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昵称12310011 2016-03-04

一、战列舰

1.无畏号(Dreadnought)(1906)

    无畏号战列舰采用长艏楼船型,取消了舰艏水下撞角。无畏号与以往战列舰最大的区别是引用“全重型火炮(All-Big-Gun)”概念,采用10门统一型号的、弹道性能一致的12英寸口径主炮。5座双联装主炮炮塔,舰首尾各一座,舰体舯部锅炉舱后一座,布置在舰体中心线上;在2个锅炉舱之间,两舷对称布置各一座。全舰侧舷最大火力8门主炮,向前火力理论上6门主炮,火力优势成倍提高。弹道性能一致的主炮,使采用统一火力控制系统成为可能。副炮仅保留了3英寸以下口径火炮用来防御小型的鱼雷舰艇。无畏号首次在大型战舰上使用4台蒸汽轮机机组。航速比以前的任何战列舰都要快。在最大航速提高到21节的同时,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航行并保持良好可靠性。相对旧式的往复式蒸汽机组功率更大,可靠性高。无畏号防御装甲比以往任何战舰都不逊色,装甲采用表面硬化处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11英寸,提供了全面的防护能力。舰体舱室水线下水密舱取消横向联络门,加强水密结构,提高战舰的抗沉能力。

   1905年5月无畏号的设计蓝图得到批准。1905年10月2日无畏号在普茨茅斯海军船厂铺设龙骨,1906年2月10日下水,同年10月1日开始进行海试,建造进度出乎意料的快。进行长时间新设备的检验,直到1907年12月3日才正式服役,无畏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一直到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3月18日无畏号在北海海域撞沉德国U29号潜艇。因为入坞维修错过了日德兰海战。1916-1918年驻在泰晤士河口巡逻。1919年转入后备役。1921年出售拆毁。

    号手开有这条船的模型(06704),年代是1907年,防雷网还没取消。此外Combrig也有这条船的树脂模型,年代设定是1906年。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2.柏勒罗丰级(1907):柏勒罗丰(Bellerophon)、壮丽(Superb)、卤莽(Temeraire)

     无畏号战列舰下水后,英国海军部要求继续建造该型舰以增强皇家海军的实力。柏勒罗丰级基本布局与无畏号战列舰很相似,可以看作为无畏号的后续改进量产型。火力配置完全相同,只是改用4英寸口径副炮(无畏号上安装3英寸口径副炮)提升杀伤力,舰体侧舷水线主装甲带厚度减少1英寸,加强了舰体纵向水密舱隔壁。将前三脚主桅挪到前烟囱之前避开烟囱排烟的影响,并且在后烟囱之前新增后三脚主桅,以改善通观性能,外观上和无畏号战列舰的最明显的区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柏勒罗丰级三艘舰编入第四战列舰分舰队跟随旗舰铁公爵号作战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战争结束后,柏勒罗丰级战列舰于1921年拆毁。

 

3.圣文森特级(1908-1909):圣.文森特(St.Vincent)、科林伍德(Collingwood)、前卫(Vanguard)

    圣文森特级是勉强通过1907年海军预算的产物。该级舰是柏勒罗丰级的改进型,外观上与柏勒罗丰级战列舰很难区分。主要的区别在于采用12英寸/50倍口径主炮,以提升火炮威力,但是射击精度和身管寿命不佳,效果并不理想,副炮数量增加到20门,舰体长度和排水量略有增加。舰体装甲分布作了适当调整,减少舰艉装甲带厚度。

   圣·文森特号1907年12月开工,1909年5月完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日德兰海战。其中“前卫”号1917年7月9日在斯卡帕湾发生弹药库爆炸事故,损毁。其余圣文森特级战列舰战争结束后于1921年-1922年相继拆毁。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4.海王星号(Neptune)(1909)
    海王星号战列舰改变了以往英国无畏型战列舰的主炮炮塔布置形式,采用全新的主炮炮塔布局设计,舰体舯部P、Q两座主炮塔呈阶梯状布置在舰体两舷,转动一定角度时可向另一舷射击,全部火炮可同时向一侧舷开火,但反向射角不大,射界有限。  海王星号战列舰 /HMS Neptune
舰体艉部X、Y两座主炮塔采用背负式布置,但是由于炮塔防护较以往英国战列舰没有明显提高,两座炮塔容易连带受损。上层建筑被舯部两座主炮塔隔成三个部分,由用于放置舰载小艇的飞桥连接,更造成火炮射界不良。  海王星号于1909年1月在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09年9月30日下水,1911年1月完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王星号编入第一战列舰分舰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战争结束后,该舰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于1922年退役解体。

