了,记忆被割成一段一段的,有的地方还结了疙瘩。不看到什么物件、字眼,疙瘩就成了死结。有的时候,也说不准,比如看到了儿时照片,童年的小伙伴,听到那个时代音乐,疙瘩就尘土飞扬似的扑啦啦开了。荡起的土腥子里就有了故乡的影像和熟悉的粘豆包杀猪菜的味道。


1
一路向北


故乡距离北京547.4公里,一路驱车向北走G45大广高速直达至故乡县城,大约需要7个小时。过了密云,路一头就扎进了燕山山脉,顺着山势,蜿蜒向远。当人的视野被山势压抑的焦躁不安,浑身不得劲的时候,路也是很懂风情的。在朝阳和赤峰分向路口左转,走一公里左右的缓坡,豁然开朗。一个狭长的平原,直矗矗的杀入我的眼睛,猝不及防,眼睛涨的不行之际,两个大字——承德出现在车前。避暑山庄真不是浪得虚名,就是承钢的几个大烟囱有点煞风景。


来往车辆经过两个半到三个小时的奔波,到这里都会进入服务区休息,加油。要是赶上中午饭点,大巴车会让旅客下来就餐。我每年回家都会到这里吃饭,因为这里有我的最爱杀猪菜。地道程度可以和我老家媲美。


酒足饭饱之后,大巴司机清点人数继续上路。车驶出承德县境内之后,进入了冀蒙边界收费站。但是并没有真正进入内蒙古赤峰市的边界,过了收费站再行驶40分钟左右,穿过这条路上最长的茅荆坝隧道,才进入内蒙古赤峰境内。

茅荆坝隧道承德市北部的茅荆坝乡而得名,隧道全长6776米,有'关外第一隧'之城,是承赤高速公路、修筑最困难、条件最恶劣、事故率最大的隧道。顺着山的走势贯穿,修建工期预定三年,由于地跨两个省市自治区,财政筹措等方面有诸多矛盾,最后大约用了五年七个月才贯通。事实证明,那个时候的争执,随着通车后的便捷,两地之间的经济互动,迅速沉淀在路基的泥沙之中。


进入塞外,没有想象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歌美景。人烟稀少,倒是很直接。车流量非常少,甚或半个小时也不会碰到一辆车。大约在山脉中还要左突右冲的盘旋一个小时,大巴车顺势进入了盆地,极目远眺,黑黢黢的山渐行渐远。高速路边的广告大牌子上打着喀喇沁亲王府旅游广告。


喀喇沁亲王府原称“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王爷府镇,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目前内蒙古现存王府建筑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建筑群。


康熙年间,噶尔丹叛乱,康熙亲自西征。公元1690年,康熙帝分兵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右路军大败,噶尔丹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离开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幸左路军福全全线反击,大炮打开噶尔丹骆驼长城。噶尔丹缓兵之计逃回漠北草原。时隔六年,康熙再次西征噶尔丹,三路讨伐,噶尔丹自恃有沙俄政府撑腰,雄心万丈,誓于康熙决一雌雄。一个照面之后,噶尔丹逃到了今天蒙古国的乌兰巴托,只余数骑。传说,噶尔丹跑到河边无望之际,忽然有了一个彩桥,再次逃脱。等清军到此,只见噶尔丹等人奔驰江水之上,认为肯定是长生天显灵。

穿锦山来到赤峰城区西郊,赤峰市原来是昭乌达盟。赤峰市身份几经变化,民国时期隶属热河省,1959年,撤热河省成立昭乌达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隶属辽宁省。1979年,再次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昭乌达盟,建赤峰市。这个复杂的身份,到现在还有一个佐证的例子,赤峰市没有第一中学,只有赤峰二中。原来的热河一中,在今天辽宁省朝阳市,现为朝阳一中。热河二中即为当下的赤峰二中。


大巴车从赤峰西郊转一小段丹锡高速,向南然后向东,在赤峰东路口再次转回G45。其实就是从西到东围绕赤峰市南向绕了半个圈,这样就不进入城区里。之后,行驶一个小时左右就来到我的故乡敖汉旗旗政府所在地新惠。


敖汉,蒙语是长子,老大的意思。缘此,敖汉啤酒厂出产啤酒的牌子叫老大,现已被燕京集团并购。敖汉旗地处努鲁儿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敖汉是中国闻名的文物大旗。在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4000余处。其中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四种史前文化均在敖汉境内发现、命名。


继续顺着国道305向南行驶一个半小时,回到我的故乡克力代村。克力代原来是乡镇建制,撤乡并镇后,克力代乡政府被拆分划归贝子府镇。每次回家途径原来乡政府那个神圣大院都瞄几眼,小的时候觉得高不可攀,从里面下班的人都是那么的威严,那么的有身份。现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成了养鸡场。

