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城门背后的秘密

 青梅煮茶 2016-03-05

       对很多现代人来说,城门显得既熟悉,又陌生。在古代,每一座城市都有城墙,有了城墙,就必然有城门。如果把城墙比喻成城市的一根文化飘带,那么,一个个城门就是镶嵌在这根文化飘带上的文化情结。南京的城门,主要始建于明代,在时间的长河中,南京的城门翻来覆去地开启和关闭、毁弃和重建,见证了时代发展,见证了历史沧桑。

朝阳门


                  朝阳门旧影,摄于1929年

       朝阳门,因其所处为南京城最东面,故名朝阳,此门也是距离明故宫最近的城门,入门两百米即为皇城东安门。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整个灵柩队伍穿过朝阳门外瓮城出城外,后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定为中山门,以表纪念。

正阳门


                     正阳门旧影(1889年摄)。现已无存。

       正阳门,位于御道街的最南端的秦淮河北岸。后为纪念南京光复,国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光华门。现在的御道街在明朝时是京城的中轴线,正阳门坐北朝南,北边是“紫禁城”,因此这座门是京城的“正门”。 五十年代,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这很淡簿。那时拆城墙成了热门,光华门拆除后没有再建。

通济门

 
                          通济门旧影(20世约30年代摄)。现已无存。

       通济门是南京明代内城城墙的一座城门,是一座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位于南京象房小区西北边南京古城墙东南边转角处,南部建造有南京市东边的水城门东水关;东连南京市明代内城城门正阳门(现在光华门),南连中华民国开辟的城门雨花门。通济门在五六十年代拆城风潮中不幸被拆。

聚宝门(今中华门)


(聚宝门旧影,摄于1931年)

        中华门始建于杨吴天佑十二年(915年),为南唐都城的南大门,曾名“南门”。明初在原址重建,名为聚宝门,成为南京明城墙最大的瓮城。1931年更名为中华门。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当日军来到中华门时,他们畏惧了,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三道瓮城,可以“瓮中捉鳖”,这里有27个藏兵洞,可以屯兵三千。心虚的日军不仅观察半天,还放狗进去探测才壮着胆子攻入南京城,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由此开始,中华门见证了中华民族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的中华门不但是南京城南重要的交通节点,更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

三山门(又名水西门)


三山门旧影(1939年摄)

         明代初在南唐龙光门遗址的基础上建造三山门,为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的主城门,后来三山门因为是陆地城门又被称为旱西门。紧靠南面的水门即西水关,原是南唐的下水门,明代建成水城门,后称为水西门。三山门规模次于通济门,与中华门略同(可能还大于中华门),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内瓮城呈船形或者鱼腹型,供作储兵防守之用。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拆除了三山门瓮城和水西门水城门,1958年又拆除了残存的城门和城墙,1959年三山门门券及右侧城墙拆除后,内外秦淮河水系不再贯通,古亭都被拆除,仅留水西门的地名,沿用至今。

集庆门


        集庆门位于南京明城墙西段,现集庆门大街东端护城河东侧。1991年,因城市建设和城内交通需要,沟通中华路,拓宽集庆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特邀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设计建设。在南京城墙上新开通此门,因南京在元朝时期名称为集庆路,故城门命名集庆门。集庆门是南京建国后开的第二个城门。该城门具有宋代'过梁式'城门的风格。且该城门是南京城墙中第一个偶数门,就是说门洞的数为偶数,开南京城墙之先河。

玄武门


         玄武门,位于南京城墙东北,开辟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两江总督端方筹办南洋劝业会,为了增加游览景点,方便游览玄武湖,决定新辟城门通向玄武湖,并将玄武湖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后由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1928年(民国十七年),丰润门更名为玄武门,辟时为单孔券门。1929年(民国十八年),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应邀书写了'玄武门'三字,并沿用至今。1931年(民国二十年),玄武门由单孔券门改建为三孔券门。

神策门(今和平门)


        位于南京城北,坐南朝北。东至后湖小门界,西至金川门界,两界之间长995丈。这座城门的开筑,与附近守卫京城的驻扎部队 “神策卫”有关。洪武九年(1376)八月,置千户所驻守。神策门本门荒僻有两券,东至后湖,依丘傍湖,地近幕府山和长江,是军事防守要地。南京十三个城门中,其中十二门都只有一个门洞,唯神策门设左右两个门洞。相传刘伯温认为,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必须能攻能守,平时只开一洞门,另一洞门则紧闭。只有在军情紧急、万不得已时再开。这是内城门,保存完好。

石城门


       是南京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唐都城的大西门。建造南京城墙时将大西门易名为如今的石城门。南京民间习惯称之为旱西门,在清末民初的排满兴汉思潮中,旱西门便演变为汉西门。汉西门,坐东面西,由两道瓮城、三通城门组成,皆为拱券砌筑。如今其东西城门、南面和东面瓮墙以及三分之一的北瓮墙仍在城门上原建有城楼,楼虽无存,石柱础仍在。

        1997年,南京市政府修复了石城门部分瓮城,同时将这一带改造成市民广场,供人游览、休憩,并命名为汉中门广场。汉西门是南京仅存的明代城门之一,作为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城堡,石城门是六朝古都丰厚文化积淀的一个缩影。

来源:南京档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