 

    5.巨人级(1910):巨人(Colossus)、大力神(Hercules)

    德国1908年通过的海军法案,明显加快了无畏型战列舰的建造进度。由于意识到德国海军的威胁,1909年英国紧急拨款建造了以海王星号战列舰为蓝本设计的巨人级战列舰。巨人级是海王星号战列舰的改进型,火力系统相同,针对德国无畏舰主炮威力的提升,主要加强防御装甲,水线装甲带、水密隔舱以及炮座的装甲厚度增加,并加强弹药库的防护。外观方面,前部三脚主桅位置挪到前部烟囱之後,为控制重心,取消舰体後部三脚主桅。服役以後拆除了部分影响射界的小艇飞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艘巨人级与海王星号都被编入第一战列舰分舰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战争结束后,1920年代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该级舰退役解体。

 

    6.猎户座级(1910-1911):猎户座(Orion)、君主(Monarch)、征服者(Conqueror)、雷神(Thunderer)

    1909年英国为应付与德国之间海军造舰竞赛的压力,通过开工8艘主力舰的庞大追加预算,回应德国海军的挑战,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英国皇家海军全新设计的四艘猎户座级战舰重点提升了火力,与以往英国建造的战列舰完全不同,在英国被称为“超级无畏级”战列舰,并成为后续英国超级无畏舰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铁公爵级战列舰的设计蓝本(也被称为1909型战列舰)。为保持英国海军在火力方面的优势地位,安装新的45倍径MK V型13.5英寸口径主炮取代原先的Mk XI型50倍径12英寸口径主炮。首次在英国无畏舰上采用主炮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的形式,5座双联装主炮塔,舰体艏艉呈背负式各两座,舯部一座位于烟囱之后,便于全部主炮发扬同舷侧射火力。从此,战列舰放弃了舷侧布置主炮塔的设计,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体中心线上以发扬侧射火力成为主流。猎户座级进一步加强了要害区域的防御装甲。为控制重量,猎户座级取消了以往英国战列舰的后部主桅杆。
    1912年英国皇家海军在该级的雷神号和海神号战列舰上首次安装了中央火力控制系统,由皇家海军军官珀西·斯科特少将发明的射击指挥方位盘安装在前桅的射击指挥所下方。由火力控制中心控制舰上各门火炮的射击瞄准,在主炮齐射时可以集中观测校正弹着点、统一解算射击诸元,火炮根据指令调整方向对准目标变得相对容易,1912年11月在猎户座号和雷霆号之间进行射击对比试验,安装了射击指挥方位盘的雷霆号命中率为猎户座号的6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猎户座级战列舰被编入第二战列舰队第二分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战争结束后,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而解体。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这个Combrig有树脂,四条船都有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7.英王乔治五世级(1911年):乔治五世国王(King George V)、百夫长(Centurion)、大胆(Audacious)、阿贾克斯(Ajax)

    乔治五世级是猎户座级战列舰的改进型,1911年1月开工,在防护设计方面做了一些修改,加强了舰体强度,舰艏A炮塔和舰艉Y炮塔之间的上部装甲构成连续防护区域,加强副炮防护装甲,并改变三脚主桅位置,挪到前部烟囱之前,改善通观性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胆号于1914年10月出港训练时在爱尔兰以北海域触雷左舷机舱进水,丧失动力后拖曳失败倾覆沉没。其余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被编入第二战列舰队第一分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战争结束后,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为给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建造留出吨位空额而全部退役。根据条约的规定1927年百夫长号作为靶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假目标,最后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作为阻塞船凿沉。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8.铁公爵级(1912-1913):铁公爵(Iron Duke)、马尔博罗(Marlborough)、本鲍(Benbow)、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