物是人非,云霓幻影。


2
除旧盼春


在外面漂泊了将近二十多年,只缺席了三次故乡的年。只有回到故乡过年,才觉得真正是“过年”。缺席三次,一次是在呼和浩特市过年,两次是在北京。虽然行政都归属内蒙古自治区,但是百里不同俗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年风俗的角度上,呼和浩特的年觉得没过一样,晚上没有家乡年俗的仪式感。北京的年,风俗与老家几乎一样。但是又多了份冷清,少了左邻右舍,同族同宗,姻亲好友之间的串门拜年。


故乡的年,才是我心中的年。


小的时候,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太阳好像挂在空中不动,年怎么掰手指头也不到头。人过了三十,日子真的如流水,还没觉得干啥呢,又是一年。


故乡的年,有点像海潮,缓缓而来,叠层而上。退去之时,也是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的。故乡的年,很长。分为前后两段,除夕是界,也是高潮点。进入腊月,即为过年的开端,出了正月,还有点留恋,最后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意犹未尽的消散在乡野田间的劳动中。


过了农历十二月初一,过年模式开启,各种活动依次展开,有条不紊。首先是淘米蒸年糕和豆包。淘米就是将大黄米淘洗干净,用石碾子压,细箩筛出黄米面。进入腊月,碾房是非常忙的地方,也是非常有人气的地方。各家各户都会提前去占位置排序。农村排队方式,不像北京等公交,划线拉绳的,有人指挥也不见得秩序井然。而是拿着扫碾子笤帚,往碾台上一放,后面去的放在它下面。第四个会自觉的放在箩面台上,后面继续依次类推。自家认识自家的笤帚,也知道自己的顺序。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因为次序发生过争执,也没有发生过抢位现象。


碾黄米面,碾房就是过年前的一个预演。村子里人都自觉不自觉的聚过来,围绕着火盆,聊聊家常,说说年成,淘了几斗米,谁家的孩子准备结婚,谁家的姑娘准备出嫁。黄米是湿的,因为天气冷,一会就把箩眼堵死了。箩需要在火盆上烤烤,黄米面才能箩下去。来的人不是就站着说话,能帮忙的都上去帮忙,箩面,扫碾子,帮着往家里抬笸箩、牵牲口。回家蒸年糕和豆包,然后装在缸里储存在厢房,冬季在北方就是一个最好的大冰箱,节能环保。缸用面板盖上,压上一块石头,猫狗也就只能对缸兴叹了。


祭祖上坟,是农村年俗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传承至今,无非就是各家各户祭祖时间提前了一点,绝大多数会在腊八前完成这个程序。原则上最迟不能超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我的故乡还是土葬,祭祖的方式就是上坟烧纸,清明填土。各家各户也都非常重视这个程序的,如果不把坟上好,得罪彼岸祖先或者亲人,他们不会在此岸庇佑照顾子孙。上坟要压坟头纸和烧冥币。冥币烧完之后,随风而去,无迹可寻。坟头纸倒是一宗有后的重要标志,同宗同族的坟头纸都压在坟顶上。外甥上坟,要将坟头纸压在旁边,在活人眼里这个外甥孝顺。如果这个家族有人要结婚,也要通知彼岸长辈,坟头纸都是粉红色,通常上坟,坟头纸都是黄裱纸或者草纸。


杀猪是为过年的又一次蓄力。杀猪这天,会把亲朋好友叫来吃猪肉。困难年代,人的口粮还不够,不会有猪杀。现在条件好了,各家一年杀一口大肥猪,三四百斤,整年的荤腥就有了。腌腊肉,是故乡储存肉的方式。猪褪毛开膛之后,就着热乎劲,将肥膘割成肉方子抹上厚厚的咸盐,放到缸里,用牛皮纸封上缸口,放到阴凉地。来年五方六月吃也没问题。故乡人偏爱肥膘,经常夸谁家的猪肉是三指肥膘还是四指膘。三指或者四指是三指头或者四指头的意思。指头在故乡有时充当度量衡,喝酒的时候也经常是一指头,俗称一蒙古厘米。

挑个阳光明媚、天气晴好的日子,洒扫庭除,打扫房间。学名扫房子。一是辞旧迎新,二是清除隐患,防火,防盗。


小年这天掀起年前的高潮。腊月二十三早晨,各家都会把供奉的灶王爷从灶间墙上取下来,烧香供好。灶王爷一般都是八开的纸印刷的,原来这是封建迷信活动,个人不能印刷,现在集市上有卖的,两块钱一张。晚上六七点钟,在天庭烧了,煮好的饺子,洒下几个祭奠,并鸣放二踢脚通知天庭。饺子包的比平常小,肉馅,堵住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嘴,以便灶王爷灶王奶奶前往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工作时,多说好话。大年三十,再把灶王爷供奉回原位。


