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护理体会

 外科小王子 2016-03-05
拜雪鹏 范兴爱 (青海西宁市解放军第四医院微创外科 810007)
【摘要】胆囊疾病是我国人口的多发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之一。所以术后T形管的护理非常重要,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护理体会。
【关键词】胆道手术 T型管管理 临床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患者组共96例,男35例,女61例,年龄48岁~90岁,病史1年~30年。T形管留置时间4周~6周,T形管造影后证实无残留结石,造影剂向肠道排泄通畅后拔除T形管,拔管后2例发生胆汁外漏,给予及时换药,2d~3d停止,所有患者夹管时间均为2周。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 T 形管有效引流
        术后将T形管用胶布固定于腹壁皮肤,避免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致管道脱出;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引流液逆流;T形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应经常挤捏,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需先进行负压抽吸,可防止大块结石再次进入胆管,形成反复梗死,如抽吸失败,需行T形管冲洗。T形管冲洗方法:①用50m 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缓慢(1~2m L/m i n)、低压(<30c m H2O)注入T管,每次冲洗40~60m L;②降低T形管,让冲洗液自然流入弯盘,直至冲洗的液体无结石颗粒;③冲洗完毕,可经T形管注入抗生素或33%硫酸镁15~20m L[2]。本组中有1例患者负压抽吸出直径0.4c m结石,8例患者胆汁内含有泥沙样结石,胆汁呈黑褐色沉淀略带浑浊,经冲洗引流通畅后胆汁转清。
        2.2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和性状 术后 24 h 内正常引出深褐色或橙黄色清亮胆汁 300~600 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 600~700m L/d.如胆汁分泌多,可能为胆总管下端不通,需及时报告医生,补充液体,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如胆汁引流量过少,应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密切观察腹部症状,有无发热、腹胀、腹膜炎等,以及时发现有无胆管梗阻发生。
        3 T 形管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3.1 T 形管管口处皮肤感染 多因换药不及时,胆汁浸渍皮肤所致,需每日以 75%酒精消毒,T 形管周围垫无菌纱布,局部涂氧化锌软膏,管口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3.2 胆系感染 多因引流不畅,管口处逆行感染所致,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引流胆汁的颜色,必要时行细菌培养,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冲洗 T 形管,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3.3 黄疸在T形管引流通畅的情况下,梗阻性黄疸患者一般术后7d黄疸消退,患者术后黄疸消退时间延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所致,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浓度,肌注Vi t K1,勤剪患者指甲,防止因皮肤瘙痒而抓破皮肤,用温开水擦洗皮肤,保持清洁。本组病例中,2例因胆石症病史30年,结石梗阻致肝功能受损导致黄疸消退时间延长至术后10d。
        4 拔管
        4.1 拔管指征术后2周,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胆红素正常;胆管造影显示胆管通畅,造影剂向肠腔排泄通畅;夹管试验阴性,饭前、饭后各夹管1h,逐渐增加至全天夹管,观察1d~2d无不适。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可考虑拔管。
        4.2 拔管方法拔管前先行T形管胆管造影,如显示通畅,用生理盐水冲洗T形管,再开放引流2h~3h,然后夹管进食一餐,观察2h无腹部不适给予拔管。拔管时应注意用手下压腹部,轻轻拔除,防止暴力,以免将导管窦道撕断,造成胆汁性腹膜炎。本组病例中无1例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4.3 拔管后护理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多层无菌纱布覆盖,如敷料渗透,给予及时换药,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胆汁外漏,经换药后3d瘘管闭合。拔管后观察患者体温,有无黄疸及腹部症状,警惕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5 健康教育
        5.1 向患者解释T形管放置的重要性,告知患者T形管放置时间较长,以便患者主动配合。嘱患者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
        5.2 可采用淋浴方式沐浴,用医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的出口处,淋浴后用0.5%活力碘消毒。避免提取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牵拉T形管而致脱出。综上所述,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胆管术后患者T形管引流的护理是胆管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术后保持T形管通畅,准确记录胆汁的色、量和性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等综合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早日康复出院的重要保证。
        6 护理体会
        ①常规护理:术后1~2天严密观察体征变化,查血常规及尿淀粉酶;
        ②妥善固定:防止T管脱落造成胆汁性腹膜炎,术后引流管长短要适宜,最好用绳线固定,因T管引流量多,别针容易滑脱;
        ③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④保持无菌,预防感染;
        ⑤T管周围皮肤的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T管周围皮肤1次,并覆盖无菌纱布,应严格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⑥全身情况好转,生命体征恢复1周后,将T管逐日提高, 1周内如果无何不适,可考虑拔管;
        ⑦脱管的护理:如T管脱落,立即通知医生,安抚病人和家属,稳定他们情绪,及时置入其他胶管或再次手术,会转危为安。本组1例行再次手术效果良好;
        ⑧拔管护理:本组病例术后4周左右拔除T管,老年患者延长致4周以上。胆道修补吻合应留置3~6个月。过去主张术后2~3周拔管,近年来由于拔管后胆漏的报道增多,发生率0.45% ~10%不等,然而4周以上并不能完全避免胆漏的发生。拔管前需经T型管胆道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肝内外胆道通畅,可行拔管准备。拔管指征:病人无腹痛、发热、皮肤巩膜黄疸消退、大小便颜色正常,查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至200m l左右,颜色呈透明黄色或黄绿色,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肝内外胆道通畅,无狭窄、无沉渣及絮状物,夹管试验2~3天,无何不适,可考虑拔管。
参考文献
[1]陆松春,徐言平;T管胆汁异常12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2期
[2]张莉,原位肝移植术后T管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