    铁公爵级战列舰是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改进型,于1911年度预算批准建造计划,1912年开工建造。铁公爵级加大副炮口径加强副炮火力,为了对抗吨位日益增大以及火力增强的驱逐舰的威胁,采用6英寸口径副炮,全部安装在艏楼中,这是外观上与猎户座级、乔治五世级最明显的区别。为了减轻结构重量、加强重点区域防护该级舰放弃了以往英国战列舰上安装的水密隔舱纵向隔板,水下防护成为隐患。
  铁公爵级战列舰因安装了新型通讯及火力控制系统大多作为英国海军战列舰分队的旗舰参加了日德兰海战。铁公爵号战列舰因为在日德兰海战中是英国海军大洋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的旗舰而闻名于世。铁公爵级战列舰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退役。其中,铁公爵号后来作为海军舰艇母船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曾遭德军轰炸。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这个Combrig有树脂,四条船都有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9.阿金库尔号(Agincourt)(1913)

    “阿金库尔”号战列舰(HMS Agincourt)最初是巴西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建造的“里约热内卢”号战列舰。 当时巴西与阿根廷等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纷纷向国外购买战列舰。据说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官员为了游说巴西在英国订购战列舰在旅馆连夜绘制出该舰草图,最后争取到这份建造合同。   
    该舰于1911年9月在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1913年1月21日下水。后巴西因经济陷入危机财政状况拮据无力继续支付建造费用。1913年底该舰转售给土耳其,1914年1月继续建造,改名“奥斯曼苏丹”号,于1914年8月完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该舰正在试航,出于对土耳其政府加入以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担心,该舰被英国政府没收,编入英国皇家海军,被命名为“阿金库尔”号。

   “阿金库尔”号以在舰体中轴线上配置主炮炮塔最多的战列舰而闻名于世,拥有7个双联装主炮炮塔:舰艏两座呈背负式;舰舯部两座位于两座烟囱之间;舰艉三座呈金字塔状,中间的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炮塔从舰艏到舰艉依次命名为“星期日”—“星期六”。为减轻重量保持航速被迫牺牲舰体结构强度和装甲防护,防御装甲厚度仅相当于当时战列巡洋舰的水平,而且水密隔舱减少,储备浮力也相应减小。当时甚至流传该舰全部主炮齐射时会破坏舰体结构的说法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这个Combrig有树脂,为1917年状态,中间的飞桥已经拆除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10.爱尔兰号(Erin)(1913)

    原是英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建造的“瑞斯萨迪赫”号,维克斯船厂建造,于1911年8月开工,1913年9月3日下水,1914年8月完工。瑞斯萨迪赫号完工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担心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被英国政府扣押,后命名为“爱尔兰”号编入英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其被分配到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华盛顿条约签订后于1922年12月拆毁。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这个Combrig有树脂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11.加拿大号(Canada)(1913)

    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海军强兵政策打破了南美三国的均势,智利反应迟缓,直到1911年才通过扩充海军的计划,经过一番比较后智利决定向英国订购2艘“超级无畏级”战列舰,以英国海军的铁公爵级战列舰为设计蓝本(火力布局与铁公爵级类似)装备了凌驾英国超级无畏舰之上的14英寸(356毫米)口径主炮,但消减了防御装甲。造价250万英镑。

   该级舰计划建造两艘,最终建成一艘。两舰最初临时舰名为“瓦尔帕莱索”(初名“自由”号)和“圣地亚哥”号。后来分别改名为“海军上将拉托雷”号和“海军上将科克伦”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9月9日,经过友好协商,英国政府立即买下尚未完工的一号舰,建成后命名为“加拿大”号(HMS Canada),并编入英国皇家海军,曾参加日德兰海战。二号舰则停工。一战结束以后,1920年8月,一号舰“拉托雷海军上将”号才被以不到当初造价一半的优惠价格(100万英镑)再次卖给智利。而在建的二号舰的船体也被英国买下,改名为“印度”号,1914年8月后即停工。因其完工程度较低,战争期间一直被搁置,后来改建为鹰号航空母舰。舰上的9英寸侧舷装甲被用在皇家海军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上。智利还曾一度打算将二号舰买回,最后因装备和经济的原因没有实现。

    这个Combrig有树脂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12.伊丽莎白女王级(1913-1915):伊丽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厌战(Warspite)、巴勒姆(Barham)、勇士(Valiant)、马来亚(Malaya)