小年到大年之间,走串就会多起来。走亲访友,看望老人长辈。集市上的物品也丰富起来,添置新衣、采买鞭炮,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春联、挂钱。春联原来都是写的,现在会写毛笔人不多也费劲,人们都从集市上购买。

腊月二十八九,各家都做豆腐,现在没有石磨了,都是电动打。腊月二十九发面,为三十蒸馒头做准备。


故乡讲究过年,不欠账,借人家的东西要归还。即使还不上,也会有个话,最败兴的事就是大年三十被人家堵着门要账。我长这么大,村子里还没有发生过。


万事俱备,就等三十。

 

3
除夕迎春


三十一早,各家都会早早起来埋锅造饭。故乡的习俗是,这顿饭一般会在八点之前吃完。到了农闲季节,故乡吃两顿饭,早晨大约九点来钟吃饭,下午三点多。节约粮食,又省得长胖减肥。


早晨这顿饭,大部分人家都是吃面条。面条是手擀面,有劲道,又细又长,取其一年顺畅长远之意。卤子有豆腐或者酸菜,各家不尽相同,相同的一定是没有鸡蛋。三十这天不吃鸡蛋,避坏蛋之意。少部分人家吃年糕,寓意一年不腰疼。


吃完之后,女眷开始准备中午的团圆饭。男人开始贴春联和挂钱。

挂钱,是五色纸刻印,有点像陕西的剪纸窗花。上面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等祈福之字和图案,配上铜钱图案,粘在窗前檐下,遂得名“挂钱”。到了冬季,北方没有色彩,春联和挂钱,营造节日气氛,有别他日,仪式感的作用。


贴春联,是各家各户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原来写春联的时候,还是稍有不同的,现在都是机器书写,对联的意思基本都是一样。春联也有闹出笑话的事,农村都会有个横批是肥猪满圈。顾名思义,是贴在猪圈的。写春联时,写的人跟村子里一个不识字的人开玩笑,写了两个肥猪满圈,其中一个是竖幅。贴春联的时候,不识字的就当成抬头见喜贴在了屋里。


农村都是各家有各自的院子。大门口是春联和挂钱贴的最多、装饰最漂亮的地方。贴门神是有讲究的,左右不能贴反,左秦琼右敬德。贴完之后大门合上,正好两个人脸对脸,为主人镇守院落平安。有特指的横批,如“井泉兴旺”是贴在水井的地方,“出门见喜”贴在大门口外面。还有炕席联是斜着贴在炕上的墙上。炕席联一般写“宜入新年好,财神来到了,驮着金马驹,还有大元宝,大吉大利!”。


屋子里面,原来过年时候,还需要买年画装饰。年画多是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现在只能在天津杨柳青市场见到了。后来年画不流行,就是各种明星的挂历,这些现在都没有了。


十二点左右,团圆饭开始出场。开饭之前,各家都会鸣放鞭炮。这顿饭的菜品有考究,鸡和鱼不能缺,至少做四个菜,甚至十个菜,不能是单数,必须是双数。主食是馒头,取其“发”之义。男女老少,忙碌一年,围上桌,开席。把家里最好的酒,平常都舍不得吃的,舍不得喝的,舍不得买的东西,都拿出来,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


饭后是小孩子最期盼的。家里把早已买好的新衣服找出来给孩子换上,并且会给小孩儿十块、二十块的压兜钱,就是压岁钱。小孩儿们都会高高兴兴的,拿着属于自己的鞭炮,出去与小伙伴们疯玩,其实是互相比衣服、压岁钱和鞭炮响不响。不过,村子里这么多年,并没有因为这个引起小孩子的攀比心理。可能更多的是仪式化的敬畏存在吧!近几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村子里的小孩儿非常少,没有多少像我自己童年拎着小灯笼这家串那家的玩了。


男人们吃完饭,聚集在爱玩人的家里面,打扑克,打麻将,耍钱(赌博的意思)。近十来年,打工人数的增多,人们富裕了,沾染耍钱恶习的人也多了。村子里有一户兄弟四人,辛辛苦苦在外面打工一年,回来一通耍钱,欠一屁股债年后又奔向了工地。但是,年三十这天玩扑克、打麻将,家里人都会原谅。既不会闹离婚,也不会夫妻吵架。


