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重在养气

 丹河小舟 2016-03-05

中医中“气”按功能和分布来说,有卫气、营气、宗气、元气之分,有五脏脏气之别气;按来源讲有肾藏的先天之气与脾胃化生的后天之气。气的总体功能有五: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气”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临床常见。

一、莫嗔怒养肝气

 

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对可气的事能够慎怒制怒,是养肝的要义。

 

二、少思虑养心气

 

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也可特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相关的病症出现。《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人之思虑最易耗伤心气。怵惕思虑、喜乐无极、悲哀忧愁、恐惧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响心,而后引发相关脏腑的病变。养心气最主要是不要过度思虑和喜乐无极,防止意外惊恐,做到心气平和。

 

三、薄滋味养胃气

 

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其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问·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四、节房室养肾气

 

肾气指肾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在主管生殖、发育和生长等方面。中医认为“房劳伤肾”,纵欲过度,则可损耗肾精,动摇生命之根。主张节制性生活,少欲保精,可使精足、气充、血旺。

 

五、少言语养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易感等症状最为常见。除疾病因素外,话多语稠也易耗损肺气。中医谓“多言耗气”。宜“少语”,少语气得充养,不致无谓耗散。另外,参加较长时间运动和娱乐活动后,要注意稍事休息和饮食小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