    1912年英、德海军之间建造无畏舰的军备竞赛进入狂热状态,英国人声称德国额外每增加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就将造两艘作为回应。传闻德国正计划建造安装更大口径主炮和增加装甲防护的无畏舰,为巩固在火力方面的优势地位,在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极力主张下,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在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安装15英寸口径主炮取代原先的13.5英寸口径主炮。出于保密原因实验用大炮被称为“14英寸炮”,为了赶进度15英寸口径主炮的试制与制造同时进行,幸好火炮性能良好得以及时装舰。由于主炮重量较大以及威力提升,所以伊丽莎白女王级比英国海军之前建造的战列舰减少了一座主炮炮塔,4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在舰体前后对称采用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减少主炮以及主炮塔数量所节省舰体的空间和装甲重量,用来加强动力系统,提高防御装甲的厚度。伊丽莎白女王级是英国首批全部以燃油锅炉为动力的战列舰,不仅有助于航速提高,燃料补给十分简便,其最高航速已经接近英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战列巡洋舰,由此被称为“高速战列舰”。防护方面重点增强要害部位的装甲。伊丽莎白女王级采用长艏楼船型,16门6英寸口径副炮安装在舰体艏楼和舰体后部,伊丽莎白女王号试航时发现舰体后部两舷的4门副炮位置较低(炮位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层甲板),高速航行时因受到海浪的影响无法使用,随即撤装。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无论是火力、航速还是防御装甲都比之前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有显著的提高。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这个船小号手推出了伊丽莎白女王号(1918年版本,编号为05797)和厌战号(1915版本,编号05780)两款,两款板件相同,只是换了个封绘。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13.复仇级(1914-1916):复仇(Revenge)、皇家橡树(Royal Oak)、君权(Royal Sovereign)、决心(Resolution)、拉米利斯(Ramillies)

    复仇级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改进型,基本布局与武备与伊丽莎白女王级基本相同,舰体长度缩短,防护略有改进,采用单烟囱,这是外观上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最明显的区别。出于对战时石油供应的担忧,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放弃燃油型锅炉改回燃煤型锅炉,遭到1914年重新担任海务大臣的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强烈反对,虽然重新修改,但锅炉舱空间设计狭窄,主机功率下降,致使航速相对伊丽莎白女王级减低。复仇级战列舰整体性能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拉米利斯号在建造过程中舰体两舷首次安装了附加防鱼雷凸出隔舱。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列巡洋舰:
    01.无敌级:无敌(HMS Invincible)、不屈(HMS Inflexible)、不挠(HMS Indomitable)

    1905年,在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的领导下,英国海军舰艇设计委员会提出了“理想型巡洋舰”的战舰设计方案,设想将无畏型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速度相结合。用以充当战略机动力量,完成驻外分舰队性质的快速部署和战略支援任务;于世界范围内保护英国海上航运,并剿杀敌方的海上袭击舰队。具体要求是:排水量在17,000吨以上,安装8门12英寸口径主炮(比"无畏"号战列舰少2门),最高航速25节,装甲防护比现役装甲巡洋舰稍厚即可,不必达到无畏号战列舰的防护水平。在英国海军部的预算报告中曾经这样描述无敌级战舰:“装备8门12英寸主炮的该级战舰可以追捕并且摧毁敌方任何种类的巡洋舰,而遇到更为强大的对手时,将凭借25节的高速摆脱对方的纠缠......,这种‘理想型巡洋舰’将会成为真正的巡洋舰杀手!”。    这种集火力与速度的新型战舰可以作为旗舰率领己方侦察分队突破敌方轻型舰艇组成的警戒屏障,遂行强行侦察;作为战列舰队的前锋和后卫,并掩护其侧翼,必要时扩大战果或是掩护支援;率领己方巡洋舰队捕捉和摧毁敌方掉队或零星游弋舰只。战列巡洋舰并非用作以战列舰为作战对象的舰队主力决战,而是是为了打击各类巡洋舰,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战舰,具有大口径主炮、高航速、轻装甲的特点。为了追求速度上的优势,战列巡洋舰刻意降低防护能力造成致命的弱点,实战证明在舰队战列对战中成为脆弱的目标。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采用长艏楼船型,舰体中设4个锅炉舱,以容纳为保持高推进功率所必须的31台蒸汽锅炉(同期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安装18台蒸汽锅炉),在试航时最高航速达到26.6节。装备12英寸口径主炮,双联装主炮炮塔4座,舰首尾各一座,中部P、Q两座炮塔程阶梯状布置在舰体两舷(理论上侧舷炮塔转动一定角度时可向另一舷射击,但射界极其有限),由于防御装甲仅比装甲巡洋舰稍强,不能对抗战列舰级别大口径炮火的攻击且两座炮塔距离很近,在战斗中易遭贯穿发生殉爆,并引发两座炮塔弹药库发生连锁爆炸。  1905年英国通过了建造3艘这种新式战舰的预算,并正式命名:无敌号(HMS Invincible)、不屈号(HMS Inflexible)、不挠号(HMS Indomitable)。无敌号于1906年4月开工。于1909年3月服役。最初归类为装甲巡洋舰,直到1912年,为了区别这种新型战舰,被重新定义为“战列巡洋舰”(Battle cruiser)。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Combrig把3条船的树脂都出了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02.不倦级:不倦(Indefatigable)、新西兰(New Zealand);澳大利亚(HMAS Australia)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于1906年陆续开工后,英国海军部认为战列巡洋舰的数量难以满足未来作战需要,逐于1908年预算中要求再建3艘。英国政府认为战列巡洋舰造价过高,为减少财政赤字,因此只批准建造1艘,1909年再建造其余2艘。不倦级在无敌级的基础上改进了设计,不倦级舰体中部呈阶梯状布置的P、Q炮塔比无敌级拉开了距离,分置于中部烟囱的两侧,由于炮塔离上层建筑过近,射界改善并不明显。锅炉舱也采用分置式,减小连带毁伤效应。

