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个世纪后,我们找回了这部迟来的经典 | 约翰·威廉斯

 真友书屋 2016-03-03



约翰·爱德华·威廉斯

1922.8.29-1994.3.3








二十二年前的今天,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去世。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作品都没能引发关注,直到沉寂半个世纪后,《斯通纳》重回大众视野。


《斯通纳》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十九岁的威廉·斯通纳从家乡进入密苏里大学学习,一堂文学课改变了他的生命历程。他逐渐成熟、留校教书、结婚、生子、退休、老去,他的故事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者约翰·威廉斯出生于1922年,二战爆发后成为美国空军的一员,服役两年半的时间。战争结束后,他进入丹佛大学学习人文艺术课程,拿下了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丹佛大学任教,直到退休后因呼吸衰竭去世。


《斯通纳》并不是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威廉斯曾出版过《惟有黑夜》《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奥古斯都》四部长篇小说和《破碎的风景》《不可或缺的谎言》两部诗集,第四本小说《奥古斯都》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惟有黑夜》

Nothing but the Night


《屠夫十字镇》

Butcher's Crossing


《斯通纳》

Stoner


《奥古斯都》

Augustus



这是一本被遗忘的作品,

属于一位被遗忘的作家。






1965年,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经历了七次退稿后最终得以出版。媒体在很小的版块上发布了内容简介,但停滞的销量让它很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


《斯通纳》出版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还在持续发挥着影响,一代青年人为自己打上离经叛道的标签,疯狂地撕裂了所有禁锢。在整个美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时,这本现实主义的作品显然没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这本书并不符合六十年代的文化思潮,与之相反,它提供了一个没有性、没有毒品、没有摇滚乐的文本。它讲述一位大学教授的故事,而年轻人看到就会说'我们可不想变成那样’。”——弗朗西斯·麦克米伦(Vintage出版社编辑)



2003年,Vintage出版社首次再版《斯通纳》,一起出版的还有约翰·威廉斯的第四本小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奥古斯都》。


2011年,法国畅销书作家、《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的作者安娜·卡瓦尔达翻译了法语版,事情才有了转机。从那之后,《斯通纳》重印了十二次,销量从每周三百本涨到六千本,随后登上挪威等北欧国家的畅销排行榜。




如今,Vintage出版社会在每一本电子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附上一章《斯通纳》。在编辑眼中,这两本书代表了个人生命追求的不同侧面,而它们在首次出版时,都一度沉寂。



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

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在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评论中,这本书或许能够勾起读者对文学的感悟,“示意这也许是理解人生的最好方式”。


小说中斯通纳的生活并不算完美,而他存在过的证据只剩下书里的一个名字。就像小说开篇就交代的情节:




威廉·斯通纳是1910年进的密苏里大学,那年他十九岁。求学八个春秋后,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拼杀犹酣的时候,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拿到母校的助教职位,此后就在这所大学教书,直到1956年死去。


他的职称始终没有升到助理教授以上的级别。修完他的课后记忆犹新的学生寥寥无几。他死后,几位同事向学校图书馆捐赠了一部中世纪的文献手稿,权当对他的纪念。这部书稿也许还能从珍稀古籍典藏库里找到,书上写了段题记:“敬赠密苏里大学图书馆,以缅怀英文系的威廉·斯通纳。诸位同仁谨记。”








与书中斯通纳不同的是,作者约翰·威廉斯对自己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本书的最初传播,也依赖于他在丹佛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上所教学生的极力推荐。


即便如此,约翰·威廉斯本人仍然是个谜。他的朋友们很少听他谈到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也很少听他谈论自己的四次婚姻。读者只能从他的第四任妻子、和他一起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南希·威廉斯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他的生活。






南希·威廉斯谈到战争对自己丈夫的影响,因为在一场战斗中侥幸成为幸存者,约翰·威廉斯一直觉得愧对自己的战友,甚至在战争结束十五年后依然每晚做着噩梦。


她还说约翰·威廉斯是一个朴素的人,“他讨厌一切多愁善感和夸张粉饰,将写作视为自己的工作。他曾说如果没有成为作家,或许会成为一名水管工人。”



《斯通纳》精彩书摘








四十三岁那年,斯通纳学会了别人——比他年轻的人——在他之前早就 学会的东西: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目标 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以前,他想到死亡,无非把死亡当作一个文学事件或者时间对不完美的肉体施加的缓慢、默默的耗损。他没有想过死亡就是发生在某个战场上的暴力爆炸,没有想过死亡就是割裂的喉咙里血流如喷。














年纪更大些的时候,回首自己本科最后两年,斯通纳仿佛感觉那段时光虚幻不实,压根就属于别人,那段早已逝去的时光,好像不是他习惯的那样正常流逝,而是断断续续地流逝着。一个片段跟另一个片段互相重叠着,但又从中分离出来,他还感觉自己从时间中被移了出来,旁观着时间在自己面前流逝,像个宏大、并不均匀地翻转着的立体景观。 他没有什么朋友,平生第一次开始有了孤独感。









他们生活其中的是一个黯淡的世界,他们把自己好的那部分带到这个世界——所以不久,外面那个人来熙往,语声哗然的世界,不断变化和持续运动的世界,在他们看来都是假的虚幻的。他们的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被截然分开,在他们看来好像天经地义,就应该生活在这种分裂中。














斯通纳不发一语,内心油然而起一种虚无感,有种凋谢、败落的感觉……他走出办公室,踏进漫长走廊的黑暗中,步履沉重地走进阳光里,走进外面开阔的世界,无论他从哪里转过身,这个世界都像一座监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