晚上八点,村子里人和城市里人一样,守在荧屏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他们不喜欢看歌舞类节目,看不懂,觉得没意思。喜欢看语言类节目,小品、相声。十点之后,有人家就开始鸣放鞭炮,迎春接福。意义为早发早发。故乡管这个仪式叫做发纸。发纸时候,大门都要打开,在庭院四个方向烧纸祷告祈福,拜四方诸神,保佑家庭美满、年成大好、人人平安。发纸仪式的标准其应该至少过了零点,辞旧迎新,开门纳福,但是现在人们也不熬夜守岁了,都早早的发纸放鞭炮,回屋里吃饺子。饺子个头都比较大,意指来年能养大肥猪。饺子馅一般是羊肉馅或者鸡肉馅,寓意阳棒或者机灵。包饺子时会包一枚硬币,吃上的人一年好运。


发纸之后,各家各户一般都会在院子里注意观察一会儿,防止前后左右邻居燃放鞭炮,有火星掉在柴火堆里引发火灾。小辈们开始去直系亲属家拜年,原来是磕头,现在是问好。


村子里人都说,三百六十天就为了这一天,这一天好过,也不好过。好过,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好过,就是盼望团圆,可是又有多少儿女,现在都不回来了。


在鞭炮声渐渐落幕的时候,故乡年的高潮也过去了,新的一年,在黑夜里酝酿,等待初一的太阳。

 

4
闹春祈福


初一清晨,各家各户都会把自己家的牲口撒出来,牲口往哪面跑,村里人就认为财神在那面,朝那个方向鸣放鞭炮,迎接财神。初一拜年,只集中在同族同宗之间。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打工人员有的初七八就走了,所以一些禁忌和原则也就灵活了。


家里有没过门的儿媳妇,女婿初二要去接过来。村子里的秧歌队,一般在初二下午开始出场,之后就是挨家挨户的拜年。村子里的秧歌队又建起来,真的要感谢党的政策。扮相的衣服、锣鼓喇叭唢呐等基本物资,都是政府拨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秧歌队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喇叭,一个是伞头。秧歌队有没有气势,全靠喇叭称着。而且不同的秧歌队会在一起,要斗秧歌,喇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扭秧歌的听着自己方的喇叭声扭,要是吹喇叭曲目单调,与对方重了,即为宣告失败。伞头是需要懂点音韵的文化人,每到一家或者一个单位拜年,由他顺口编上一段有韵律的拜年吉祥话,说唱出来。通常的开场白是:“锣鼓一刹,便开言呀。某某的秧歌来拜年,……”


按照故乡的日子风俗,猫三狗四,猪五羊六,牛七马八。哪天天气好,觉得这种动物今年就会好。初二开始,邻里亲戚之间开始互相请客吃饭,场面很是壮观,有的大家族都是十几桌。


初五,年后又一个小波澜。故乡对初五有个固定称为是破五。过了初五,百事不忌,一切进入日常程序。当下,公路一般初三就开始通车,原来肯定是过了破五。车上都贴着“车行千里,人马平安”的春联。离别的程序,开始弥散在村子中间,有多少留守儿童悄悄的留下了眼泪,他们知道父母马上就要离开。上班或者打工早的,有的初三就离开故乡,初五之后会出现一次打工离开的小高潮。


过了初十,村子中就会自发的有人组织,各家各户自愿交钱,正月十五祭雹神,祈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集中筹措上来的钱,一部分买鞭炮,一部分买柴油。将玉米棒子瓤砸碎,用柴油浸润好,正月十五撒灯,不远一堆不远一堆,整个村子里就亮了。各家各户自发的会从自己院子里撒到大街上,与外面灯接上。十五这天秧歌会集体打场,每个人都提着一个灯笼。冰雹从北面来,祭雹神,一般都会去北面的山上,鞭炮齐鸣,应和着村子里的灯火和秧歌的喇叭声。


元宵节过后,大部分打工者都纷纷踏上外出务工的旅程。打工者在故乡叫盲流,出去打工叫跑盲流。确实如名称,没有固定的方向,一般都是沈阳、大连。随着东北工业的衰退,有些人现在开始转战宁夏、包头。


在孩子哭老婆叫的离别声中,劳作的一年又渐次开始了。留守村子的人,勤快的开始去田地里查看墒情,盘算田地的种植品类。


二月初二,龙抬头。年在农村最后一次挽留之后,挥手而别。村子又是那个鸡鸣狗吠,老人孩子居多的乡野山村了。

 

5
尾声


多少个夜晚,父母想念远方的儿女,夜不能寐。

多少个夜晚,在家的孩子想念打工的父母,梦中呓语,叫着爸爸妈妈。

日子又跟车轱辘一样,一天一天的走了起来。

距离过年,还有十一个月,不长。

距离过年,还有三百三十天,不短。

故乡,如年。

回家,过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