  不倦号于1911年完工,后续舰新西兰号、澳大利亚号(新西兰号;澳大利亚号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政府提供的资助)分别于1912年、1913年完工。1916年不倦号与新西兰号参加了著名的日德兰海战,不倦号在日德兰海战中因炮塔顶部被击穿,且防暴措施不利,导致弹药库殉爆而沉没。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Combrig将这3条船都出了。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03.狮级:狮(Lion)、皇家公主(Princess Royal)、玛丽女王(Queen Mary)

    狮级是英国皇家海军以压倒德国同类型战舰为目的全新设计的战列巡洋舰。首舰雄师号1909年9月29日开工。在设计阶段时英国海军出现“要速度还是要装甲”的争论,最后速度派占了上风,为进一步提高速度,安装更多的锅炉舰体长度超过200米。配备与1909型战列舰相同的13.5英寸口径主炮,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舰体前部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舯部和艉部各一座主炮塔。该级舰在火炮威力与航行速度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追求速度导致动力装置占用过多重量,而防护能力的提升有限。英国海军注意力集中于速度和大口径火炮方面,忽视了其它必要的改进,而且将战列巡洋舰作为舰队机动打击力量加入主力舰队中参加海战,背离了设计战列巡洋舰的主导思想,在海战中遭到重大损失。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雄师号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旗舰,她作为英国海军中将戴维·贝蒂的旗舰,在多格尔沙洲海战和曰德兰海战中名扬于世;1915年1月24日雄师号参加多格尔沙洲海战,被德国战舰击中严重受损;1916年5月31日狮号作为英国海军前锋舰队的旗舰参加日德兰海战而被人熟知,在海战中,舯部炮塔被击中险些发生殉爆,最后向弹药舱注水才保住了全舰。三号舰玛丽女王号比前两艘改进了设计,在动力与装甲方面与前两艘有所不同。在日德兰海战中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塔中弹导致弹药库殉爆而沉没。战争结束后,狮号、皇家公主号根据1922年签定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而解体。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Combrig把3条船的树脂都出了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二战开始之前的英国无畏舰

 

    04.虎级:虎(HMS Tiger)

    “虎”号〔HMS Tiger〕战列巡洋舰是英国海军狮级战列巡洋舰预算中的四号舰,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将狮级位于烟囱之间的舯部主炮塔移至第三烟囱之后和机轮舱之间,改善主炮向后方的射界以及炮口爆风对舰体上层建筑的冲击。由于锅炉技术的进步,动力装置也进行修改,在锅炉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输出功率仍然比狮级有明显提高。在排水量提高的情况下,使增强防护成为可能,水平装甲板有所加强,因为改动较大,所以单独划分为一个级别。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最后一艘以煤作为主要燃料的大型战舰。在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服役之前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大的主力舰。 
  虎号战列巡洋舰1912年6月20日在约翰·布朗船厂开工,1913年12月15日下水,1914年10月完工,造价2,100,000英镑。服役后配属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虎号服役后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参加了多格尔沙洲海战。1916年参加日德兰海战,海战中被德舰主炮17发大口径穿甲弹命中,Q、X炮塔被击穿。战争结束后,1924年开始改为训练舰。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于1932年退役拆毁。

    Combrig把这条船的树脂都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